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配置:问题、成因与对策*

2017-07-23 01:33谢启秦
海峡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理论课教学资源

谢启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配置:问题、成因与对策*

谢启秦

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资源是指维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与解决教学问题所必需的诸多条件的总和。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看,高校教学资源配置出现了分散、闲置、缺乏、浪费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研究发现,高校教学资源配置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教育观念落后、供给垄断以及制度缺陷。应对高校教学资源配置问题的办法在于更新办学理念,落实市场机制,完善内部制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教学资源 问题 成因 对策

教学资源是指维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与解决教学问题所必需的诸多条件的总和。我国高校集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于一体,资源丰富,能量巨大,但是在高校教学资源配置中还是出现了资源分散、闲置、浪费、相对匮乏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本文试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视角深入分析教学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形成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

根据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资源配置上显示出资源分散、闲置、浪费、匮乏以及重复建设等各种问题。

1.1 资源分散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资源分散主要是指教学资源在占有上条块分割和在使用上各行其道。其一是条块分割。各高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密切关系的机构大概分为两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行政管理部门。它们在行政建制上展示出独立性,各自隶属于不同部门,占据有利资源,不利于教学资源的调配与协调。其二是各行其是。高校内部或高校之间彼此占据优质教学资源,包括师资、设备、经费以及信息等,刻意打造品牌,各行其是,形成垄断优势,相互之间没有学术交往,缺乏资源共享机制,不利于先进教学技术与经验的传播与创新,难以形成优质高效的实际教学生产力。

1.2 资源闲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应该是够用的,但是许多教学资源却没有真正派上用场,在师资、设备、经费以及信息等方面都存在闲置现象。比如高校普遍的情况是最优秀的教学人才往往向行政岗位集中,教师一旦晋升成为教授或领导,那么他承担的课程教学工作量就大大减少了,这意味着优质教学资源被闲置不用。还有,许多教学场地与设备比如多媒体教室、白板技术乃至网络教学平台等没有用于教学活动,有些甚至由于管理不当出现资源流失。此外,大多数教师在入职时前两年会迸发出工作热情,认真撰写教案和制作PPT,之后便会走向路径依赖,缺乏足够激励去更新教学资料,把握时事动态,吸收有用信息资源。

1.3 资源匮乏

与专业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显得相对匮乏,缺人缺钱缺设备。在师资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职教师人数少,大多数教师认为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成就感,不愿意承担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因而将大量教学任务交由兼职教师承担;还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每位教师大约要带三四百学生,每周承担二三十课时,并由此引发恶性循环,教学任务繁重导致教师备课时间普遍较少,导致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足够的时间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设计教学内容,这些情况显然不利于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经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投入经费少,不少大学主管领导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专业课重要,徒耗金钱没有产出,所以不舍得投入,甚至提出公共课重复课时要打折;在工资收入与社会地位上,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不及专业教师。在装备上,高校一般不会花钱更新教学设备,总是偏好维持现有的教学设备,等待资产折旧,不愿意采购先进的教学工具和装备。在主体间关系上,大多数学生也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认为耽误时间,采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的态度,有时甚至很不配合,由此加大了任课教师的劳动强度,打击甚至摧毁了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4 资源浪费

由于实行教学个人负责制,每位教师总是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安排教学活动,包括备课、上课、考勤、考试、阅卷,由此形成一条龙生产流水线。这一“各自为教”的做法会导致资源浪费,因为仅仅依靠一人之力的单干难以形成教学资源的比较优势。还有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一直沿袭多年来的开卷考试,学生完全可以不听课、不读书就能通过考试。

1.5 资源重复

高校在教学资源开发上也存在重复建设问题。比如在师资上,同一专业方向的人才大量引进,由此造成人才拥堵现象,而且很难发挥互补优势,形成教学合力,相反可能带来恶性竞争;在关键性资源上,比如教案、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等,高校内部、高校之间总是各自为教,单独投入研发,有了成果之后秘不示人,严加保护不与人分享,当然也缺乏共享平台与激励机制,由此出现学术壁垒,造成重复建设。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配置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配置问题是一种普遍现象,关键是要透过上述表象找到其中的症结,挖掘出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真实原因,找到解决上述弊病的处方。

2.1 观念落后

高校教学资源配置观念落后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管理层不重视甚至有意无意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1997年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普遍推行,市场机制被引入,招生、教师招聘、经费筹集等成为大学自由竞争的主要领域,而教学问题并非大学关注重点,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二是教师们不重视甚至不愿意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许多地方院校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坚持“官本位”思维,行政化色彩严重,资源分配呈向上层集中,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创造力被扼杀。再加上由市场化衍生出来的功利主义泛滥,重科研轻教学,严重偏离大学教育的宗旨。三是大学生不重视乃至严重排斥抵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们的代表性看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政治“洗脑”,不解决实际问题,不如专业课能学到实实在在的有用本领。

