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与运动营养关系的研究

2017-07-19 08:48
运动 2017年23期
关键词:热能跆拳道膳食

张 煜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1 运动营养与运动训练

众所周知,营养与人体的关系十分密切。它对保证人体生长发育、自身身体健康、提升生理机能、预防各种人类疾病及帮助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营养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物质条件,它不仅关系着人民的体质强弱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而且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与科学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正是由于营养学对于普通大众尤其是很多运动员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我们对营养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我们创立了运动营养学这门重要的学科。运动营养学是一门用营养学、运动训练学和生物化学等手段来研究和评估运动人体的代谢与体能状况,并提供营养学强身及恢复手段的科学。

在科学日益发达的现代,运动训练不仅仅是单一身体素质的练习,而是将正确选材、科学训练及合理营养这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这些都是运动员在比赛及训练中获得优良竞技能力的基本要素,而运动营养的重要性更是在不断地研究实践之中日益凸显出来,吃什么、怎么吃、什么时间吃,更是成为了很多教练员及运动员关心的问题。此外,运动训练是一个消耗(训练)——营养补充(膳食与营养)——休息(睡眠)——恢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物质代谢与营养的消耗正在逐步加快与不断增大,这时去吸收充足的营养对运动员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合理的营养不但能够让运动员的营养得到相应调节,还可以消除运动员的疲劳,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运动能力,更好地投身于训练中去。

2 各类运动的营养特点

2.1 速度型项目运动员的营养特点

速度性项目运动的代谢特点是能量代谢率高,运动中会造成高度缺氧,能量来源主要是由糖无氧酵解供应,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形成的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而且速度性项目的特点主要靠快肌纤维收缩,而快肌纤维主要需要依靠糖供能。因此,膳食中应多加入身体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和维生素C。同时,为了肌肉和神经的代谢需要,食物中还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磷。蛋白质的供给量最好为每日每千克体重2g以上,战役日更要达到总热能的15%以上,其中,优质蛋白质至少占1/3。此外,为了增加体内的碱储备,应多吃蔬菜水果,其供给的热能最好能达到一日总热能的15%~20%。

2.2 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营养特点

耐力性运动具有持续时间长,运动中无间歇,能量代谢以有氧氧化为主等特点。运动中热能与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大,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肌糖元消耗也在不断增加,蛋白质分解增强,氨基酸转变成葡萄糖的速率加快,脂肪成为主要功能物质。由于运动时间长,运动强度相对偏低,有训练或者已经适应的运动员体内脂肪的利用转换率高。因此,耐力性运动员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均较高。所以,耐力运动员的饮食应提供充足的热能。当一日热能消耗量高达20 900kJ(5 000kcal)时,应在3餐以外增加1~2次加餐。

2.3 力量型项目运动员的营养特点

力量性运动具有运动强度大、爆发力强、运动中有间歇、以无氧酵解供能为主、热能消耗较大等特点。这要求运动员肌肉有较大的力量和较强的神经肌肉协调性。力量性项目运动员一般体重较大,肌肉粗壮,一日总热能消耗量较高。因此,热能供给要充足。为了锻炼肌肉,力量性运动员对蛋白质与维生素B2的需求较高,特别在训练初期,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供给量应提高到每千克体重2g以上,其供热量占总热能的15%或更多,其中优质蛋白质至少占1/3。为了减少体液酸度增加的趋势,体内应保证充足的碱储备。而且为了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钠、钾、钙、镁等电解质的补充也尤为重要。因此,蔬菜瓜果供热量应提高总热能的15%。同时,力量性运动员对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B1的需求也较多。除此之外,举重、摔跤等运动员还有控体重和快速减体重的特殊营养问题。

2.4 灵敏、技巧性项目运动员的营养特点

灵敏、技巧性运动特点是热能消耗量不大,但对机体的协调性要求较高,同时具有运动中神经系统高度紧张等特点。这一类型的运动能量消耗偏低,如体操、跳水和跳高等项目的运动员为了完成复杂的高难度动作,需要控制体重与体脂的水平,使体脂达到维持基本健康和技能要求的最低水平。因此,灵敏、技巧性运动员的热能供给量较低,大致为每千克体重53~57kcal。膳食中应含有充分的蛋白质,其供热量占总热能的12%~15%,控体重期间蛋白质供给量应增加至总热能的18%左右。膳食脂肪的供给量不应过高,应保持在总热能的30%左右为宜,以免影响体重或者体脂。为了保证神经系统高度紧张活动的需要,膳食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C、钙、磷等营养素,维生素B1的供给量应达到每日4mg,维生素C为每日140mg。另外,乒乓球、击剑等项目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视力活动紧张,应保证充足的维生素A供应,其中大部分应来自动物性食物。

