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与隐的境像
——展望艺术“进化”论

2017-07-20 10:10
画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进化中山装山石

孟 尧

空与隐的境像
——展望艺术“进化”论

孟 尧

《隐形》 展望 2016-持续

由新作《隐形》领衔的展望新个展:“境象”,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展。这是展望迄今为止最大的个展,汇集了他不同时期艺术的诸多代表作。

一入展厅,就望见大型不锈钢烤漆雕塑《隐形》悬挂半空,这雕塑造型复杂、曲折蜿蜒,它下方不远处,一小堆“尸骨残骸”般的有机形体与之遥相呼应,在龙美术馆的高墙深拱下,如外星“异形”怪兽,令人不寒而栗。

这些形状古怪的雕塑,是科技与艺术的合作之果。展望将自己的身体数据作3D扫描,然后用计算机将其粒子化,再以收集的熔岩数据做算法分析,生成新的雕塑模型,最后3d打印出来,用不锈钢去拓制成形。整个造型生成过程,都由数学流体力学精确计算,带有一定的自动性。

展望做这个雕塑,前期建模全部非手工操作,仅仅靠数据虚拟完成。《隐形》或可理解为物质的实体的创造过程,全不在现实空间里。

近年来,展望的创作围绕塑“形”展开,这形的本体都是他自己。如《幻形》《应形》,前者是以轻质 土对3D打印出来的“肉身”,进行手工塑造,推、拉、扯、撕、按、压,成形后再将 土放在不锈钢的方块上,达成“立体”的效果。后者从不锈钢假山石的镜面反射中选取偶得的图片,再以汉白玉雕刻出来。雕刻的过程中,随形而动、不预设期待,全靠直觉抓取瞬间的感受。

这三个系列的作品,由远及近,逻辑上连贯、主题上一致,构成了展览的视觉主线。用一个字来归纳,即是“隐”:隐去规范、习惯、经验。为的是抛开固守的趣味,挣脱意识的局限。

《素园造石机》 展望 2010年

假山石

《不锈钢假山石》是展望最具有识别性的艺术符号。展望也在不断地通过艺术实践去发展和完善这个“不锈钢”符号的有效性。通过将拓制的大小、形状不一的不锈钢石块放置在各种相异的自然、社会环境中,不锈钢材质的现代属性和它所复制的原石的文化关系显现出多元复杂的意义。这种意义又因其材料的时代典型性而具有非常大的阐释空间。石头被放在古典园林中或都市摩天大楼前,摆放在西藏寺庙或航天博物馆里,漂浮于公海上、被高举于珠穆朗玛峰顶,“不锈钢石头”的文化象征意义完全与其存在的场所和空间相关。展望以不锈钢假山石对“真”和“假”、“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之间矛盾、冲突关系的思考,以一种观念性和社会性的介入方式,显现出其“当代性”的力量。

不锈钢假山石依赖阐释的特性也凸显了新的问题,就如黄专所说,“当《假山石》真的变成了一种收藏趣味并带来了含义无穷的解释时,它的巨大成功反倒促使他回到一个更为基础的问题,即太湖石作为一种石料的物质本质如何被我们理解” 。

展望在《素园造石机》(2010年)里利用工业机器模拟风、雨、浪、震、烧等大自然造石的方式, 用1小时模拟出亿年的自然形成山川的效果,以石膏粉塑形了一批假石头,在现场看这些人工小山,颇为逼真。即便把它们置于自然山林里,也无违和感。

《假山石》 展望 1995-持续

《石隐》(2012年)是展厅里唯一一件透明材质的作品,也是最需要凝神静观的一件作品。在透明的亚克力材料里,隐藏了另一块同样以亚克力翻制的石块。唯有靠近它,才能在某个角度借助光线看见铸在其中石块的若隐若现。这种似有似无的视觉效果,引发人产生一种暧昧而内敛的情绪。它和之前的作品的差别泾渭分明,暗含着形而上的精神气质,展望由此显现出一种离开具体的文化隐喻而转向更为抽象和神秘的自然宇宙的观察和想象。

《我的宇宙》(2011年)中,展望在山东找来一块20吨重的巨石,将它置于8米高的地方爆破,以6台每秒2000格的高速摄影机从六个角度记录了这次爆裂的瞬间,并以慢速播放石头爆裂的过程。呈现为一种超自然的奇观,好似宇宙爆炸的景象。

在《分形结构》《碎碎石》两件作品中,展望分别以持续的切分和拓制不锈钢石头的方式,强调人工干预对石块形态的影响。

通过拓石、造石、碎石的方式,展望呈现了复制自然、模拟自然和破坏自然的的不同过程,艺术家试图从时间和空间的范畴,发现形式和材料的多样性。与此同时,本次展览似乎有意回避了展望特别强调观念性和社会介入性的一批作品。比如《废墟清洗计划》《公海浮石》《镶长城》《园林乌托邦》《86尊圣像》《佛药》《西藏计划》《新补天计划》等等。整体来看,展出作品更多是带有雕塑本体语言探索、手工参与、工艺技术开发倾向的类型。

《分形结构2》 展望 2009-2016年

镜像

展望在回顾不锈钢假山石时说,“不锈钢表面所展现出的形式美感并没有进一步发掘。当时的社会氛围往往偏重它的社会性,比如对人工与自然的关系,这些都是大的概念。但是你想想如果只是为了大的概念而创作是不会考虑太多美学的,其实吸引我的有时更是后面出现的那个新奇的东西。每次做一块不同形状的石头都盼着完成后观看那些新的反射,每换一块石头就有一种新的感觉,这些东西其实也一直在吸引我。”