2.2 供给垄断

作为非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提供的产品属于一种具有有限非竞争性和有限非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1],其供给在理论上应该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但是,实际情况是,政府主导了供给,并实行行政控制,充当了垄断供应者的角色,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政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上教学资源投入相对较少,不少高校很难获得优质师资、充足经费和先进教学设备。师资不足和经费不足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配置的两块短板。此外,政府部门和高校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设立高校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项目,鼓励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教师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但是这一项目仅局限在少数人范围内,而且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要素,形成教学生产力。大学教学资源配置本质上并未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

2.3 体制弊端

高校教学资源配置是在体制框架下进行的,带有严重的体制特征,也滋生了不少体制弊端。在现有体制中,书记和校长皆由上级任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烙印;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高校经费来源、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人事任免,削弱了大学的自主权,制约着大学“教授治校、学术自治”的发展。在实际安排中,教学资源分配显示出不均衡发展的特征,专业课程被突出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则被有意“边缘化”。此外,大学教师大多具有研究生学历,持有硕士或博士文凭,其教书育人是一种专业技术,具有资产专用性,任职时间久了很容易形成职位垄断,不会被人代替,因此导致任职者不思进取,缺乏足够激励,容易丧失竞争性,违背市场机制,最终损害教学生产力。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配置问题的应对策略

鉴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配置问题,有效治理教学资源配置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一方面要运用“看得见的手”,做到政府积极干预,理顺政府与高校之间关系,制定各项政策,监督评估高校办学质量,推动地方院校升级转型,另一方面要运用“看不见的手”,让高校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配置人力、财力、物力以及信息等各种资源,形成优质高效的高校教学生产力。

3.1 更新办学理念,将“教授治校”落到实处

更新办学理念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在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政府到高校,从教师到学生,从日常管理到制度设计,必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同等看待,并发展成为大学课堂新常态,不能因为政治力量推动而潮起潮落。二是在管理理念上实行“教授治校”。高校办学应该由教育家来做决定,而不是由官僚来干预控制。因为官员往往遵循官僚逻辑采取行动,服从上级,对上级负责,从而不能从根本上回应高校师生的诉求,反映他们的心声和意愿。而教育家或教授则代表了广大高校师生的利益与愿望,能够及时回应他们的呼声与要求,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和传声筒,从而调动广大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2 改善宏观调控,让市场机制运转起来

在高校教学资源供给上政府可以成为间接调控者,发挥其指导性作用,但不应成为起决定性作用的直接干预者。如何改善宏观调控?高校应采取下述办法调控教学活动:一是搭建网络平台[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网络技术获取网上资源,可以让国家、省级和学校相关部门组建或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展示教学、科学研究成果,集中教学资源,比如建立省内开放课堂;也可以依托出版机构、学术机构、文化团体等社会力量建立商业性网站,运用市场手段,按照互利互惠原则,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交流和共享。二是开展集体备课。可以以教研室或课程为单位,通过分工合作,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一起备课,撰写教案,制作PPT,彼此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教学合力,避免任课教师各自为教,同时亦可减轻任课教师的备课负担,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平。三是扩大项目总体数目和覆盖面。项目应该向中下层教师倾斜,并鼓励教师申报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应用型项目,特别是教学资源共享项目,比如资源获取、案例设计、课件制作、方法探讨等,并借助平台扩大收益,转化为现实教学生产力。如何发挥市场作用?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式。在政府垄断性供给力有不逮时,以企业、个人为代表的社会主体应该成为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建议引导企业精英、社会名流与成功人士等提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现有大学体制中植入竞争机制,依据价值规律配置有关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此实现大学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一是树立长远战略目标,抢占战略资源制高点,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工作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二是增加办学经费,扩大资金来源,将纳税人的钱花在刀刃上,并避免寻租行为;三是加强办学基础设施,改善教学装备,采取积极行动获取前沿信息资源,为高校开展正常教学提供良好环境和适宜条件。

3.3 完善内部机制,将日常工作贯彻到位

在高校内部,必须加强日常工作,完善一系列具体机制。一是监督机制[3]。为了保证各种资源在教学中正常运行,必须及时准确地反馈教学资源运行情况,及时准确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予以解决。二是评价机制。要建立一种综合的教学评价机制,其中包括领导评价、同事评价以及学生评价,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获得全面、准确、透彻的评估信息。三是激励机制。在实施监控和评估的基础上,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合理整合与优化教学资源,对于教学资源评估合格者,要给予适当的激励,以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对于教学资源评估不合格者,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处理,以防止其损害泛滥。四是考核机制。要废除开卷考试制度,恢复闭卷考试或采用无纸化考试。在闭卷考试的游戏规则下,大学生不能不认真读书仔细听讲,不会采取无所谓的消极态度敷衍塞责,蒙混过关。

[1] 宋华明,范先佐.高校教育资源优化与办学经济效益[J].教育与经济,2005(3):7-10.

[2] 李元旭.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5(5):46-47.

[3] 刘跃华,陈广玲.关于我国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40-41.

衡阳师范学院教改课题“高校教学资源共享、整合与优化配置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YKT2015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理论课教学资源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