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求活求真,数学教学的新理念

2017-07-29 01:04安逸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猴王除数数学

安逸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一、教前的导入——求新

所谓导入要新,就是要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努力寻找一个新的着眼点,从一个新的角度,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或教学策略,来使学生的心理与思维都兴奋起来。

1、由旧知识导入,手法要新

教育家埃德家·富尔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应重点指导学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任何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旧知识导入是顺理成章的事,关键是手法要新,给学生以鲜明的新奇感,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并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l、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性质;2、板演:247÷19;3、思考:在2.47÷0.19中,如果除数是整数,你会计算吗?4、出示自学例题提纲:(1)除数扩大10倍,变成了多少?变后的数是整数吗?(2)除数扩大100倍后,为什么被除数也要扩大100倍?(3)计算哪两个数的商,可以求出原题的商?(4)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5)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应根据被除数和除数中哪个数的小数位数来确定它们所要扩大的倍数?这样,通过引导、点拨、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明确了思考问题的方向,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学会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2、由生活导入,认识要新

数学本来就是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数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应通过自己的示范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劳动”的内在乐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对美的追求。例如,教师阐述所授内容时,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叙述事理时曲而不直,含而不露,隐而不现,渲染出最富于暗示性和启发性的意境,让学生在回味、追索、咀嚼中引起丰富的联想等,收到情理交融、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

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时,创设水果店的场景,提供一些水果及价格:苹果每千克7.20元,梨子每千克5.50元,橘子每千克2.40元,香蕉每千克4.80元。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水果,算一算购买2千克以上,要用多少钱?怎么算?从现实生活出发,把数学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3、由故事导入。角度要新

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一段文字描述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中。这时,这个故事实际上就为学生设置了解决问题的情境。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一上课,先给学生讲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猴山上的小猴子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一样大小的饼分给小猴子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A一块。猴B见了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八块,分给猴B两块。猴C更贪,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C三块。”接着,让学生思考故事,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当揭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又引导学生讨论:“猴王是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怎么分饼?如果要五块呢?”学生们兴趣盎然,精力集中,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当学生聪明地运用所学知识帮助猴王想出办法时,老师的一句“你比猴王还聪明”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通过这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学生就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因此,我们教师要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导入,要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

二、教中的转换——求活

过程的调整。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模式,但不能囿于模式,甚至被模式禁锢,失去创新的活力。如导入过程像上面所述,方法很多,然而即使是同一节课也可以有不同的导入过程。深圳的黄爱华老师执教“百分数的认识”时,在绍兴上课用酒瓶上标贴的含酒精度导入,而在宁波上课则用前晚刚结束的一场广厦队和辽宁队争夺半决赛权的篮球赛中所统计的一组数据导入。这样的导入,结合当时当地的特色自然流畅、巧妙精彩。新授的过程、巩固练习的过程、结束的过程同样都应该在实际教学中调整、充实、变化、完善。

内容的增减。安排的教学内容既要层次性还要有弹性,若学生掌握的情况好、效率高就可增加题量或提高一定的难度,反之则减少或降低。例如弹性作业的布置(后进生完成最基本的题目,优秀生完成一些提高题与思考题)、自主选择性学习内容的提供(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并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或问题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然后通过交流互补达到对问题的全面认识)等等,做到对上、中、下学生既有共性要求也有个体的要求。

情绪的诱发。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快捷地进入“角色”,创设情境,不是演员胜似演员:感情饱满,始终微笑着、快乐着、激动着、年轻着,面对天真活泼的孩子(眼睛里不仅仅视作为学生),以热情诱发纯情,以愉悦诱发快乐,用心灵赢得心灵。积极倡导“微笑教学”,而胸中拥有一颗博大的爱心是微笑的根基、源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学习怎会不乐学、爱学呢?又怎会觉得是种负担而厌学呢?

三、教后的反思——求真

从作业中反馈。学生的作业(书面的、口头的、操作性的)情况是评价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中集体的热热闹闹,还必须结合个体训练的扎扎实实。课堂中面向全体、集体性操练(动口、动手)的为多,学生多、差异大,反馈有时难免会失真。譬如常见教师集体检查学生作业时采用“曝光”式:“错的同学把手举起来”或者“错的同学站起来”甚至为了迅速了解学生掌握程度,毫不顾惜学生的颜面,还要学生当众自我解剖,寻找并说出犯错根由。长此就可以造成经常犯错的学生来玩虚假动作。所以教师要加强和改进作业(课内、课外)的反馈与评价,以便于修订一下环节或下一节课的教学方案。

从反思中感悟。实践出真知。经常把一些教中所想、所感、所悟及时记录下来,改进不足,积累经验,这将成为个人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可常扪心自问:这节课的教学中最感得意的在何处?学生表现出色的在何时?还有哪些环节处理得不够理想,为什么?教师也可以常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自我反思,借此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辩别能力。如课堂上对学生“插嘴”现象怎么看,学生座位怎么排最佳,第二轮实施新课程后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预习、提问、思考、自查)等,怎样提高学生勤于实践和勇于创新的能力。事实上只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全面地发展都是可行的。正如叶澜教授曾在一次会上公开对几百名教师打的“赌”:我们教师每日进行教学反思,每日记录反思所得,十年必有成就,如果那位教师真的这样去做了,十年以后还无收获的话,赔你十万元!此言说明了教后反思实质上是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研究与提炼的过程,真知灼见就隐藏在日常不断的反思之中。

猜你喜欢
猴王除数数学
挑选新猴王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挑选新猴王
余数比除数小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