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模型的安徽省财政支出与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力的实证研究

2017-08-02 01:41胡青青
关键词:财政支出第三产业社会保障

胡青青

(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基于VAR模型的安徽省财政支出与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力的实证研究

胡青青

(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作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而财政支出作为政府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研究其与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力的关系对安徽省解决人口就业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选取了1988-2015年安徽省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并运用协整、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徽省财政支出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动态影响过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科教文卫类支出、社会保障类支出和经济建设事务性支出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拉动作用,而维持类支出则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具有长期的负面影响。根据得出的研究结论,为提高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力提出了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力;财政支出

一、前言及文献综述

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我国的第三产业正以强劲的势头发展着。近年来,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并且在2012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达到了44.6%,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三次产业中产值占比最大的产业。可以预见第三产业在未来必将代替第一和第二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第三产业泛指第一、第二产业外的所有其他产业,在我国主要分为流通和服务两类部门,这其中服务业又占据着第三产业的主要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目前,我国工业部门吸收就业的能力已接近饱和,并且由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第二产业甚至还出现了排斥劳动力的现象。因此,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主要渠道,发展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大省解决其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安徽省是我国中部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人口大省,根据第六次安徽省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劳动年龄人口3 725.1万,并且近几年由于其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失地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使安徽省面临着很大的人口就业压力。而相比农业和工业,第三产业凭借着较大的劳动吸收潜力为安徽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要提高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力,首先就是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而财政支出作为政府调节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其支出规模与支出结构都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就业吸纳力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第三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完善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才及先进的科学技术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所以,研究财政支出与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安徽省第三产业劳动力的吸收潜力以及更好地解决安徽省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上,潘毅[1]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得出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节效应最高,而地方基本建设支出却对产业结构的调节效应最弱。贾敬全和殷李松[2]以安徽省为例构建了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空间杜宾模型,从决定产业结构的地区差异性、财政支出的本地效应、外部性及遗漏因素出发,分析了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的直接、间接及总效用,研究表明应充分发挥财政支出对产业升级的正面效应、抑制负面效应并最大化叠加效应。严成樑[3]等首先通过一个包含生产性财政支出和福利性财政支出的产业结构变迁模型,研究得出两者都有利于产业结构变迁,并以此为基础,利用我国地市级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证明了以上结论,还得出了行政性支出显著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结论。

在财政支出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上,孙瑜[4]认为行政管理费支出会阻碍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科教支出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和集聚具有正面的影响。董万好和刘兰娟[5]通过建立CGE 模型对财政科教支出对就业及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得出了财政科教支出对就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就业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陈立泰和王鹏[6]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别从规模和结构两个角度检验了我国财政支出对服务业就业和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从规模上来看,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对服务业的就业和增长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从结构上来看,中央支出对服务业就业具有挤出效应,对服务业增长具有微弱的正向作用,地方财政支出对服务业就业和增长均具有正向作用。

从现有的文献研究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专门研究财政支出对第三产业影响的文献还不是很多,而且国内学者大多是从国家层面上探讨政府的财政支出对第三产业增长和就业的影响,然而我国不同的省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从总体上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针对性,有可能并不适用于特定的地区省份。所以本文针对安徽省这个特定省份,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出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动态影响过程。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力提高的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二、财政支出对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力的影响机制

要想提高第三产业的劳动吸纳力就要求产业本身能够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由于国家在2007年对政府的财政收支分类方法进行了改革,现行的财政支出按照支出功能与支出经济重新进行了划分。本文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对第三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四类财政支出,分别为维持类支出、科教文卫类支出、社会保障类支出以及经济建设事务性支出,[7]分别对这四类支出的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力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

1.维持类支出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效应

维持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国防支出以及公共安全支出等。这部分支出主要用于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及维护国家以及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维持类支出一方面使得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人员经费得到增加,从而提高了此类部门的就业人数。而另一方面,由于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稳定和安全的外部环境,用于一般公共服务、国防与公共安全的支出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良好、稳定、安全的外部发展环境,而用于外交的财政支出还可以为第三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交易与投资环境,进而推进了第三产业整体发展及就业创造力的提升。但此类支出的比重不宜过大,尤其是人事经费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公共部门人员冗余,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还会挤占其他的财政支出,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吸纳力的提升。

