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7-07-20 16:24李然
领导文萃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世纪资本主义世界

李然

21世纪初,世界处于大分化、大调整、大变革时期。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持续,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新情况、新事件、新问题层出不穷,世界资本主义进入深度调整期。与之相应,世界社会主义也呈现出新变化、新格局、新特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就如何在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从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较量与力量对比中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世界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新變化和新特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姜辉研究员。

《领导文萃》:姜教授,您好!我们注意到,您在2016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年之际,撰写了一系列理论文章和理论读本《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新特点》。阅读您的著作,让我们了解到,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具有了新的特征,面临着新的问题、机遇和挑战。首先,请您介绍一下21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着怎样的新形势?

姜辉:谢谢你们对我的文章及相关著述的关注。的确,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著作《乌托邦》算起,世界社会主义已经走过了500年的历程。那么,进入21世纪后,世界社会主义的状况和前景如何?与19世纪、20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相比具有了怎样的新面貌和新特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用世界眼光和历史视野来观察和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态势、新问题和新趋势,在世界历史发展变化的宏大时空背景下观察思考问题,正确、自觉地把握时代背景和发展大势,从当前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竞争较量与力量对比中,全面、历史地观察和分析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21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亮点,呈现许多新特征,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在新一轮资本主义危机下面临着走出低谷、重新振兴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与世界资本主义进行更为激烈复杂的较量、竞争的挑战。

《领导文萃》:您在著作中特别谈到21世纪初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认为这是一场资本主义的全面危机。那么,这次危机对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具有怎样的影响呢?

姜辉:这次危机不仅仅是一场发生在金融和经济领域的危机。事实证明,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呈现和爆发,是一场涉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价值、生态以及合法性等各领域的整体性危机,是继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发生的程度最为严重、破坏性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危机,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危机。

资本主义危机经常是观察研究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切入点。现在还在持续的这场危机是资本主义发生历史转折的主要标志,是对资本主义适应调整能力和生命力的巨大考验。与之相应,资本主义危机也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社会主义国家及各种进步力量能否抓住这个机遇,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也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一个重大考验。

资本主义危机的发生,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竞争态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世界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的长周期中开始进入了一轮规模较大的衰退期;而世界社会主义虽然总体上仍然处于苏东剧变之后的低潮期,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主要依托和标志,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长周期的上升期。这成为当前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力量对比态势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和趋势。

《领导文萃》:我们知道,20世纪末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进入发展低潮。20多年过去了,在资本主义发生系统性危机的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着怎样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条件,具有了哪些新的发展特征呢?

姜辉:的确,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陷入低潮。而到了21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也陷入深深的危机中。今天,长期持续的“共产主义失败论”“社会主义过时论”“共产党衰亡论”的“大合唱”尽管没有戛然而止,但其已因为失去底气而成为难以引起共鸣的“老调重弹”。历史总是在各种偶然性中为自己的必然性开辟道路。当前,世界社会主义正开始走出低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我将这些特点和趋势概括为:第一,世界范围内反对和变革资本主义的运动集中开展;第二,处于新一轮衰退期的世界资本主义与处于新一轮上升期的世界社会主义之间的竞争与博弈更趋激烈;第三,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化趋势与加强协调联合的国际化趋势并存发展;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和示范作用正与日俱增。

《领导文萃》:苏东剧变后,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剩无几。那么,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要取得新发展或谋求复兴,应以怎样的标准来衡量呢?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的多少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吗?

姜辉: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性和针对性,也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一般地说,数量标准的确是最直接也是最直观的标准。苏东剧变后,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由15个减少到5个,这无疑是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损失和挫折。但是,我认为,判断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或“高潮”的标准,不仅在于看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量”的多少,还要在“质”的标准上看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理念价值的广泛实现程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展现程度。在共产党执政的国家,要看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理念得到实现的程度;各国探索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感召力和示范作用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等。在资本主义国家,要看社会主义的因素是否增加和提升;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社会权利是否得到改善和实现;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及其他进步力量是否增强等。当然,我们也希望共产党执政的国家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到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和曲折性。我认为,21世纪判断社会主义发展状况和程度的标准,应该是社会主义国家数量与社会主义理念实现程度的结合。

《领导文萃》:那么,您认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取得新发展的主要标志和重要成果应该是什么呢?

