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性知识视角下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

2017-07-21 07:16陈丽��
关键词:外事姑苏导游

陈丽��

摘要:近年来,在知识观的转变下将地方性知识引入基础教育课程已成为不可阻挡之势。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的建设,也为地方性知识进入学校教育提供了自主空间与制度保障。本文将以开发“姑苏文化外事小导游”校本课程为例,介绍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在地方性知识观下创生的途径、资源的积累、教材的开发、课程的实施、教评的转化,为促进地方性知识与英语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效结合提供一些经验与思考。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初中英语;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3-014-2

随着外来人员的涌入、国际交流的频繁、网络交流的畅通,社会文化正日益丰富多元。但苏州地方文化,却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外来文化的冲击而日益消失。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本身就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式基于这种思考,笔者试图在英语课程中,在了解他国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的同时,帮助学生传承本民族、本地域的传统文化精髓,使他们了解并融入苏州,运用英语课程的优势培养他们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文化自信。在这种思考下,笔者主持的“姑苏文化外事小导游”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应运而生。

一、概念界定

1.地方性知识,即“本土知识”,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吉尔兹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是知识变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我国学者石中英认为地方性知识“由本土人民在自己长期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所自主生产、享用和传递的知识体系,与本土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及其历史密不可分,是本土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石中英《本土知识与教育改革》,《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作为一种知识文化体系,地方性知识对学校教育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2.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体现学校办学宗旨、学生需求及学校资源优势的自主研发课程

它既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又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的特点。校本课程的研发旨在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解决学校及学生所面临问题,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多样化发展的目标。

二、探索与实践

1.构建思路框架,确立开发途径

课程创生作为教育创新的一种统整手段,一是指课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和有机的结构,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形成有机整体的过程。二是指学科之间,包括学科内部、跨学科之间、跨学段之间的整合,以此来有机搭建学科与学科、学科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姑苏外事小导游”课程即属于学科内部统整,也是校本课程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与延伸。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姑苏文化外事小导游”课程紧紧围绕课程标准,通过全样本需求评估、资源分析与专家论证,听取了师生、家长和社会对于课程开发的意见与建议,组建了由校内外专家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共同体,开展了专项研究。课程开发共同体围绕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方向,依据基础性、多元性、灵活性、持续性原则,撰写了《课程规划》《课程开发指南》《课程纲要》,从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平台、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五个维度确立了课程的思路与框架,并研制出以“主题式学科内拓展”“专题式跨学科整合”和“项目式实践探究”三种形式为主的开发途径。

2.积累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材

经过前期研究发现,初中学段国家课程中的英语学科与地方文化的整合开发是一个新的领域,无可借鉴经验,必须原创积累课程资源。笔者采用三种方法来建立课程资源库。一是文献查阅。通过阅读与搜集文献资料,建立有关姑苏文化资源的英语图文资料库、影像资料库,并梳理国家课程中英语学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级分类目标,挖掘其语音、语法、词汇、功能意念、话题等与姑苏文化的结合点,进行“二次开发”。二是实地考察。积极链接与姑苏文化相关的社会拓展资源,尤其与苏州市各大博物馆、苏州市各大园林外事讲解部门等校外文化场馆广泛合作,积累第一手原始素材。三是甄选专家、联系国际友好学校。依托苏州市“柔性使用校外专家”的政策,甄选德才兼备的英语课程专家、民俗文化专家与校内教师结对,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库;积极联系学校原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英语国家的友好学校,将其ESL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纳入资源库,加强国际间互动。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选择地改编、新编或补充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原有材料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所选内容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徐颖《地方性知识观下初级中学吴歌校本课程研究》,2012年《生活教育》第23期)在没有现成读本的情况下,“姑苏文化外事小导游”校本课程的教材必须自编。笔者的教材原创主要有“因校制宜”“因地制宜”和“因生制宜”三种。根据《课程指南》的前期论证,确立了教材内容涉及“吃、穿、住、用、行、人”六大主题,以及“苏州概述、苏州历史、苏州小吃、苏州工艺、苏州名街、苏州老字号、苏州戏曲、苏州服饰、苏州名人、苏州园林、苏州博物馆、苏州习俗”十二大话题版块,并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受学生喜爱程度等进行不同形式的编排,呈现出阅读、听力、对话、作文等文本材料,并配套录制了音频、视频等影像资料。

3.多元课程实施,转变教评方式

“姑苏文化外事小导游”校本课程在笔者学校初一、初二年级中展开,以必修、选修的形式排进课表。必修课采用每周在国家课程中嵌入1课时的形式开展,主要以班级授课制形式教学,由班级英语科任教师授课;选修课主要以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主题研修等形式列入菜单式学习,在每周2个校本课时安排。选修学生以自主申报、教师推荐双向选择方式为主,甄选校内外优秀英语教师、民俗文化专家联合辅导。教学方式上,采取班级授课制、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团项目活动相结合的方法,组建学习小组,创设多元体验,让学生在诸如“博物馆小导游”“园林小导游”“社区小导游”“校园小导游”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环境中开展活动。同时,选修课学生与欧美友好学校学生开展互认笔友、互访交流,并定期通过书信、海报、视频拍摄、小论文、SKYPE聊天等形式进行国际间文化比较研究,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和姑苏传统文化的推广。

作为国家课程,初中学段英语课堂多以笔头、口头测验为主进行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形式较为单一、刻板,并不能全面地检测学生的智慧、才能;评价形式缺乏情境性,也不能很好地反馈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甚至容易造成一批“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姑苏文化外事小导游”校本课程的开设,学生们通过實际参与、作品展示、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个人的学习情况及表现,教师给出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都客观地记录在学生的档案中。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多元体验和多样化任务驱动中,教师转变的评价方式不断给予学生鼓励、支持与指导,使得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成为一种可能。在“姑苏外事小导游”校本课程中,学生习得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英语思维品质,获得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会迁移到对英语国家课程的学习中;在校本课程中获得的学习力和成就感会带动他们以一种崭新的状态投入到对英语国家课程、乃至整个国家课程的学习中。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也强调了教师工作方式、教学方式和研究方式的改变。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观、学生观不断得到完善,课程领导力、教科研能力不断得到优化。

总而言之,在地方性知识视角下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并不仅仅单纯的是编一本教材,帮助学生积累一些英文版的苏州文化知识。它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融合和再塑,引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在地方文化中融入国际视野的一次创新。随着“姑苏文化外事小导游”课程的不断推进,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在课程中受益,使他们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我们祝愿,这些学生从现在的“姑苏文化外事小导游”做起,明天能真正成为中国的文化使者。

猜你喜欢
外事姑苏导游
一城一心,原创歌曲《姑苏同行》致敬苏州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市政府外办组织开展2020外事礼品企业交流活动
姑苏情
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外事管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黄希川
A View on the American's Pursuit of Values Through Grapes of Wrath
A View on the American"s Pursuit of Values Through Grapes of Wrath
网约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