2.科教文卫类支出对第三产业的就业影响效应

科教文卫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对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以及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部门的支出。首先,这部分支出直接发展了科教文卫等相关产业部门,促进这些产业部门规模的扩张,增加其对劳动力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由于第三产业不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对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和高新技术的需求要远高于其他产业,高质量的人力资本的聚集和技术进步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而这两项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财政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大批身体素质过硬、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大量高质量人力资本的聚集为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促使其吸收更多的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得第三产业劳动吸纳力得以不断提高。而财政的科技支出带来技术进步,从而使第三产业更多地利用新技术进行产业革新与升级,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提升第三产业的市场需求,从而扩大了产业规模及劳动力需求。另外,科技的进步还会创造出新的第三产业部门,如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催生了一批为用户提供相关网络服务的新的服务业部门,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近些年来发展迅猛的电子商务部门。新的部门的产生就需要新的劳动力投入,这也使第三产业劳动力吸纳能力进一步提升。

3.社会保障类支出对第三产业的就业影响效应

社会保障类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以及住房保障支出。第三产业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财政的社会保障类支出一方面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例如各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社会人员提供临时或长期住宿的福利与救济机构以及为失业者提供就业的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的机构。另一方面,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提高,进而也会提升第三产业的市场需求。这是因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居民没有了后顾之忧从而减少其储蓄倾向而增加其消费倾向,社会保障体系越完善,居民对其未来预期越乐观,则其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就会越大,消费层次也会越高,越有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就业率的提升。

4.经济建设事务性支出对第三产业的就业影响效应

经济建设事务性支出包括节能环保、农林水、城乡社区、交通运输、资源勘探信息、商业服务业及金融监管等事务性支出。首先这部分支出对现代物流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资源勘探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其次,经济建设事务性支出主要用于城乡的交通设施、供水、供气、供电等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而基础设施是一切单位、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第三产业也不例外,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后,经济类支出还包括了对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的支持,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而工业部门规模的扩张又带动了与其配套的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而间接地扩大了第三产业的就业规模。

三、安徽省财政支出与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力的实证分析

1.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取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三次产业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记为y。解释变量选择维持类支出、科教文卫类支出、社会保障类支出以及经济建设事务性支出占安徽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分别记为x1、x2、x3和x4。获取的数据全部来源于历年的《安徽省统计年鉴》,且因为本文所用变量都为相对指标,所以不必要利用价格指数进行数据的平减处理。数据的时间跨度为1988-2015年,由于我国在2007年实施了财政收支分类改革,则1988-2005年的维持类支出、科教文卫类支出、社会保障类支出以及经济建设事务类支出按类似支出项目加总得到,具体为:维持类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费+外交外事支出+武装警察部队支出+公检法司支出+税务统计财政审计等部门的事业费;科教文卫类支出=文体广播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卫生事业费;社会保障类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经济建设事务类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城市维护费+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费+流通部门事业费+政策性补贴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土地和海域开发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

2.模型检验和分析

这部分实证分析主要是建立安徽省的财政支出对其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力影响的VAR模型。在实际运用中,VAR模型主要是用来分析随机扰动项发生变化对系统的动态影响,这种分析方法被称为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其数学的一般表达式为:

yt=α1yt-1+…+αpyt-p+β1xt-1+…+βrxt-r+εt

(1)平稳性检验

由于大部分的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易发生“伪回归”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得到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在此选用最常用的ADF法对数据的单位根进行检验。为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以及可能出现的异方差,首先对数据作了对数化处理,记为lnx1、lnx2、lnx3、lnx4和lny。采用Eviews6.0进行操作,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ADF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 检验形式(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中的含常数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分别表示在5%和1%显著性水平下序列是平稳的。

从表1可以看出,序列lnx1、lnx2、lnx3、lnx4和lny都为非平稳序列,而它们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因此lnx1、lnx2、lnx3、lnx4和lny都是一阶单整序列,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