姜辉:这需要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过程中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主要任务。回顾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数百年的历史,我们就会看到:在19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在欧洲。这一时期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传播、运用和逐渐占主导地位,在实践上则是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广泛开展,并逐渐成熟与强大。在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中心转移到俄国,历史的主题是革命和夺取政权,建立新的社会制度。这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随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中得到实现。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中心转移到中国,历史主题是在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中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充分的制度优势证明其优越性。因此,我认为,21世纪上半叶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复兴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赢得比资本主义更广泛的制度优势。

《领导文萃》:在您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维度谈了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复兴问题的看法之后,能否再从现实的角度谈谈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姜辉:好的。21世纪初资本主义危机的一个最为集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失效和衰败。甚至连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最坚定的辩护人弗朗西斯·福山,也从苏东剧变之初提出“历史终结论”,转而在2007年后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衰败论”,论证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机制的失灵;法国经濟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以充分的事实和数据论述了资本主义财富分配的巨大不平等,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颓势;还有许多西方理论家以各种方式述说着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平等这些长期以来被视为圭臬的“永恒法则”的破灭。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方的中国——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趋定型。因此,在21世纪中叶,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主题和中心任务就是在制度方面赢得比资本主义更为广泛的优势,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走向复兴。邓小平说:“我们中国要用本世纪末期的二十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五十年,共七十年的时间,努力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领导文萃》: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那么,从社会主义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不是标志着中国不仅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而且也正在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在21世纪复兴的中心呢?

姜辉:这个问题提得好!这是当前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20世纪末苏东剧变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似乎消失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模式”横空出世,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起初,人们对于“中国模式”的讨论主要是以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作为主要话题。然而在西方爆发经济社会危机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正在以一种整体的理论形态、运动形态和制度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今天,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并正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同时也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的进程。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会越来越清晰。对于这个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作出了明确阐述,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领导文萃》:那么,今天的中国如何在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中发挥作为最大社会主义国家应有的作用呢?

姜辉:在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这个问题上,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明确。一是要客观、充分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最大、最稳固的阵地,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新的生长点,这已成为客观历史事实,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都是如此。我们不能回避现实,否则我们就可能坐失良机,成为历史的落伍者,甚至有可能成为延误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罪人。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实际上同时也是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的进程,二者不可分割。二是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在21世纪复兴的中心,根本不同于过去苏联那样搞大党大国主义,视自己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盟主”的霸权主义做法,将二者简单地进行类比是完全错误的。三是要认识到,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发展的最大贡献。但“不当头”不等于“不作为”,在中国已经成为“醒来的狮子”、综合国力和话语权今非昔比的今天,我们要认真研究如何正确处理“韬光养晦”与“奋发有为”的关系,认真研究21世纪中国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做贡献的战略、内容、途径和方式。四是要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关系,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和制度的世界意义,研究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集中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经验和启示,为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做出更大贡献。中国要抓住机遇,运用大国智慧,长袖善舞,敢于担当,更好地承担起应尽的历史责任。中国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创新同时也在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智慧、新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应该对人类社会有更大的贡献,更大的担当。”从宏观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创造性地回答人类社会向何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发展目标、发展道路等方面,在人类社会中建立更为合理的各种关系方面都提出了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从而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中国方案”。

《领导文萃》:当前,中国已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领导权不断提升,大国风范日益展现,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那么,您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变化,会对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态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姜辉: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跃升,肯定会对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们实现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那个时候,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竞争态势将有可能发生历史性的转折,这将极大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

我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个重大的标志性事件,那就是中国将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由此带来两大社会制度力量对比发生转折性变化。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发生大的历史变故,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甚至提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在2014年就已经超过了美国。我们姑且把这些预测判断及其动机放在一边,单从两大社会制度的竞争来讲,21世纪的某个时间点,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经济体量和规模上赶上世界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这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事件,也是两大社会制度力量对比发生转折的标志性事件。当然,到那个时候,也许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这并不能否定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有过追赶美国的历史,遗憾的是以苏联解体而告终,那种类型的“赶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教训。我们今天所说的“赶超”,也绝不是过去的那种“大跃进”和“超英赶美”,历史的教训必须深刻记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有着全新的历史意义。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占据世界头位的情况,从而更加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这也标志着,以往持续数十年的“西强东弱”“资强社弱”的局面开始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东西方之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和秩序格局,将会在新的力量平衡和竞争态势下被重塑和重组。

《领导文萃》:因此,坚持“四个自信”对我们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从总体上讲,您认为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具有哪些新内容和新特征呢?

