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水军的识别与治理

2017-07-20 10:23刘云虹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水军网民

刘云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治安学院, 北京 100038)

网络水军的识别与治理

刘云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治安学院, 北京 100038)

“网络水军”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其数量规模成倍数增长,对网络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危害性极大。根据以往的案例研究,网络水军的识别特征已经较为明显,具体表现为热点事件二次高峰的出现、固定模板的使用、互动信息的缺失、情感抒发的偏激以及个别注册账号的异常。目前,针对“网络水军”的治理已经有了较大起色,但是在技术、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引导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更进一步加强治理力度。

网络水军;形成机制;识别;治理

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已经迈入快车道。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普及率达到53.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 10%,占全部网民数量的 95%[1]。“网络水军”就在这样一个网络大背景下产生了。“网络水军”的大量产生,对我国社会生活和互联网的双重环境均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大量的“网络水军”在互联网论坛网站上集中发帖,有目的地炒作,很大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网络秩序,甚至有些事件有违社会道德,造成较坏的影响。除了贴吧外,微博、新闻网站等的评论区也成为水军涉足的焦点。因此,如何识别和治理网络水军变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水军”概说

“网络水军”是指由公关公司、网站等机构操控,以获取利益为目的,通过发帖、删帖等方式为他人造势来获取报酬的网络人员[2]。因为其人数如水,对互联网的渗透也与水相似,所以,将这类临时发帖者称为网络水军[3]。这些受雇人员在网络推手的带领下,以各种手法和名目在各大互联网论坛上发帖。从众多网络热门事件中能够看出“网络水军”影响之大,甚至到了“挟持民意”的地步。2009年一个题目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短短3日内在百度魔兽世界贴吧达到回贴数上限,点击数为7,818,740,回帖数为302,259。“贾君鹏事件”是典型的网络水军公司发起的有目的性、利益性的策划。北京一传媒公司称该策划“总计动用网络营销从业人员800余人,注册ID2万余,回复10万余。[4]”这个创意也让他们赚了“6位数”。

“网络水军”的成员通常是不固定的,他们由成百上千个临时参与者组建成队伍。目前,“网络水军”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呈现出海量性、灵活性、不可控性、分散性等特点。

二、“网络水军”的形成机制

“网络水军”一般服务于商业领域,其产生与当前社会经济与互联网发展息息相关。互联网仅仅是“网络水军”存在的一个客观必要平台和依托,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而与之相联系的巨大经济利益是其形成的根本因素。“网络水军”形成大致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一)内部因素

“网络水军”形成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其组成成员的心理因素,具体分为以下两点:一是网民的逐利心理。“网络水军”的组成人员大部分是大学生,作为学生,一般情况下没有任何收入,如何在网上寻找“商机”成为大学生们关注的焦点,这时“网络水军”适时的进入他们的眼帘。每月几百甚至上千元的收入,让大学生们尝到了挣钱的甜头,这份相对清闲、动动手指就能有资金进账的工作促使大学生们加入了“网络水军”的队伍。二是网民的自我实现心理。《卧底水军日记》中的卧底称,“他并不认同水军大多是文化层次不高的低收入群体的说法。在他看来,较为专业的水军中,一半是在校大学生,一半是白领,他还接触过有硕士学位的网络水军。”[5]这些受到较高文化教育的群体需要实现的个人需求越多,表达和展现自己的欲望就越强,这时“网络水军”这项看似神秘的职业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二)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即“网络水军”出现的客观要素,其组成的成分较多,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网络环境和传播媒介的发展、经济利益的驱使、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以及法律法规的漏洞。

