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规举全力付真心
——娄底市娄星区教育强区建设纪实

2017-07-24 14:36刘秋泉刘祎霞李俊伟通讯员黄朝晖黄中华
湖南教育 2017年27期
关键词:双江娄底四中

本刊记者︳刘秋泉 刘祎霞 李俊伟 通讯员︳黄朝晖 龙 玲 黄中华

超常规举全力付真心
——娄底市娄星区教育强区建设纪实

本刊记者︳刘秋泉 刘祎霞 李俊伟 通讯员︳黄朝晖 龙 玲 黄中华

黄大生区长(前排右二)深入娄底二中教学楼项目建设工地

一年一届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

地处湘中腹地的娄底市娄星区,相传因28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在此交相辉映而得名。1999年5月地改市、市改区,原娄底地区改娄底市,原县级娄底市命名为娄星区。

娄星区历来是一块教育的热土。上世纪前几十年,这里的陶龛小学是“一代宗师”罗辀重推行血性教育的实验田,享有“北行知,南陶龛”的盛誉。市改区后,娄星区坚持“小财政办大教育”,交出了一份不凡的答卷,2009年本刊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之后,娄星区八年磨一剑,超常规、举全力、付真心,全面吹响了教育强区建设的号角,书写了新的辉煌。

超常规,全面履行党政责任

一个地方的教育发展,离不开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一到娄星区,我们就听到了区委书记彭健初的许多重教故事。

在娄底市三中,学校党支部书记肖付云向记者介绍,为了解决“大班额”问题,学校建设一栋教学大楼,这在彭健初书记心里,可是娄星区的“一号工程”。通过查看学校项目部的工程日志,记者发现,彭健初在88天的建设期间来了工地63次,一般是上班前或者下班后,不通知也不打招呼,而是直接与监理及施工负责人打交道。“过去,我们学校工会主席很厉害,工程造价采取市场询价、网上查价、公司报价相结合,框死材料费、人工工资及规费,只加适当利润,而且利润就低不就高,这样,除了开标和验收时能吃个饭,谁都没任何‘寻租空间’。区委彭书记是市建设局局长‘出身’,那就更是‘行家’了,他对预算更加精准到位,对规费一项更有优势,能免的免了,能减的减了,还开辟了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最后,整栋教学大楼只花了1000多万元,真个是‘价廉物美’。”

“区委彭书记来娄星北陲的小碧中学视察工作时,发现男女学生混住在一栋宿舍楼,既不方便,又拥挤不堪,当即叫来发改、财政、建设、教育等部门领导,并作出指示,要求在暑假两个月时间内新建一栋学生宿舍楼。最后经过奋战,2013年9月,一栋高标准的公寓式学生宿舍正式竣工,大大缓解了我校学生床位紧张的压力。”小碧中学校长何天奇欣喜地告诉记者。

区教育局负责财务工作的党委委员唐春云介绍说,2015年3月开学时,市领导到娄底三小视察时,发现学生课桌表面不平整,区委书记彭健初当场拍板,在全区范围内一一巡查,并要求在一个学期之内把不合格的课桌全部更换。这次,全区一共换了课桌2万余套,花了300多万元。这比教育厅的一人一课桌一床铺工程早了一年。

双江乡万新小学非常偏僻,学生进校需经过一条300多米的小路,还有一条小溪横贯在路上。一次,彭健初书记去村上检查工作时路过,马上叫来了交通部门。最终,交通部门花了五六十万元,为学校建成了能进小车的水泥路。现在,学生出入既方便又安全了。

当然,高度重视教育的远不止区委书记。

2015年3月,区长黄大生去石井中心小学调研,发现该校食堂条件过于简陋,马上叫来食品药品监督局、发改、建设、财政的同志,开现场会,最后花了130多万元,对学校食堂全面改造,改善了300多师生的用餐条件。可喜的是,此次调研引发了全区的“食堂改造热”。整个改造工程全区一共花了950多万元。