姜辉:对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特征和趋势的分析,仁智各见。我认为,研究这个问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着眼于时代和实践的新发展。我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新特征概括为“四个统一”,即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地域性与世界性的统一,阶级运动与群众运动的统一,社会变革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

《领导文萃》:您能否把这“四个统一”的新特征加以具体的解读?

姜辉:好的。我先讲讲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今天,各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力量在独立自主地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也在开展地区性或世界性的协调与联合,或形成一定形式的统一阵线。这种联合是完全必要的,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力量才能在国际资本主义力量和右翼保守力量的联合进攻面前增强集体行动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出现20世纪的共产国际那样的国际性组织。苏东剧变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義力量经过调整重组,目前已站稳脚跟,正在谋求新的作为和新的发展,这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组织基础。当前,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及左翼力量在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沟通协调,有了一定的联系平台和途径,比如“欧洲左翼论坛”、拉美的“圣保罗论坛”“世界社会论坛”、国际马克思大会、共产党工人党国际会议等等。但是,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存在的局限和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在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方向目标上的认识上还存在较大分歧;还缺少明确的、具有较大程度共识的原则和纲领;在重大问题和重要行动上还不能形成有效的协调一致的战略策略;社会主义政党组织内部分裂严重,派系争斗削弱了自身力量,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世界范围内共产党之间的团结与联合,形成像历史上第一国际、第二国际那样的协调性国际组织,但这不是像共产国际那样的大党大国具有“发号施令”权力、要求各党必须整齐划一行动的组织,不是那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指挥与被指挥关系的不平等的组织。社会主义政党及各种左翼组织之间形成必要的团结和协调行动,形成多种形式的国际统一阵线,是完全符合新发展和新需要的,不能将其等同于搞“指挥中心”“整齐划一”“输出革命”等。在21世纪的今天,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各国各党独立自主与形成必要的国际协调合作的问题。现在,距第一国际成立已有150多年,距第二国际成立120多年,距第三国际成立大约10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三个国际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

《领导文萃》:我理解,您讲的第二个统一,即地域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与第一个统一是密切相连的。

姜辉:是的,但它们侧重不同。21世纪社会主义异彩纷呈,模式多样,各具特色,但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好世界性与地域性的关系问题,成为影响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广度与深度的重要课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他们反对那种“地域性的共产主义”,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有两个绝对必需的前提:一是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二是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所代替。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历史更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转变为“世界历史”,人类交往日益成为“世界性交往”,个人和民族日益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和民族所代替。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绝不是逐渐消失的“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其发展振兴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已经证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取得胜利,但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社会主义要最终建成,只能是世界性的历史事业。一方面,21世纪社会主义的突出特征是“本国特色”,民族性更为彰显;另一方面,21世纪社会主义也会更加超越民族国家的地域性限制,其国际性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在形式上是以民族国家为载体的,在内容上则是国际的、世界性的。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振兴,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本国特色”与“世界历史性”的辩证关系,实现民族性的“形式”与国际性的“内容”的有机统一,以实现从民族性、地域性的发展壮大向世界性、全球性的普遍联系与拓展的转变。

《领导文萃》:我们知道,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不是也变化了?工人阶级还是不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呢?