1.网络环境的发展和网络推手的出现

在当今社会,网络无处不在,社会文化传播方式已经由上个世纪的封闭式传播转变为现在的开放式传播。我国主要传媒机构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规范的管理机制、自律机制,透明度越来越高,带有虚假的、恶意抹黑、造谣为目的的信息越来越少。个人或组织妄图通过传统媒介将某件事、某个人推向舆论焦点的位置的可能性越来越低。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自由度高、实时性强、网民人数巨大、发帖匿名性、可见范围广的互联网传播媒介,恰到好处地为这些个人或组织的炒作、诋毁行为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土壤。在这种网络大环境下,网络推手应运而生。一些企业和个人充分利用网络推手扩展自己的营销,“网络水军”在网络推手的带领和指引下在网上肆意顶贴和发声,对其言论毫不负责,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这种环境促成了“网络水军”的发展壮大[6]。

2.经济利益的驱使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利益成为人们追逐的最直接目标。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一些营销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在电视、杂志上的宣传,转而把目光投向了受众最多的互联网。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营销企业往往会投入较多资金在宣传上,这些资金一部分会流入一些网络公关公司。所谓的“网络公关公司”也只不过是一个组织者,他们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人参与到实际的宣传工作中,所以他们会雇佣一批网络写手,这些网络写手在资金、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形成“网络水军”,在各个门户论坛、微博等社交网站大肆宣传营销企业产品,获得经济收益。据了解,“网络水军”业内通常的报酬标准是发帖一次 0.6元至 1.0元左右,回帖一次0.4元至0.8元不等,虽然价格不高,但是兼职的大学生和企事业单位白领成为“网络水军”的主要力量[7]。

3.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一些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伦理意识逐渐淡化,其自我约束力也愈发减少,明明做了失格的事情但其内心却缺乏罪恶感。在此情况下,网民的媒介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当一个网络热点出现时,网民没有必要的分析判断能力,盲目从众,陷入“网络水军”早已密谋好的圈套,不经意间成为其“帮凶”,既是水帖的受害者,又同时成为害人者。“网络水军”的工作早已不是简单的“灌水”,他们除了利用网络进行炒作外,还使用了诽谤、诬陷、抹黑等手段,攻击竞争对手,编造轰动事件,混淆公众视听[8]。通过这些“网络水军”的惯用手法,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水军”们在发表观点和帖子时,不核实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仅仅听信“领导”的指挥,言论严重不符合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

4.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当今社会,利用“网络水军”所引发的一系列明星诽谤以及诋毁竞争对手的事件屡见不鲜,“网络水军”的发展势头似乎愈演愈烈,这时需要一双强有力的手来规范和治理网络世界,可是在我国,有关“网络水军”的相关法律法规甚少,水军们一次又一次地打着法律的擦边球,给执法部门的治理工作增添了难度,也使得“网络水军”的发展蔓延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三、网络水军的识别

如何更好地识别“网络水军”是决定治理“网络水军”的关键因素。普通网民顶贴是出于表达自己言论的需要,或对热点事件感兴趣,或与发声者比较熟悉,有话想说。“网络水军”则不然。他们的出现对我国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和恶劣的影响,但是要将其识别并不是一件难事,网络水军的出现和发声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旦人们将这些规律尽数掌握,那么更好地治理“网络水军”就指日可待了。

(一)二次高峰出现

根据正常传播规律,热点话题在网上的传播高峰约为3天,一旦生命周期一过,此热点话题也就被淹没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之中。但在没有特殊原因的前提下,持续维持高峰或在数日后出现旧话重提的现象并引起新的高峰,则很可能是人为推动。此时基本可以认定“网络水军”在此热点事件中起到了助推作用。“郭美美”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11年 6月 20日,郭美玲(郭美美)在微博等网站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6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称“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该微博也对实名认证有误一事致歉。事情本该到此结束,但是一批“网络水军”继续攻击中国红十字会,还造谣郭美美与红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关系,企图掀起第二次高潮,并再次引起网民的不满情绪。“网络水军”在此事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固定模板使用

在形式上,“网络水军”常使用大段大段的模板,使用相似或近乎相同的语言,甚至是直接采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在字数上,“网络水军”的发文多在20到30字之间,形式整齐、态度一致,视觉上较为统一[9]。而普通网民的表达方式多样,且较为自由活泼,既有单纯的文字表达,也可添加图片或视频来加强自己对此话题的兴趣。在文字使用上,既有大段的说理文字,也有简单的一两个字或一个表情符号,形式多样。

