公路城镇化平交口改造方案设计研究

2017-07-18 11:56陈瑞婷黄林星
湖南交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交通量车流交叉口

陈瑞婷, 黄林星

(1.广州市花都区公路养护所, 广东 广州 510800; 2.广州市花都区交通局, 广东 广州 510800)

公路城镇化平交口改造方案设计研究

陈瑞婷1, 黄林星2

(1.广州市花都区公路养护所, 广东 广州 510800; 2.广州市花都区交通局, 广东 广州 510800)

科学合理设计公路城镇化后平交口改造方案,对于提高道路平交口的通行能力,避免交通堵塞,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平交口现状交通量调查和各特征年交通量预测,依据主线改造方案,比较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交通服务水平,提出了符合中远期交通发展需求的城镇化道路交叉口改造方案。

公路; 城镇化; 平交口; 交通量预测; 交通服务水平; 方案设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镇人口快速增加,城镇的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经济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前起连接作用的公路,其功能和作用已经或正在迅速向城市道路转变,城市道路的特征逐渐凸显,造成这些现状道路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矛盾突出,而平交口作为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在此汇集、通过和转换方向的关键位置,堪称是道路交通的咽喉。由于平交口处车多、人多以及车辆和车辆之间、车辆和过街行人间、特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的抢道、相互干扰,不但会降低车速,阻碍交通,而且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据国内外交通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约有35%~59%的交通事故是发生在道路交叉口处。因此,如何合理设计公路城镇化后平交口改造方案,合理组织交通,对于提高道路平交口的通行能力,避免交通堵塞,减少交通事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此,本文以珠三角某城镇化公路改造为依托,在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与各条道路的通行能力适应,以及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的前提下,对某平交口的交通量预测、服务水平分析和改造方案设计等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1 平交口现状交通调查

表1是金狮大道主线路段与阳光路平交口12h交通量和高峰小时交通量的调查结果。金狮大道为东西走向,为双向4车道,路面状况一般,其由东向西和由西向东饱和度分别为1.02和1.20,交通拥挤程度比较严重。

表1 金狮大道~阳光路交叉口交通运行现状

根据金狮大道与阳光路平面交叉口的现状交通量调查(表1),其服务水平基本达到四级(阳光北路为断头路,北向进口方向车辆较少),车流处于拥挤状态,平均延误时间较大,最大平均延误时间达到67.1s,有必要对该平面交叉口进行改造。

2 平交口交通量预测

本次交通量预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四阶段”交通预测方法,建立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对预测年的人口、就业分布以及相应的客运出行模式进行分析和预测;对客运出行总量、出行方式、出行分布等进行测算,通过道路网络模型进行分配测试,最后获得各特征年交叉口交通流量如表2所示。

表2 金狮大道~阳光路交通量预测

3 交叉口改造方案服务水平分析

根据对金狮大道主线交通量的预测结果及由原4车道改造为6车道或8车道方案的交通服务水平分析结果认为,采用双向6车道改造方案时,中期预测饱和度值在0.60~0.75之间,服务水平为C级;远期饱和度服务水平为D级,局部路段服务水平则为E级至F级,说明交通堵塞严重。说明采用双向6车道改造方案时在近、中期能满足金狮大道的交通需求,但在远期则存在通行能力不足的情况。而采用双向8车道改造方案时,中期预测饱和度值在0.39~0.53之间,服务水平为B级,车流为稳定车流;远期饱和度则为0.61~0.75之间,服务水平处于C级至D级,车流较为稳定车流符合预期效果。说明采用双向8车道改造方案时可以满足金狮大道中、远期的交通需求。因此,对该交叉口的改造则分别以双向8车道平面交叉和改造为立体交叉2种方案进行交通服务水平分析,如表3所示。

由表3中的分析结果可知,拓宽为双向8车道后,采取平交交叉口在预测初期的交通状况得到一定改善,平均车辆延误有所降低,但在预测中期,交叉口服务水平已经到达三至四级,车流处于拥挤状态,在预测远期已全部处于四级拥堵状态。

因此,仅采取拓宽为双向8车道的平面交叉并不能有效改善交叉口道路通行状况,至预测中期其服务水平仍然很难满足交通需求。此外,通过对现状交通流量调查数据以及预测交通量数据分析发现,沿金狮大道直行车辆所占比例达到了60%至70%,如设置金狮大道主线连续交通的分离式立交,可以使直行车辆以自由流的形式直接通过交叉口,同时,平交口的转向交通也会获得更多的绿灯时间而减少延误时间,交通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表3 拓宽为8车道后采用平交或立交方案时预测年服务水平分析

表3中的分析结果亦表明,该交叉口由平面交叉方案改为立体交叉后,中期高峰小时饱和率在0.46~0.68之间,服务水平为Ⅰ2~Ⅱ2 之间,车流接近自由车流,行车自由度较大;远期高峰小时饱和率在0.85~0.86之间,服务水平为Ⅱ1~Ⅱ2之间,虽然交叉口车流趋于饱和,但仍能以较小的延误时间通过交叉口,满足远期交通需求。因此,双向8车道立体交叉可作为项目改造时该平交口的改造设计方案。

4 结语

公路城镇化后平交口作为道路交通的咽喉,是道路升级改造时方案设计的关键,直接影响到改造后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因此,通过现状交通量调查和各特征年交通量预测,依据主线改造方案,比较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交通服务水平,合理确定符合中远期交通发展需求的城镇化道路交叉口改造方案。

[1] CJJ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

[2] 孙家驷,朱晓兵. 道路设计资料集6:交叉设计[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 俞宏,欧喜文,陶灵犀,等.公路快速化改造中平交口改造形式适应性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5).

[4] 杨峰. 城市平面信号交叉口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1.

[5] 曾小明,李朝晖. 城市平交口通行能力的综合评价[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

[6]刘雪梅.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改造设计初探[J]. 湖南交通科技,1997(1) .

1008-844X(2017)02-0106-03

U 412.35

B

猜你喜欢
交通量车流交叉口
《车流》
基于ETC门架数据的高速公路交通量转换探究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研究与实践
道路躁动
基于动态差法的交通量监测技术应用
高速公路补偿交通量模型研究
基于四阶段法的公路交通量预测研究
随机车流下公路钢桥疲劳可靠度分析
一种Y型交叉口设计方案的选取过程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