姜辉: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否定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的观点有很多。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出现了所谓“工人阶级主体性危机”,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历史使命和历史地位的学说遭遇质疑和挑战,“告别工人阶级”论影响较大,“中产阶级”论占据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的再次激化,以及全球资本家阶级与全球工人阶级的形成与日益分化,“中产阶级的再无产阶级化”现象凸显。特别是21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危机之后,全球工人阶级的境况恶化,许多“中产阶级”人群生活水准和社会地位下降,失败感蔓延,西方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理论家又重新关注和研究阶级、工人阶级、阶级性不平等、阶级冲突等问题,一些左翼人士重新关注研究阶级斗争、工人阶级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联系,有的已开始重新论证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主体性地位等问题。

我认为,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要坚持工人阶级运动与群众性运动的统一。要重新塑造社会主义运动的主体,形成以全球工人阶级为主导的、各种进步力量广泛参加的、阶级运动与其他进步社会运动相结合的反对资本主义的主体力量。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工人阶级主体地位的形成,这就是全球工人阶级的再形成,也就是全球雇佣劳动者阶级的整体发展。20世纪后期出现的那种社会主义“主体多元庞杂”“主体缺失”“无主体”的局面会有大的改观,资本主义危机后西方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比如“中产阶级”的“再无产阶级化”,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生活条件上的趋同化、在生产地位上的“同质化”,这些都有助于新的全球工人阶级的形成,这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全球工人阶级运动的新发展,要与诸如“左翼替代”运动、民主权利运动、和平运动、生态运动、女权运动以及“占领”运动等各种反资本主义体制和秩序的运动结合起来,克服传统工人阶级运动的狭隘和局限,在21世纪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新的社会主义主体力量联盟。在这种主体力量联盟中,工人阶级应该是领导性主体,阶级运动应该成为主导性运动。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各种“新社会运动”总体上是以批判和否定传统的阶级运动的面貌出现的。然而历史表明,如果抛开经济根源和经济关系变革,不以作为经济关系之政治表现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为主旨,其他内容与形式的社会运动虽然也取得了一定范围内与程度上的胜利,但从总体上看,它们或停留于单一的抗议活动,或局限于琐碎议题的讨价还价,或失之于无关社会秩序变革的泛泛抗争,或因为不具有持续动力和接续力量而中道衰微。在这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一些左翼理论家重新关注阶级问题和阶级运动,阶级不平等、阶级分化、阶级冲突、阶级斗争等话语和范式又重新回到人们讨论的话题领域中来,这再次证明了阶级运动的重要性和工人阶级回归社会主义主体本位的重要性。新社会运动若不以社会主义为诉求目标,不依赖工人阶级的主体斗争,就很难在改变现存社会秩序上有实质性的作为。当代工人阶级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若不与其他进步社会运动结盟,相互借鉴,彼此促进,也会由于陷入封闭保守、偏狭孤立而难以有新的发展。

《领导文萃》: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還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并努力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您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新特征中,是不是基于上述背景呢?

姜辉:是的。人类发展始终要解决两大矛盾,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一方面要在解决社会矛盾、建立社会和谐上取得新的进展,另一方面要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上取得实质成绩。研究者一般把前者的社会主义运动称为“红色”运动,而把后者称为“绿色”运动,把二者的结合称为“红绿结合”。当前,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流派,西方的社会主义运动更多地容纳绿色运动成分,绿党在有的国家成为重要的左翼政党,与传统政党在政坛上结成“红绿联盟”。在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也越来越关注环境与生态问题,更加自觉地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既注重社会关系与社会制度的变革,也注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美好家园建设,更全面、更充分地展现了马克思所说的“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的美好前景,是朝着这一历史目标迈出实质性步伐的社会主义。

《领导文萃》:您刚才讲到,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存在着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流派。那么,它们在对生态问题的理解上都有哪些具体的观点和主张呢?

姜辉: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国外一些左翼理论家开始认识到,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无限资本积累和无限追逐利润的倾向,使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是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中影响较大的。它们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与生态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同绿色运动结合起来,认为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主张通过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方式来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它们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两重矛盾”和“两重危机”,即生产矛盾和生态矛盾、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不能归结于工业化破坏环境等表面现象,而应归咎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正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日益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的有机统一,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模式,进而按照人的需要而不是资本的利润来组织社会生产,“使交换价值从属于使用价值,使抽象劳动从属于社会劳动”。可见,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观点和主张,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是具有一定启示意义的。

《领导文萃》: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和新特征,才能更加积极稳健地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全面复兴。

姜辉:是的。我们除了要理解和把握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外,还要坚持“四个自信”,坚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不会改变,还要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引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走向全面复兴。

猜你喜欢
世纪资本主义世界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世纪赞歌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