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017-07-21 00:50戴成健��
关键词:智障学生动手操作数学

戴成健��

摘要:在培智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智障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

关键词:数学;智障学生;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7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3-029-1

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动手的过程,就是激发和促进大脑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刺激学生智力的发育、思维习惯的培养过程。智力障碍学生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低下,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十分困难,常常表现出对数学活动不感兴趣、注意力极不稳定、学习效果差等特点。有的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根据智障学生的这些特点,让智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养成善于动手、勤于动脑,手脑并用,变被动为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究并行

随着特殊教育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步认识到转变智障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也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智障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但由于观念尚未彻底改变,教学中又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先让智障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再由教师讲解算理、算法,看着蛮热闹,然而效果达不到。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一般先让智障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出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后就直接给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然后推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πd或C=2πr。智障学生虽然动手了,但得出规律时不是智障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结果,而智障学生也没有真正自主参与。如果教师在学生测量出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究竟有何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把测量结果填在相应的“学习单”中进行比较,轻度智障的学生就会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如果学生还没有发现,教师就再引导学生:同学们可以把周长除以直径得到的商填在表格中进行比较。这样的操作,就能促进学生角色的转变,让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二、动手操作与言语发展同步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智障学生爱动手摆弄学具,经摸索,找到了结果。但要让他们说说操作过程:你是怎样得到结果的?那就费劲了,结结巴巴的;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表达更加困难。这直接影响了智障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教师都能对智障学生进行指导,教给智障学生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的内容、观察的方法、顺序、怎样观察,那就情况大不一样。比如在教4的分成时,我让智障学生把学具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以怎么分,要求同桌分得不一样,这样就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方法(1和3,2和2,3和1)。再引导智障学生观察这三种方法,想一想怎么分能一个不漏而且又有规律?具体的操作只有通过智障学生的语言才能完成从感知到理解的认识过程。让智障学生说话,就会伴随回忆、想象、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也就是说,让智障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这是对思维活动的一种整理和自我检查,同时也会促进思维的发展。智障学生要边操作边发现,并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再引导智障学生根据操作过程说出操作思路。最后根据操作结果,要求智障学生跟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这时,智障学生就会很好地回答:“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再加3个一就是5个一,1个十,5个一就组成了15。”这样就能把动手操作与培养语言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动手操作与激发兴趣并用

智障学生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对他们来说动手是一种乐趣,能使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智障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把学习看成一种乐事,从而唤起他们身上的内在动力,主动去学习。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课前我让孩子们每人准备了一块小表。当学习整点时间的时候,我对同学们说:“请你们拨出一个整时,告诉同学们你常常在这个时间干什么?”听了老师的问题,同学们的兴趣很浓厚,稍做准备后,大家都争先恐后举起小手,有的说“我拨的是12时整,这个时间我们在吃午饭。”有的说:“我拨的是晚上8时整,这个时间我在睡觉。”接着我让智障学生拨一拨跟同桌说一说是什么时刻,并说一说你在做什么。同学们的兴趣更浓了,纷纷拨时间和同桌交流。因此,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

四、动手操作与教学计划结合

培养智障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智障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智障学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得出数学概念和结论。

1.操作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动手操作是一种手段,不能与目的本末倒置,如“教学九加几”,教学重点是让智障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的方法。出示例题让智障学生弄懂题意后,要围绕重点指导智障学生操作,摆放学具,弄清凑十法的过程。

2.知道操作过程,明确操作程序。动手活动要有目的和计划,比如在学习8的时候,我设计了如下操作:摆一摆,从学具中拿出8個来摆一摆你喜欢的形状;画一画,根据数字画星星或画圆,这让智障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学会了探索的方法。

3.及时引发智障学生思考。操作学具并不是简单的让智障学生动手,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而是通过学具的操作,引发智障学生观察,发现,比较,及时抽象,概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动手操作往往可以使智障学生在“动”中恍然大悟,在“动”中产生联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把动手操作活动作为他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而且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利用它来激活智障学生的思维。

猜你喜欢
智障学生动手操作数学
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