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泽勇:先学后教,导学合一

2017-07-18 17:46蒋泽勇
当代作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先学后教思维能力

蒋泽勇

摘要:“先学后教”数学课堂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理念,转变了教师和学生角色,转变了师生思维方式。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习者学会终身学习。

关键词:先学后教;导学合一;思维;能力

教育的本质是追求自我教育,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使学习者学会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从教学内涵上看,数学课堂教学是从“教”的课堂逐步向“学”的课堂发展的动态过程,从低级阶段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从不成熟逐步向成熟发展。具体可划分为四个境界:即教师知识讲授课堂——教师导学课堂——问题导学课堂——自我导学课堂。在此理念下,“先学后教,导学合一”是实现“问题导学”的基础阶段,“问题导学”是实现“自我导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必经之路。

一、“先学后教,导学合一”体现以“学”为中心理念

“先学后教”课堂是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要特征是强调文本知识学习、教师主导地位和教师掌控下的、有限度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先学后教”课堂中,是以数学问题发现、数学问题生成、数学问题解决为主线,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要特征是以问题学习为重心、师生围绕“问题”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先学后教”课堂中,没有强调哪一方的权威性,而靠的是通过合

作对话来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探究。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发现者、合作者、探究者、解决者和分享者。很显然,这种“先学后教”课堂自然而然地走向了以“学”为中心的“学本”课堂,将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现以“学”为中心理念,意味着所有学生的学习成功与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不是少数人的成功与成长。

二、“先学后教,导学合一”转变了教师和学生角色

“先学后教”对教师和学生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先学后教”课堂又推动了教师教学角色和学生学习角色的迅速转型。在“先学后教”课堂中,数学教学目标仍然是最上位的,目标转化为“问题”后,呈现在师生面前的就是我们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所以说,师生共同解决的“问题”是最上位的。在这里,权当把“问题”视为目标性主体,那么在“问题”、教师和学生三者中,谁是最大的?谁是最重要的?毫无疑问是“问题”。教师和学生都是“问题”的发现者、生成者和解决者,都是问题学习的主体。

从教师角度来看,若要实实在在地提高“问题”质量,促进学生学业成就,教师角色必须从原来传统教师角色调整为“大同学”。若要突出了教师权威性,强调了教师传统角色,那么“问题”发现、生成、解决质量以及学生成长度将会大打折扣。只有教师变为“大同学”,定位于实现同一个学习目标而与学生共同合作的学习者,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尽快学会先学后教,导学合一能力,还要学会“问题学习工具单”开发与设计。同时,教师要明确自己也是一个受益者、成长者,要相信“先学后教,导学合一”课堂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学生角色来看,学生由过去的配合者、接受者和服从者要转向充满自信的、积极学习的问题探究者、发现者、生成者、解决者、合作者和评价者,学会小组合作团队学习,利用小组团队学习平台,开展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学生在教師指导下尽快学会自主合作、展示对话探究学习,学会“问题发现、生成和解决”学习。

从师生关系来看,师生关系就是简单的、合作的、和谐的、朋友式的发展关系,也是一个“大小同学”的关系,对于某一知识的问题学习,一个人的预设、解决终究是有限的,只有靠大家的智慧来发现和解决,才是丰满的、科学的。这里没有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是问题学习的主体,开始之时“大同学”主体发挥作用大一些,是显性主体,随着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教师主体由显性主体逐步走向隐形主体;反之,开始之时学生主体是隐形主体,因为问题学习能力尚不成熟,随着学生问题学习能力逐步提升,学生主体由隐形主体逐步走向显性主体。这是一个师生学习主体成长标志,也是发展成熟的规律。

三、“先学后教,导学合一”转变了师生思维方式

“先学后教”课堂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对话探究学习能力,学会“问题发现、生成和解决”学习;要求每位教师具备智慧导学能力。在“先学后教,导学合一”视野下,上课思维不是教师给学生教授知识,也不是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文本知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是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数学,体现“先学后导、师生共研”的学习理念,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对话、问题训练、拓展提升等方式和途径进行数学学习。

先学后教,“问题”是课堂引领者,是学习的“向导”,通过各种问题学习工具单来呈现,以便学生和教师使用。问题工具单的使用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引进多元评价手段,使问题学习工具单的使用进入一种自然的循环系统。每个问题学习工具单都是面向每位学生的,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学生对问题学习工具单的顺利完成和多元评价,确保了学习目标的落实和高质量达成。

在“先学后教”课堂中,“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发现学习和生成学习,是经过学生体验学习而得来的,学生对“问题”的解决都带有一种渴望和需求,这种渴望和需求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一种学习热情和冲动。所以,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对话、展示交流的解决过程中,都变的十分积极和投入。由于课堂学习始终是围绕学生学习需要而展开,所以,学习热情不断得以激发,学生始终能够保持极大的学习热情。

总之,“先学后教,导学合一”数学课堂的真实意义在于使学生学会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意识、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习者学会终身学习。“先学后教,导学合一”的数学课堂,才能做到面向全体、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建淑.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5期.

[2]张清琳.以学定教,打造魅力课堂——小学数学有效学习的点滴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3年03期.

猜你喜欢
先学后教思维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正视“先学后教”教育理论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