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琅琅书声,传递真情实感

2017-07-19 02:45罗晓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朗读节奏语文课堂

罗晓莉

摘 要:叶圣陶说,朗读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掌握方法,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要用琅琅书声,演绎那些优美的句子,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传递出来,改变中国人数百年、数千年所认同的“水深流去慢,贵人话语迟”的境界。

关键词:朗读 语文课堂 节奏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如果四十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于老师提出了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就是课堂教学调子要有变化,要讲究教学节奏的艺术。朗读因“声音的清晰”,赋予了冷静的文字以鲜活的生命,动态的灵气;因“念出声音来”,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了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语文课堂因朗读而更具有节奏。

朗读是美好的。教师和儿童一起朗读起来吧。就像吉姆·崔得斯说的那样,或许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孩提时,所有的书都是预言书,告诉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就好像占卜师在纸牌中看到漫长的旅程或经由生见到死一样,这些书影响到未来。所以,静下心来和你的学生一起朗读吧,用自己的情感去碰撞作者的情感,用自己的智慧去超越作者的智慧,用自己的心灵去敲击自己的心灵。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方面让语文课堂充满琅琅读书声。

一、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语言是一个兴趣源。教师感染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生兴趣的浓度、思维的效率及亢奋状态持续的时间。教学中无论是放录音还是教师示范,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地运用语气、节奏等。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范读,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

例:“爸爸,我和同学约好,今天要去敬老院的。”

“是啊,我必须去!”

这是《我必须去》一课中李丹对爸爸说的话。李丹面临选择,一是到敬老院为爷爷奶奶们演出,一是去看马戏,二者不能兼顾。李丹犹豫之后的决定是去敬老院,李丹是一个守信的人。朗读时语气是坚定的,突出“必须”。

二、绘声绘色,彰显语文课堂节奏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色,能令阅者拍案叫绝。”也许朗读不能带来所谓的既得利益,但要相信时间的沉淀,相信种子总会发芽,毛虫总会长成蝴蝶。

例:我们的名字叫大叶杨,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没有风雨来帮忙,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这是《杨树之歌》的第一小节。诗歌用第一人称、用拟人的手法抒发感情。“哗啦啦”是一个象声词,表现了大叶杨唱歌时的愉快心情,朗读时读出愉快心情;风为我们伴奏时读出“欢快”,雨点和我们合唱时读出“响亮”。没有风雨帮忙时的“悄悄地唱——”,读得輕一些,慢一些,“唱”音托长一些,如同两个小朋友在说悄悄话的感觉。不管以何种形式歌唱,歌声中总是充满了快乐,当我们快乐时,我们会嘴角上扬,请带上我们的微笑一起来感受这份快乐。

例:啊,真的!

这是《流动的画》第一小节中的第三句话。“啊,真的!”既要表明“我”看到画面后由衷的赞叹,又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读第一小节四至六句后,感悟“啊,真的!”,朗读时读出感叹,赞美;孩子们争先恐后说出祖国美景,祖国的美景多的说也说不完,文中用了“……”再次感悟“啊,真的!”,朗读时发自内心对祖国山水的赞美,此刻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我们都瞪大了眼睛,试着瞪大眼睛读一次“啊,真的!”。

三、音乐,渲染语文课堂节奏

德国古典美学家谢林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也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如果选择与课文内容感情相通的音乐,使之和语言联系起来,教师通过提示引导,使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曲调,进行想象、联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产生通感,就能让他们在脑海中浮现出生动的课文画面,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于是,师生的朗读便具有了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能够有效地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并在审美追求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陶冶情怀,升华思想,加深印象,使无情者有情,麻木者动容,敏感者遐想万千而沉醉其中。

例:教学《妈妈的爱》,用一首抒发对母亲真挚情感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导入;教学叶对陶的《风》,配一曲温暖而柔情四溢《你的心河》伴读;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用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导入并结束;教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用一首旋律大气、磅礴,深情且充满力量的《中国梦少年强》导入。

四、情声和谐,凸显语文课堂节奏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育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儿童,人虽小情却多,正值多情之时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看法、生活经验,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不同,读出来的感情就各不同。儿童的世界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技巧虽然重要,但学习它的目的正是为了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在理解水平达到相应的高度时的某一天,能够破茧成蝶、无招胜有招。

朗读像蓄水。那生命记忆里珍贵的语言,是怎样一点一滴注入水池的,也许从未被人留意。但当这池水最终被言语的溪流填满,进而难以抵挡地喷薄漫溢的时候,也许你方才感慨,原来朗读是这样导人向善。著名朗诵学专家张颂说,历史的发展、现实的需要,使我们终于认识到:朗读,必须打出这面旗帜!今天的世界是语言日益丰富、不断互相汲取的世界。今天的中国,更需要日益规范,更加富有中国特色的朗读。作用语文教师,让我们和儿童一起朗读起来吧!用琅琅书声,传递真情实感。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制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窦桂梅.跟窦桂梅学朗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朗读节奏语文课堂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YOUNG·节奏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