从不锈钢的工业材质隐喻进一步拓展对不锈钢表面形式美感的发掘,引发展望对不锈钢山石表面的关注,他发现这些镜面所反射的周围环境,充满了不确定的美感。“石头镜像似乎有一种严肃性,它是一种完全不规则的状态,你永远无法想象下一个起伏会是什么样,这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事,它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力。”这就是展望在不锈钢的镜面所发现的激动人心的东西。他尝试去抓住这些不断变幻的视觉奇观。

镜像的世界是非现实的,是难以捕捉和无法确认的。展望首先是以摄影的方式(《镜花园》系列),去定格不锈钢山石褶皱中所呈现的反射的现实世界,这个由凹凸不平的不规则的镜面所映射的扭曲和变形的世界,给了展望很大的启发。他觉得透过不锈钢表面看到的世界,更像是一幅幅的山水或道家仙境。虽然《镜花园》系列作品没有在这次展览上展出,但它在观看方式和形式意味层面对展望以后的艺术创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文章开头所谈到的《隐形》《幻形》《应形》系列,都不同程度受到了《镜花园》的启发。与此同时,这三个系列中对“身体”主题的表达,又让我们重新去读解《中山装》系列所具有的历史性启发。

中山装

1994年,展望正式展出了《空灵空·诱惑》系列雕塑,18件中山装躯壳以超常扭曲的姿态,表达了一种挣扎。中山装的庄严和衣服的轻薄空壳形成强烈的反差。躯壳类似于蝉蜕,展望认为这个系列的作品代表了他真正走向个人创作的开始。由这件作品,展望借一个具有符号意义的象征物,隐喻了他对于“文化残骸”的反思,也是他开始在艺术中形成观念的第一步。2002年,展望在“广东艺术三年展”实施了“葬·中山装”的项目。“中山装是实验艺术,距离完整的艺术语言系统还有相当的距离,并非我艺术创作的果实。想到要埋葬中山装,是我对社会的一个宣言。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思维是发展的,是不断升级的,过去的思想过时了,我就要丢弃它。”对于展望来说,中山装既是阶段性成长的节点,又是不完整的艺术实验。这种双重的复杂性更加凸显了“中山装”系列的价值。

从展望日后的作品来看,一方面,中山装的空壳形式,启发了展望做空心假山石的尝试。另一方面,中山装具有一种隐含的顿悟式的虚空和形而上的精神气质,这种偏于感受性和直觉的东西,在有关“身体”表达的《隐形》《幻形》《应形》系列中,都有直接的回响。中山装空壳之外不见的肉身,冥冥中似乎有一种宿命式的方式在关于展望自己身体的主题上重新出现。

在名为《打开》的作品里,展望把一块不锈钢假山石拆解、撕开,让光洁华丽的外表和其内里的粗砺相对。当不锈钢的假山石以拓制原石的完整形态出现时,它的空心是不可见的,此时包裹完整的假山石是完美、浮夸的化身,一旦露出中空的内里,假山石的假就以一种物理实在暴露了它的虚无和荒诞。

雕塑是最物质化的艺术形式,展望的作品也不缺体量和规模。但我总在他的作品里,觉察到一种超越物质或者反物质的虚无气质。如果说假山石的空和中山装的空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空。在《我的宇宙》《石隐》《心形》中,这种空也若即若离地不时浮现,甚至在《新艺术速成车间》展厅内视频和石膏像搭建的空间里,也有那么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石隐》 展望 2012年

综观整个展览,由不锈钢镜面所激发的一系列艺术语言的实验,勾连了展望艺术中观念、技术、视觉形式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中山装的躯壳》到《隐形》,身体由“缺席”转而“在场”,但视觉之外的精神意向,又指向一种东方意味的虚无和空灵。同时,无论是不锈钢镜面折射的非现实的世界,还是流体力学建构的虚拟的数据模型,最终都要落实为具体的雕塑形态,因为对展望来说,雕塑最终还是一种艺术家“思想的物化行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能明晰展望近年来在雕塑本体语言上的探索的针对性,并理解展望借助新的科技进行创作的理由:工具的进化提供了跨越固有规则和边界去拓宽表达的各种可能,这也正是艺术家不断“进化”想象力的需要。展望说“你所创造的东西,当它离开了具体的观念、社会环境之后,它的价值是什么?假设几百年后、几千年以后我们再看这个东西,它的形式价值到底是什么?”他近年来的艺术实践,确实都可以和这些问题对应得上。

最后,让我们回到展览的的主题:“镜象”。展望对这个名字是这样解释的:“我希望提示展览的词能够一语双关,但当你观察这个字眼的时候,会发现‘境象’与‘镜像’两个词之间的差异。镜像会联系到假山石反射,过去的作品创作也来源于镜像;但关联到境象概念发生了转移,镜子变成了环境,图像变成了‘象’,因此作品母题中掺杂了立体空间的形象,它既是雕塑,又不是雕塑,它是宇宙中的象。从镜像到境象,是语言游戏,正如假山石的‘假’字也是语言游戏,寓意高于实质,假设替代现实。”这种语焉不详,模棱两可的阐释,倒是和展览整个的氛围很合拍,还带有一些玄虚意味。这让我想到展望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艺术是一种玄学,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寸感的把握和对界限的突破。”

1.《幻形》 展望 2015年

2.《空灵·空-葬中山装》 展望 1994-2003年

3.《应形》 展望 2004-持续

4.《碎碎石》 展望 2013-2015年

注:

展览名称:展望 镜像

展览时间:2017年6月25日-8月22日

展览地点: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

猜你喜欢
进化中山装山石
造型多变的中山装及派生服装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中山装团体标准首次发布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基于人体测量的现代中山装造型研究
也析中山装的政治含义
全山石
纪录片理论进化的黄金时代
实体店与电商,零和还是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