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2017-07-19 11:53侯杰
卷宗 2017年13期
关键词:社交焦虑自我效能感大学生

侯杰

摘 要:对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减少大学生初入社会极容易出现的社交焦虑的现象,降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并且从自我效能感方面给予大学生恰当的提议,能够提出有关减少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合理的建议。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很好的降低社交焦虑的水平。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大学生

1 引言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心理学家们日益关注社交焦虑的研究, 社交恐怖症在国际公认的诊断分类系统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DSM- Ⅲ将社交恐怖症作为“焦虑性障碍”的一个类型被沿用至今。郭晓薇( 2000) 认为, 社交焦虑是指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其基本表现是:害怕与别人对视,害怕被人注视,怕自己在人前有丢面子的言谈举止,怕当着人面吃饭、书写等。综上所述, 无论国外还是国内, 在社交焦虑概念的界定方面, 都是从行为、主观感受和认知三个方面来考虑的, 而且绝大多数学者都将社交焦虑障碍与社交恐怖症等同[1]。

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最早提出,是其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人们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德国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Schuarzer 认为有一种一般性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指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是一项重要的人格特征[2]。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心理学家们日益关注社交焦虑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对社交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交焦虑的成因研究、社交焦虑的干预及疗效评估以及对社交焦虑的测量。国内外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多集中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网络交往中的焦虑、压力所起的作用,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状态焦虑、以及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有关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研究不是很多,多数是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来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两者之间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往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但目前来说,我国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现状不容乐观,几乎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社交焦虑,对于即将步入复杂社会的的大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减少社交焦虑对大学生事业的成功、婚姻及整个人生过程中都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所以减少和预防社交焦虑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研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希望能通过增加或减少自我效能感来减少或预防社交焦虑的产生,让大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从大一至大二两个年级中随机抽取4—6个班级,对黑龙江某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1份,回收问卷401份,回收率为100%;经核查有效问卷360份,有效率为89.78%。

2.2 研究假设

(1)自我效能感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年级上存在差异。

(2)社交焦虑水平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年级上存在差异。

(3)自我效能感水平与社交焦虑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即自我效能感越低,社交焦虑越高。

2.3 研究工具

2.3.1 交往焦虑量表(IAS)

由Leary编制,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交往焦虑体验的倾向。此次使用的摘自《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汪向东,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测量学指标,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社交焦虑研究的有效工具,含有15条自陈条目,这些条目,按5级分制予以回答。量表总分最低为15分,最高分为75分,分数越高,社交焦虑程度越高。社交焦虑量表以大学生在量表上的总得分为指标。

2.3.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最早的德文版是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著名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中文版的GSES最早由张建新和Schwarzer于1995年在香港的一年级大学生中使用。这次采用的Zhang&Schwarzer(1995)年编制的中译本,有较好的信效度,重测信度为0.83(p<0.001),折半信度为0.90,效度方面,GSES的10个条目和总量表分的相关在0.60和0.77之间。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采用李科特4点量表,各项目均为1~4级评分。总分越高,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2.3.3 数据分析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并建立数据库。对被试特征进行描述统计;采用相关分析,得出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与性别的关系

将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与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2.560,p=0.028),且女生社交焦虑得分(M=46.078,SD=8.796)高于男生得分(M=43.216,SD=7.140),即女生社交焦虑高于男生。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T=-0.264,p=0.792),女生自我效能感得分与男生的得分接近,女生M=2.384,SD=0.486,男生M=2.365,SD=0.491

3.2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与性别的关系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结果,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生源地、是否独生、年级、专业均无相关,社交焦虑与生源地、是否独生、年级、专业均无相关。

3.3 社交焦虑与自我效能感关系分析

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总量表分与社交焦虑总分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168**,并且在0.01水平上显著。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之间的确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与Banduar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推断一致。在如何减少社交焦虑方面,以往的研究都表示要提高认知能力、通过交往技能的培训来提高社交能力等,但是通过本研究发现:提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也可以降低社交焦虑。社交焦虑很高的大学生,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就比较低,所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社交焦虑水平。以前的研究得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而本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性别因素并无关,这与其他人的研究是不一致的。王才康等人发现自我效能感在文、理科学生身上有差异,而本研究却没得到同样结论。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对象是师范生,因此男生样本容量较小,并且文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交叉,由于学校采取学分制培养学生,社会又需要综合性人才,这些促使文科学生也热心计算机、数学的选修;理科生也可以选修书法、写作等文科课程。

5 结论

自我效能感与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年级、专业无关。

社交焦虑与性别有关,并且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高于男生,社交焦虑与生源地、是否独生、年级、专业无关。

(3)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社交焦虑水平越低。

参考文献

[1]栗文敏,刘丽.社交焦虑研究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4):37-39.

[2]李涛,顾昭明.師范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及其关系研究.中外医疗:管理与教育,2009,10(4):125-126.

猜你喜欢
社交焦虑自我效能感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团体性体育活动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实验研究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