娄底市三中的围墙围绕使用功能与校外居民的矛盾由来已久。居民要求开个小门,既是为了进出方便,更是为了房子租得起价格。但如果学校随便开个小门,就无法管理和保证学生的安全。分管教育的区委宣传部长颜新和为了这事专门把辖区乐坪街道的有关领导喊来,要求认真落实区委书记现场办公会的精神,保证围墙不再出现建了又推、推了又建的情况。通过多管齐下,这一问题最终妥善解决。

其他各个部门对教育也格外情深意重。比如,小碧中学、石井中学学生宿舍楼的建设经费,就主要是由其他部门赞助的。原来的目标只是维修,结果把两层的筒子楼推倒重来,两所学校都修建了1栋4层的新的学生宿舍楼,每栋投入300余万元,其中水利、交通各给100万元,城投也主动支持了100万元。

乡村教育还得乡村办,乡村两级也非常得力。万新小学的马路修通,不仅投入的资金多,并且周边矛盾非常突出。为此,双江乡党委政府把它提到了重要议程上,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多次召开村民会、党员组长会,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终于在3月底完成了征地拆迁,4月底修通了这条教育发展之路。新庄学校周边有两栋危房,其中一栋和学校共用一堵围墙,另一栋在学校正对面,离围墙不足1米,两栋房子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土砖房,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但主人长期没在家,房子又都在马路附近,如不拆一则影响校容校貌,二则威胁学生的安全。在学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乡党委书记带队多次走访这两户农户,经协商最终解决了这道难题。

在双江乡义坪村,村支书贺志才对记者说,一个地方没人才怎么谈得上发展,因此,村支两委统一了认识,加大了力度,在他担任书记的5年间,村上投入教育经费不少于150万元。“2013年学校建周转房,征地时发生了一些矛盾,我出面要村民支持学校和村里的工作,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周转房动工时,我一直守在现场,以免发生意外。周转房竣工时,村里举行了一个典礼,原区信用联社主任贺正秋当场捐款4万元,还承诺把学校的课桌全部换成新的,一个在外的老板贺克厚也捐了4万元,当场收到捐款20多万元。这一切,显示的是我们村尊师重教的氛围,饱含的是大家对教育的款款深情。”贺志才欣慰地说。

举全力,推进教育公平均衡

学生贴前胸挨后背抵着课桌坐着,老师戴着“小蜜蜂”还是得扯着嗓子上课,担心坐在后面的学生听不见……位于中心城区的娄底三小曾被“大班额”困扰。

“现在好了,孩子们的座位宽松了,上下课能‘流畅’地走动了,老师的咽喉炎也得到缓解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校长李晓敏如释重负。

这一切改变,得益于娄星区2012年开始实施的《中心城区化解“大班额”四年(2012-2015)行动计划》。娄底撤地设市10多年来,中心城区未新建一所学校,加之教育资源不均,造成择校现象严重,“大班额”问题积重难返,部分学校平均班额达90人,最大班额超过100人。

“2014年,区委书记彭健初深入娄底三小课堂,深刻体会到‘大班额’问题的严重性。他当即拍板,将娄底市三中的半栋教学楼的15间教室划给娄底三小使用。”李晓敏说。

当然,要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需要全区联动。为此,2013年,娄底三小所处的学区内新建了吉星小学,今年娄底五小还新建了一栋教学楼,帮助缓解娄底三小的招生压力。同时,娄底三小拆除了临街门面,将其改造成校门、教师办公室、学生活动场地,进行校园改造扩容。如今,娄底三小90多人的超大班额不见了,平均班额减到了67人。

借“化解‘大班额’四年行动计划”的春风,娄底四中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我们学校被人比作‘农场’,一条泥泞小路,通向狭小校门,校内一片破旧景象‘怕人来看’。如今,四中校园面积由46669平方米扩展到86671平方米,拆除房屋,迁出坟地,从后背山以全新的姿态亮出风采。”校长李永福欣喜于学校的变化。“当时我带领后勤一帮人排工期,抓质量,没有节假日,没有早晚班,没有份内份外,大家都是没日没夜搞建设,就是为了学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总务主任戴践凡说。

“2014年12月,学校新教学楼竣工,新增了25间教室、1250个学位。2015年,新教学楼、田径场、新校门、篮球场、学生公寓改造、艺体馆、围墙等建设项目先后启动并完工。如今,娄底四中有条件为城西10万居民提供优质惠民的初、高中教育服务,学生再也不用挤着去中心城区上学了。”李永福满是自豪。