(三)互动信息缺失

在各大贴吧的评论区中,“网络水军”成员之间基本为零交流,他们也不与其他网民交流互动。他们的任务很明确,就是负责制造舆论导向,其他内容就不在他们的“职责范围”之内了。而普通网民在看到评论区有自己感兴趣的回复时往往会与之辩论一番,互动性强且较为频繁。

(四)情感偏向显著

“网络水军”的针对性较强,在一个热点事件中,“网络水军”发表评论的内容均围绕此热点事件进行,且态度统一明朗,不会有第二种声音的出现。同时,其发文时的情感偏向也较为明显,在一个事件中“网络水军”全部为统一态度。发文的语气上,赞扬或是谩骂,言语激烈,引起大批网民关注,部分网民会被其言论误导。除了网上常说的“喷子”外,普通网民在发表评论时一般比较平和,采取说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看法,内容既有赞成也有反对亦或中立,不会局限于一种评论态度。

综合以上比较,可以得出如下表1。凡是符合引导话题、使用固定模板、缺乏互动、情感偏激这四个特征,均可认定为“网络水军”。

表1 普通网民与网络水军比较

四、网络水军治理

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完善各方面的制度。“网络水军”的危害不言而喻,净化网络环境,治理“网络水军”已成为当前维护互联网环境的重要任务。针对“网络水军”的识别特征,对“网络水军”的治理从不同的方面都需要有改进,例如通过网络技术平台进行防范和干预,通过国家政策将“网络水军”的利益链条割断,通过立法对“网络水军”的行为方式进行限制等。

(一)提高技术防范能力

针对“网络水军”如此猖獗迅猛的发展,有关部门需要不断地提高对“网络水军”的技术防范水平以及增强相应的技术防范能力,在技术层面对其加以管控,让“网络水军”无处遁形。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网络技术的研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网络技术新升级。“网络水军”的出现说明现阶段我国在网络技术维护上还有很大的漏洞,需要从技术上修补漏洞,避免恶意篡改或者随意利用,不给“网络水军”可钻的空子。近几年,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各种有关评奖评优的投票活动也接踵而来,而网络投票已经成为其最常使用的投票方式。“网络水军”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逐步参与到网络刷票的大军中。一名在教育机构工作的兼职教师曾披露,他在参与一个行业优秀教师的网络评选后,很快接到刷票公司的电话。起初,他还质疑对方怎么能拿到他的联系方式,但对方三缄其口,却称其他候选人已在刷票了[10]。

面对如此恶劣的刷票行为,主办方一方面可以从技术层面对投票账号的 IP地址进行限制,另一方面可以将技术改进运用到投票页面之中,例如加入“验证码”功能等,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实现对“网络水军”刷票行为的遏制。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水军”利用网络漏洞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时就需要有关部门与时俱进,逐步提高自身网络技术水平,毕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治理“网络水军”的技术行动正在不断进行中。

(二)提升网络媒介素养

正所谓对症下药,了解了“网络水军”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我们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网络水军”进行治理。进入到 21世纪,网络已成为了每个人每天不可或缺的陪伴,大家都在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要或者感兴趣的信息,但是网络上发声的来源太多,有时会让人们无法辨别信息的真假,这就给了“网络水军”一个生存的缝隙,使它活跃在各种网络热点事件中,扰乱人们的视线和思路。面对此种问题,网络媒介应该及时发声,对当下热点事件进行官方说明和解读,让网民可以通过正确权威的渠道了解到第一手信息,这样“网络水军”就无处遁形。但发布信息是一方面,发布何种信息又是另一方面,网络媒介应该对发布的信息严格把关。在发布信息时,网络媒介应擦亮眼睛,对信息的来源进行严格考证和多方求证,保证发布信息的真实性。

