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板书

2017-07-24 10:56李勤根
湖南教育·A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板书设计鼠标黑板

李勤根

一学年下来,我听了几十节不同性质的课,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绝大多数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设计”中,很少有“板书设计”的内容。这几十节课中,老师的情景创设都非常完美,可多半老师在黑板上所写不过百字,整节课一字不写的竟也大有人在。

坐在教室里,往往一节课下来,你在黑板上见不到多少“真迹”。而要想记住这堂课讲了什么,真得有照相机般的眼睛、录音机般的耳朵和计算机般的大脑。

其实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现在跟刚参加工作时写教案的那种完整性相比,跟十几年前对板书的那份精心相比,确实不可同日而语。以至于用惯了键盘和鼠标的我们,看看黑板上写下的字,连自己都不怎么敢“认领”了。

人间何人初“板书”,今天大概已无史可考。作为中国人,我们所能知道的第一位名师,竟同时也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但是,在那个无笔无墨的年代里孔老师如何“板书”,我们却不得而知。

如今,所能找到的关于板书历史的资料大概只有彭小明所著的《教学板书分类论》了。只有一行字,但言之凿凿:“在我国,1862年清代京师同文馆最早開始进行班级授课,板书也就出现,距今约140余年。”

课堂少板书,课堂无板书。这在二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那时我刚毕业。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所学习的“教材教法”课里必有“板书”一节。工作后能够看到的教学书刊上有关板书设计方面的文章很多,教师们也会将“板书设计”作为备课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时,在教学诸环节中,板书的分量还很重。如果上示范观摩课,或参加各级各类的评优课,“板书好”的评论肯定是一个大大的赞语。自己就曾参加过“青年教师六项全能比武”,其中“板书”是考察的基本功之一。前辈们也时常会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一个新颖、漂亮的板书设计有时甚至可以“一俊遮百丑”。

后来,“学生主体论”来了。这让某些教师有了大胆的想法:要淡化阅读教学中的板书职能;要随着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和理解来确定板书内容,即要“顺着学生回答的内容而板书”。这种提法一度甚嚣尘上,被当作是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被认为是尊重和鼓励学生多元感受和理解的具体表现。照这种理论,板书内容的新标准就是,学生说什么就板书什么,一切跟着学生跑。我们的课堂板书,走上了一个极端。

接着,多媒体来了。于是“电子课件”代替了“教案”和“板书”,老师和学生往往乐见其成:因为它更“绿色”,既不会出现老师拎着一块大黑板穿梭于各教室的情景,也不至于让老师每节课都吸粉笔灰甚至殃及前排的同学。

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媒体在假现代技术之名,行课堂“侵略”之实。许多美其名曰“拓展”“迁移”的东西经过“复制”“粘贴”被粗糙地搬到孩子们面前。在师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可能老师代替学生的选择更多。我觉得,这是老师们一种新的“填鸭”方式,甚或说是老师们懒惰和怠工的新方式。

课堂上也有这样的事发生。即使同学有了新奇的创意、精彩的发言,但老师仍然要“吹毛求疵”并予以打压,原因很简单,这个结论跟老师鼠标按下去即将展示的结果是不一致的。学生的创造性就在这一次次鼠标的点击中被扼杀!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及阅历比较浅薄,生活积累比较匮乏,思维形式、认识方法、感受和理解语言文字的程度等,都离不开教师及时、恰当的指导与点拨。而板书应该是最好的调节手段,在“授、受”过程中可以对老师的行为起着制衡作用。当你写每个字的时候,都要思考“该不该”“好不好”,因为一个人对白纸黑字(对教师应该是“黑底白字”)会更加负责。从淡化板书到无视板书,再到老师能省则省,“一字不写”,不能不说其中有种不愿担责的心理在作怪。

板书现在很失落,它仿佛已可有可无。板书真的能被取代吗?

板书设计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比如语文学科的板书,就曾有专家将它的作用概括为示范职能、指导职能、审美职能等。与其他现代教学手段相比,板书仍具有自己的优势。若一味地削弱或无视板书的职能,课堂教学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南方都市报》曾在师生中做过一次有关“板书”的调查。受访的专家和教师都认为,板书是种文化熏陶,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书写汉字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老师脑子里想什么,只有通过手中的笔才能同步表达出来,而电脑的节奏和人脑的节奏毕竟不一样。学校教育中电子课件逐渐取代了板书,不能说不对,但不能不承认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人们的书写能力也在普遍退化,这其中就包括教师的书写能力。

受访的学生们则认为,手写板书更亲切,他们更喜欢老师的手写板书,因为它显得人性化。比起鼠标点击,看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写板书,更容易理解。许多同学表示更希望文科的老师们能在课堂上多板书。

可见,手写板书不存在“浪费时间”问题,而是每个教师必备的素质。在电脑普及的今天,可能我们无法辩论出传统板书和电子课件孰优敦劣,但无论高科技使教学变得如何便捷,汉字永远是我们的“民族之魂”。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听课所得到的这些关于“板书”的联想和思索,也促自己警醒。

看来还应要再学习一下“板书学”,了解更多有关板书设计的理论,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看来以后在备课、说课、讲课时都应该重视板书的设计,仔细推敲、反复斟酌,课后要及时总结,使其不断完善和提高,听课时也要及时记录,别人有好的经验要多多吸取。

看来以后课堂板书时除了要做到具备知识性、科学性、准确性之外,还要向艺术性迈进,并在最后能形成个性化和学科特色。

……

重视板书吧。

别让现代化成为我们可以懈怠、偷懒、粗糙、取巧的托辞。作为教师,在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切不可荒废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作者单位:长沙市稻田中学)

猜你喜欢
板书设计鼠标黑板
黑板和粉笔
中学语文板书设计微探
黑板
核心素养需要板书设计回归理性
会发光的充气式黑板
鼠标折叠笔
45岁的鼠标
超能力鼠标
板书设计之我见
鼠标也可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