“人数控制不到位,就引咎辞职。”这一句承诺,是娄星区教育局长和校长们执行阳光招生政策的“军令状”。

娄底二小位于老城区,周边都是世居户。“去年8月,我们学校开始进行下半年的招生,一些周边群众的孩子在9月初才能达到入学年龄,便吵嚷着要提前入学。”娄底二小校长肖辉平回忆当时的情形,无奈地摇了摇头,“他们说,‘建校时,学校的一砖一瓦都是我们肩挑手提的,现在我们的孩子要上学,为什么不能去?’当时有十来个群众情绪很大,态度很强硬,甚至到我的办公室静坐了一个多月。”即便如此,娄底二小硬是挡住了,没有收下任何一个不符合招生政策的学生。

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不仅要重视城区学校化解“大班额”,更要补齐教育的“短板”,发展农村教育,改善农村学校条件。

“虽然双江乡位于贫困山区,但是这里的教育并不‘贫困’,所所学校都是修葺一新、美观大方,图书仪器、功能室、体育设施等均已达到一类地区标准。”双江中学校长周长征告诉记者。的确,记者来到双江乡,放眼望去,乡村最美的建筑就是学校。据了解,近5年来,双江乡党委、政府抓住机遇,举全力改善办学条件,乡、村两级勒紧裤带、压缩开支过日子,将有限的经费投入教育,乡、村自筹学校建设资金300多万元,5年共计投入建设资金960多万元,改善了各校办学条件。

“以前的坪底学校像一个位于半山腰的‘老庵堂’,环境幽森,住在学校的老师晚上都不敢起床上厕所。前些年,学生人数急剧减少,从一两百人剧减到十几个人。”谈到过去的坪底学校,周长征感慨万千。

“异地新建刻不容缓!”了解到坪底学校的困境,坪底村村支部立即做出了决定。建校的资金从哪里来?为此,村里四处筹钱,村支书蔡初长甚至春节都在广东“讨钱”。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筹到了115万元资金,加上教育局45万元的拨款,2013年9月,坪底学校终于摆脱了“老庵堂”的旧貌。

“几年前,学校招聘了3名外地老师。他们看到教师宿舍是由教室改造的隔间后,转头就走了。”提到学校以前的状况,义坪学校校长龚平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件事也让村里意识到改善教师住宿条件刻不容缓。为此,村里自筹资金60万元,教育局拨款60万元,2013年10月,建成了一栋三层的教师周转房。龚平带记者走进了教师周转房,电脑、空调、洗衣机、电视……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些生活设施都是村里出资为老师购买的,老师可以随时‘拎包入住’。”龚平介绍道。

“去年,义坪学校的李琼英老师所教的语文和英语获得了乡镇第一名,也获得了每学期每门课两千元奖金,加上交通生活补贴,这一年她的奖补收入近万元。”周长征说,在双江乡的坪底、义坪、万新、新庄等学校,村里设有专门的教师奖励基金,用来奖励成绩优秀的教师,并补助外地教师每年1000元交通生活补贴,每年奖励、补助教师资金达10多万元。

当地群众也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重视。周长征说:“双江乡教师的蔬菜瓜果多是当地村民无偿提供,这使老师时时感受到双江人民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让老师坚定了扎根乡村教育的决心。”

实现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更要提高办学质量。

“农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新鲜血液的输入,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局限,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教师的职后培训。”小碧中学校长何天奇说。

小碧中学引进了胡伟芳等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并开展了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扎根教育30多年的历史教师黄德初教学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十分丰富。2015年,何云兰老师拜黄德初为师。在黄德初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何云兰已成为初三历史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并成为新教师唫潼的师傅。”谈到老师们的成长,何天奇很是欣慰。

“全校共计95名教师,其中30岁以下的占57.8%,教龄5年以下的占56.8%。”在《2017年上学期双江中学教师队伍情况统计表》上,记者看到了以上数据。“作为农村学校,年轻老师多,教师培养任务重。为此,学校每周三设立名师课堂,为全校老师提供交流、探讨的平台。”校长周长征说。学校的年轻教师基本上都担任了班主任,为了帮助年轻教师尽快适应班主任工作,学校为老师购买了《班主任兵法》《班会课素材》等书。