3 跆拳道运动的供能特点

跆拳道类属技能主导类同场格斗对抗性项群,比赛时场上2名运动员要进行3局比赛,每局2min,中场休息1min。跆拳道比赛具有持续时间短、强度大的特点。所以,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动作完成速度要快。快速反应要求高,大脑要一直处于紧张备战状态。对比赛进行快速分析,预判对手的动作选择自己的技战术,从而获得更高的分数,这也导致了运动员运动强度的增大,要求运动员具备精湛的技术与良好的体能。这时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技战术充分发挥出来的重要前提。此时通过合理的膳食去补充营养,增强运动员的体能变得必不可少。我们需要去了解跆拳道运动的主要供能特点,这是我们合理安排膳食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跆拳道3个回合的比赛中,运动员要在场地内进行多次的进攻、防守、反击和移动等大强度的动作,运动员每次出腿的速度不到1s,这些快速运动的能量主要是来源于ATP-CP供能,肌肉在运动时,ATP直接分解供能,ATP在肌肉中储存量很少,磷酸原在运动中的可用量只有1%左右,磷酸原作为极量运动的能源,维持运动的时间仅为 6~8s。而在大强度运动之后的超过10s达到30~60s的时候,主要由乳酸进行供能,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都主要由ATP-CP及乳酸进行供能。而在持续时间比较长、较为激烈的一场比赛中,乳酸的积累有很多。但在每局比赛的中间,又会有1min的休息时间,在休息时间内体内的乳酸又会有一定程度的消除,所以在比赛结束时,体内的乳酸堆积的并没有很多。一场完整的跆拳道比赛至少需要8min,所以跆拳道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依赖有氧代谢系统供能。可以很明显看出,跆拳道是一项混合性供能的体育项目。

4 运动员科学补充营养

4.1 补充运动员在运动中的消耗的能量

跆拳道运动要求运动员反应快、有爆发力、动作灵敏才能保证比赛中的得分。因此,根据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中的消耗合理搭配饮食,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糖和淀粉组成,体内保证充足的糖类可以延缓中枢神经的疲劳,避免运动能力的下降。

4.2 运动中液体与无机盐的补充

跆拳道比赛持续的时间长、强度大,体液消耗较为严重,为了避免由于脱水造成的体内电解质紊乱而产生的体温升高,所以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定时定量的补充。同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要补充无机盐以满足机体的需要,从而获得良好的运动状态和维持肌肉的兴奋性。

4.3 补充蛋白质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合成,是构成肌肉的重要物质。运动员在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使运动产生的消耗得到恢复,方便运动员进入到下一次训练中去。

4.4 增强运动员力量,提高免疫机能

随着跆拳道竞赛规则的改变及电子护具的日益完善,在比赛中得分对于运动员来说并不是那么轻松。在比赛中,当运动员接触到电子护具时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力量才能被感应出来。因此,对跆拳道运动员的腿部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顺应新的竞赛秩序,运动员、教练员必须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强化腿部及核心力量的训练,合理利用一些营养补剂,形成自己的竞赛优势。在训练中及赛前要更加注意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良好的身体状况是一切的基础,合理为运动员安排膳食,提高免疫能力,更好地投入到训练及比赛中去。

5 结束语

在了解了合理膳食对于运动员运动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要更加重视运动营养的学习与研究。在训练比赛中,对于营养的补充我们要遵循全面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及持续性原则。而针对跆拳道运动员的控体重特点,我们要注意控制能量的摄入,尽可能选择合理健康的膳食,不可忽视运动中的补糖、补水,保证营养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入。相信在人们对运动营养的重要性有了充足了解后,能够更好地指导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与身体健康。

[1] 武文龙.运动营养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系分析[J].运动,2013(7).

[2] 张少伟.跆拳道运动员膳食营养管理研究[J].管理工程师,2011(1).

[3] 张长宽.浅谈运动员膳食营养[J].内江科技,2009(10).

[4] 刘玉倩,杨雯茜,殷娟娟.运动营养研究新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8).

[5] 黄红梅.运动营养补剂研究进展综述[J].体育科学研究,2009(1).

[6] 杜佳亮,周东波.不同项目运动员营养需要量特点研究[J].运动,2011(16).

[7] 刘爱玉.我国运动员膳食营养存在的问题[J].山东体育科技,1997(3).

[8] 张钧.张蕴琨.运动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 陈吉棣.运动员营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热能跆拳道膳食
跆拳道奶奶
一种疏水箱热能回收再利用装置
热能来自何处
嘻哈跆拳道
速滑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措施
膳食纤维不是越粗越好
膳食纤维不是越粗越好
看,光电家居
岩浆转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