(三)制定相应法律法规

目前在我国,《刑法》以及最高法最高检颁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对“网络水军”的违法行为已经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主要内容有:明确“网络诽谤”犯罪标准诽谤信息被转发达500次可判刑;网络诽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可公诉;网上散布谣言起哄闹事可追究寻衅滋事罪;违反规定有偿发帖可认定非法经营罪等。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初步实现了打击“网络水军”发展势头的目标。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网络水军”为了自己看似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法律法规玩文字游戏,打擦边球,一次次挑战法律法规的底线。同时,我国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建设尚不完善,在各个领域普遍表现为不完全适应于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发展的迅速性,使相关的法律监管面临许多新课题。对此,我国应制定一部全面的、专门针对互联网的基础法,同时也要在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众多法律中建立起配套的法律制度,以形成完整的互联网法律体系[11]。“网络水军”行业只有在“严刑峻法”的法律约束下,才能从本质上实现行为规范。

(四)加强国家层面引导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和官方声音的代表,应当充分发挥其在治理“网络水军”中的积极作用。首先,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应结合相应法律法规,适当采取行政干预的方法,对“网络水军”的违法行为进行干预和治理。其次,政府代表了官方的声音,若在某些热点事件爆发时政府能够代表官方第一时间发声,则不仅给了广大网民一颗定心丸,大大降低了负面舆论出现的概率,更让“网络水军”失去了“表演的舞台”,再没有可乘之机,从而实现打击“网络水军”的最终目的。

(五)增强网民网络素养

除了以上提到的四点外部治理方法外,公民自身网络素养的增强也是打击“网络水军”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网络水军”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施展平台,一个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网民没有对信息进行辨别、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对“网络水军”制造的舆论盲目听信,缺少是非判断。因此,网民应学会从自身做起,培养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不听信不盲从不造谣不传谣,这样一来,“网络水军”没有追捧自己的羽翼,也就再也无法“展翅高飞”了。

[1]人民网.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EB/OL].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123/c40606-29042485.html,2017-01-23.

[2]罗 翔.诽谤或造势:网络水军游走在罪的边缘[N].法制日报,2011-12-17(7).

[3]苏 雯.“水军”泛滥对我国网络舆论的影响[J].人文论坛,2012(11):212.

[4]王德翻.贾君鹏一夜走红,开启社区营销新思路[J].电子商务,2009(11):16.

[5]罗 琼.卧底水军日记[N].南方周末,2010-11-25(A02).

[6]于志君,郭根生.“网络水军”的形成机制与传播效力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1(5):54.

[7]青岛日报.记者卧底网络水军:发帖每条五毛 月收入难超千元[EB/OL].http://news.qq.com/a/20110608/000187.htm,2011-06-08.

[8]龚冬梅.论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3-25.

[9]刘秋文.网络水军的识别和防范[J].学术百家,2012(6):38.

[10]北京晚报.花钱刷票的网络评优该歇歇了[EB/OL].http://news.163.com/17/0315/16/CFJ4 SU0600014AED.html

[11]黄娅琴,李 娟.“网络水军”的社会危害及其治理[J].传媒广角,2016(7):82.

(责任编辑:陈 阳)

The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Network Navy

LIU Yun-hong
(College of Public Security,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38, China)

The “Network Navy”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its quantity scale has multiplied at an astonishing rate. Besides, it has posed a great pollution to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refore, its harms are great.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cases study, the recognition features of network navy have been evident, its concrete embodies are as follows: the secondary peak’s appearance of hot issues, the use of fixed templates, the lack of interactive information,the extreme of emotional expressions and the anomaly of individual accounts. At present, in view of the management of network navy, a large improvement has been achieved. However, in terms of technology,laws and regulations as well as national guide,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which needs further strength and management. Then how to correctly recognize and regulate the network navy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one of the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Network Navy; formation mechanism; recognition; management

D631.43

:A

:2096-0727(2017)04 -0061-05

2017-05-05

刘云虹(1992-),女,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安情报学。

猜你喜欢
水军网民
“超前点评”折射“水军”控评乱象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资深“水军”揭秘行业潜规则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网络水军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水军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水军的前世今生
微博舆论中网民信息互动的扩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