《走进学生的心灵》《遇见美丽的错误》《做学生生命的贵人》……一篇篇心得,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班主任工作故事。在周长征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份份来自各班班主任的工作总结。“这是班主任每月的心得,我会仔细阅读,或口头或文字给老师进行点评。”初三班主任彭诗韵说:“每月一次的心得督促我及时总结班主任工作,校长一次次的反馈帮助我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我受益匪浅。”

“同在教育蓝天下,结对帮扶在行动。”2016年12月9日,万宝镇新塘小学拉起了横幅。教室里,娄底四小的骨干教师聂炯姣为新塘小学的学生送来了精彩的观摩课:《陶罐和铁罐》和《阿凡提骑驴》。“我们不仅为新塘小学送来了精彩的观摩课,还就如何管理班级与新塘小学教师交流,把城区小学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带到这里。”校长李强说。

“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是娄星区教育局为加强城乡学校之间交流互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提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区教育局副局长付善正表示。

如今,娄星区每个乡镇都与城区优质学校建立了同步课堂,实现了区内优秀教师资源的均衡与共享。2015年5月,娄底四中申报了“1+N网络联校”项目建设,将心理健康、语文和音乐三门优质课堂传递,帮助分校培养紧缺学科师资,惠及石井中学和双江中学共20个班级。

“2013年,娄星区首次出现城市学生向农村倒流现象。到2015年,农村学校学生累计增长了410多人。”教育局主任督学陈春涛告诉记者。目前,娄星区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实现均衡,部分农村学校甚至优于城区学校,农村的孩子终于不用“舍近求远”了。

付真心,凝聚区域发展特色

“学校应走特色发展之路。特色能够推动学校的发展,进而促进全区教育的发展。”在娄底四中,校长李永福对记者说。

娄底四中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在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的建设上有亮眼的表现。

谈及特色发展的初衷,李永福却表示“被逼无奈”。他初任娄底四中校长时,娄底市区的其他几所大规模中学都“各显神通”,娄底一中和娄底五中是“省示范”,娄底三中是“市示范”,娄底二中不仅是“省示范”而且体育特色全省一流。于是,娄底四中陷入了一个较为“尴尬”的处境,招生面临很大压力。

如何才能“大树底下不荫死”?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学校。2011年,李永福终于找到了突围的出路——“走特色发展之路”。他说:“就算我们学生和老师每天24小时不睡觉,成绩也不会突然暴涨,但是我们可以发展学校的特色,以特色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

娄底市是全国首批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8个试点城市之一,结合区域优势与学校需求,娄底四中于2012年3月开始了健康人格培养试点工作。完善心理咨询室、宣泄室、催眠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推广“认知疗法”“SPCS心脑训练”“沙盘意象治疗”等方法强化技术手段,开展野外拓展训练、互动交流沙龙、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等活动陶冶学生心灵……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娄底四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13年,时任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的张汉湘评价:“娄底四中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通过探索,找出了一套成功的方法和模式,经验具有整体性,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14年,娄底四中被确定为“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实践基地”。2016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家风》纪录片报道了娄底四中开展健康人格实践的情况。

随着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行为习惯大为改观。正如李永福所说,“学生们有了良好的心态和习惯,学习成绩自然也会上来”。2015年,娄底四中高考成绩刷新历史记录,且连续三年持续上升。

现在,“有特色”“有成绩”的娄底四中再也不用为招生问题发愁。“特色发展的这条路,我们真的是走对了。”李永福十分欣慰。

“一所幼儿园要有特色,才能将学校的牌子打出去。”双江中心幼儿园园长肖晴深知特色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记者入园采访时,肖晴正带着孩子们在玩游戏。“我们经常会在课余时间带孩子们玩‘滚铁环’‘踩高跷’‘梅花桩’等民间游戏。”肖晴打算利用传统的民间艺术和优质的大自然资源走出一条农村幼儿园的特色发展之路。

