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就是一座山

2017-07-20 10:10
画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李建国南京师范大学油画

纬 雯

绘画就是一座山

纬 雯

《捷克村庄》 李建国 布面油画 60cm×50cm 2015年

“相逢一座山——李建国·时卫平双个展”经过策展团队的精心策划与打磨如期而至,2017年6月20日上午11时,展览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美术学院美术馆盛大开幕!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文晓明、省国画院名誉院长赵绪成、省油画协会名誉主席沈行工、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刘赦、画刊杂志社主编靳卫红等领导专家,以及部分师生、艺术爱好者和媒体朋友参加了开幕式。

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100幅左右,呈现了两位艺术家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类型的艺术样态,比较系统、充分地表达了艺术家对生活、对家庭、对历史、对文化的理解与诠释。李建国、时卫平均为中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家,基本功扎实,画风纯朴、写实。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重大的国际、国内展览,在艺术圈内享有良好的口碑和赞誉。

李建国的油画主要以人物肖像、人体描绘、风景写生等与人们休戚相关的生活场景为主,画作多为写实,画面干净纯粹,色彩饱满,情感热烈,风格或清冷孤傲或温暖明丽,线条有如刀斧切割般硬朗,也有如温玉般圆润通融。他人体描绘中的女子多体态丰盈、肤色健康,肌肉线条充满了力与柔的平衡美。李建国一直以来都能将光线和谐自如地运用到绘画中,将人体的不同部位置于光线之中,利用光线的强弱变化与人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他的风景绘画中,色块的明暗交错、光影斑驳,正是他对光线独到而自信的理解。近些年来,他将注意力投向了日常景物的描绘,随着观察的细致与深入,绘画也愈发鞭辟入里,如《小区保安》《读书的匈牙利人》《宝宝》《坐在岸上的水手》等一批人物肖像,倾注了画家大量的情感,他们或静思或斜倚,体态的自如与画面传达出的人物情绪直接敲碰人们的心灵。

时卫平是位绘画历史题材的高手,他的绘画作品题材宏大,历史人文气息浓郁。他多选择历史上一些重大意义的节点、人物、战事等,像《荆轲刺秦王》《霸王别姬》《屈原·天问》《徐悲鸿· 1940》等,画面的尺幅大、人物多,场景和道具多,众“多”的把握增加了绘画的难度,使他倾注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去研读历史、考证事件,力争做到史实准确、表达无误。时卫平在处理这些历史人物时,往往是将他们设置于特定的时空与情节之中,即所谓的“典型环境”,借以实现对他们的精神世界的深度揭示。例如,在《屈原·天问》中,作者抓住屈原饱受迫害、即将投江自尽前对天呐喊的那一瞬间来刻画,塑造出一位壮志难酬又宁死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爱国诗人形象。在《先生秋雨中》的画面里,“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阴冷背景与鲁迅先生从容淡定的表情、坚定的步伐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地展现出鲁迅先生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这些绘画之所以动人,正是这种在典型历史情境中典型人物情感的表达,充满了革命理想主义情怀和人文主义关怀色彩。

《花山》 李建国 120cm×140cm 2005年

《曾仆与〈孽海花〉》 时卫平 布面油画 130cm×140cm 2014年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李建国和时卫平二人除致力于个性化的语言探索之外,还多次携手合作,也因此传为佳话。2016年,国家重点工程“中华史诗美术大展”的大型历史画创作任务中,李建国的《尧舜禅位》和时卫平的《元代泉州港》均通过终审评选,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并被国家收藏。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出现离不开两位艺术家多年来的孜孜耕耘和刻苦钻研,他们虽年逾花甲,仍怀赤子之心,天真率性,热爱生活,敬畏画画这件事儿。正如时卫平所言:“总以为不难画,学了三年就能得奖了。现在却觉得画不好,很难、很苦恼。画油画有大堆问题要解决,如观念问题、创作思想问题,风格流派问题、材料技法问题、民族化问题、中西融合问题等等。总而言之,我认为最最重要的是‘腔调’问题。油画的‘腔调’不对,你就不姓‘油’了。”

两位艺术家把绘画当成了他们的终身事业,如李建国所喻一般:

绘画就是一座山。

弱冠入此山,便是半生徜徉于斯。

曾步履崎岖,攀危岩断壁,踽踽独行。

然此中有大气象,可现苍松翠岭,闻花香鸟语。

每每仰首,山巅去远,虽力不能逮,但为心智所在。

相逢一座山,便是此生有缘,不为图解万物,实为观心象矣。

注:

展览名称: 相逢一座山——李建国·时卫平双个展

展览时间: 2017年6月20日-7月15日

展览地点: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元代泉州港》海景创作色彩稿 时卫平 布面油画 100cm×70cm

猜你喜欢
李建国南京师范大学油画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作品精选
一张油画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油画《塬下》
油画
Will versus shall: two magic modal verbs
《岁月长又长》(油画)
莫贪凉
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