“特色”也需要“因地制宜”。

“农村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留守儿童多,我们学校最大的特色就是留守儿童问题处理得好。”谈及特色,双江中学校长周长征给出了朴实的答案。

2015年,双江乡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双江乡“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方案》,构建了政府、学校、社区、社会、家长五位一体的关爱网络。各校都装备了亲情视频室,留守儿童可以在这里和在外的父母免费视频通话。为了不留“死角”,乡校联手开设了“周末课堂”和“农家书屋”,方便在周末对留守儿童集中管理。此外,双江乡还组建了一支有爱心的志愿者团队,定期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双江中学积极响应“关爱留守儿童”项目,除了狠抓常规工作外,还经常安排老师学习心理学课程以便更好地照顾留守儿童。记者采访当日,学校还有老师正在外面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考试。

娄星区民办学校也在特色发展上发力。

穿过一条种满梧桐树的街道,记者来到了一条繁华的步行街,娄星区教育局民办教育股工作人员徐敏告诉记者:“这里是娄星区的‘培训一条街’。”街道两边热闹的商业大楼里,开办了许多培训机构。记者走进了其中一家——卢山美术学校。

一进门,就被教室走廊墙壁上天马行空的画作吸引。“这些都是我们学生的作品。”校长卢山向记者介绍,“艺术这个东西是活的,它需要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我们在课堂上,会想办法发散学生的思维,比如,有时我们摆放一个苹果,让学生把苹果想象成一个房子或者一架飞机等,再把脑海中想象出的物体画出来,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02年,才20出头的卢山怀揣着对美术的热爱创办了这所美术学校。办校多年来,他从不用框架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让他们自由地遨游于艺术的海洋。如今,卢山美术学校的教职工已有60多人,培训学生人次已破万,其规模与学生艺考通过率都在全区首屈一指。2015年,卢山美术学校还被评为“湖南优秀民办学校”。

近三年来,娄星区民办幼儿园呈井喷式发展,不仅数量增加,投资规模也日益扩大。到2016年12月,娄星区已许可的民办幼儿园有140所。如何在这么多所幼儿园中脱颖而出,是每一所民办园都在思考的问题。

远大幼儿园的教室里,几个小孩在角落的一个迷你收银台上有模有样地扮演着收银员与顾客。园长彭英俊告诉记者,这是教室的一个区角——表演区角,孩子们正在他们的“远大超市”里玩着角色扮演的游戏。

表演区角只是教室众多区角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科学、智力、美工、阅读等不同的区角。“区域分明”是远大幼儿园的一大特色,不仅教室如此,其宽阔的户外场地也被合理地规划为涂鸦区、攀岩区、拓展器材区、种植区等,内容多姿多彩。“我们希望通过不同区域的划分,让孩子们切身体验这个多元的世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理解。”彭英俊说。

远大幼儿园还专门在园外开设了一个生态农场,定期带孩子与家长一同前往农场种植瓜果蔬菜。

凭借着在特色发展上的摸索与努力,2016年远大幼儿园被亿通教育教学公司评为优秀实验园,园内的学生也达到了200多名。

蓬勃发展的民办教育事业已经成了娄星区教育发展的一大特色。娄星区设立了民办教育专项管理资金,区教育局成立了民教股,专门负责民办教育的统筹协调,所有机关干部每人挂点联系一所民办教育机构,对民办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倾力予以解决,真正成为民办教育的“贴心人”。

远大幼儿园就感受过这种贴心的温暖。刚开园,区教育局就派工作人员入园指导,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帮助。办园初期,幼儿园门口有几家小门面在贩卖“三无”产品,考虑到这些产品的危害,远大幼儿园向教育局反映了情况。很快,在教育局的协调下,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现在,娄星区各学校都在努力建设自身的“小特色”,教育行政部门在尽心凝聚区域“大特色”。“小特色”与“大特色”的不断碰撞融合,让娄星区的各类教育得以百花齐放、齐头并进。

学前教育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双江娄底四中
MTBE装置醚后碳四中二甲醚含量高的原因及优化
娄底体育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TDICCD时序改进方法探讨
双江县总工会:开展六一慰问活动
双江县总工会:开展农民工法律知识培训
娄底的味道
邓小刚油画作品选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
勤著校史,善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