(2)建立VAR模型

首先建立以lnx1、lnx2、lnx3和lnx4为自变量,Lny为因变量的VAR模型,用LR、FPE、AIC、SC和HQ准则并考虑到数据的容量,确定滞后期为1,再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发现模型的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见图1),表明var(1)系统是稳定的。建立如下var(1)模型:

Lny = α1Lny(-1)+ β1Lnx1(-1)+β2Lnx2(-1)+β3Lnx3(-1)+β4Lnx4(-1)+εt

图1 VAR(1)平稳性检验

(3)J-J协整检验

VAR模型的协整检验应采用 Johansen协整检验法,在以上已经建立的VAR模型基础上,采用模型有线性趋势,协整方程有截距项的检验形式,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lnx1、lnx2、lnx3、lnx4和lny之间至少存在5个协整方程,这说明了上述指标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

表2 J-J协整检验结果

(4)脉冲响应分析

VAR模型的一个很重要的运用就是脉冲响应函数,其主要是用来说明在一个扰动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值以及未来值的影响程度。下面给系统中lnx1、lnx2、lnx3和lnx4一个冲击,观察lny对冲击的响应,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脉冲响应结果图

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对维持类支出在第一期就有负向的响应,虽然此后负向的响应有所减弱,但一直位于零水平线以下,说明维持类支出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具有长期的负向影响。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对科教文卫类支出在第一期具有负向的响应,到4.5期之后开始出现正向的响应,第八期之后逐渐趋于平稳。从长期来看,科教文卫类支出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具有正向的拉动作用,但这种拉动作用具有滞后性。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对社会保障类支出在第一期具有微弱的正向响应,之后又下降为零,但从第四期又开始出现正向的响应并逐渐上升,第九期之后趋于平稳。长期来看,社会保障类支出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具有正向的拉动作用,但这种拉动作用同样具有时滞性,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对经济建设事务性支出在第一期就有正向的响应,到第四期达到峰值,第5.5期之后开始下降,但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正向响应水平。长期来看,经济建设事务性支出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存在着长期的、显著的正向影响。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

从以上的研究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维持类支出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具有长期的负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安徽省维持类支出多是用于人事经费,人事经费的比重过高使得公共管理部门人员过多,降低了工作效率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并且还会挤占其他的财政支出,总体上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吸纳力的提升。

(2)科教文卫类支出对第三产业就业具有正向的拉动作用,但这种拉动作用具有滞后性。这说明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对第三产业具有推动作用,但由于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进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和先进的科技成果要经过一段时期才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发挥效用,进而促进其就业吸纳力的提高。

(3)社会保障类支出对第三产业就业的正向拉动作用同样具有时滞性,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显现效果。这可能是因为社会保障类支出的支持对象多是低收入人群,他们原本储蓄不足,所以当收入增加时,除了必要的消费,剩下来的收入会被全部用于储蓄来防范以后可能会发生的意外情况。之后,随着收入的稳定上升,人们意识到以后的生活将会得到保障,免除了后顾之忧,此时他们才会开始增加消费,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来满足个人休闲娱乐的需求,从而对第三产业就业产生正向的影响。

(4)经济建设事务性支出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具有显著的、长期的、稳定的正向影响。这充分说明了基础设施建设对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就业的拉动作用,同时也表明了第三产业与工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工业的发展带动了与之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这些领域就业人数的增加。

2.建议

根据上述所得到的研究结论,为更好地发挥财政支出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拉动作用,提出如下建议:首先,适度降低维持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尤其是降低其中人事经费的占比,使之维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支出水平,既可以保证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充分的公共服务又不会造成人员冗余进而影响公共服务提供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减弱此类支出由于比重的不合理而对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力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科教文卫类支出比重,重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完善对公共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机制,进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所需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以及技术的进步,从而进一步带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上升。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加快完善安徽省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个人的消费倾向与消费层次,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提升其就业量。最后,进一步加大经济建设事务类支出,尤其是重视对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扶持力度,为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而就业吸纳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

[1]潘毅.地方财政支出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2014:33-34.

[2]贾敬全、殷李松.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15(9):18-28.

[3]严成樑,吴应军,杨龙见.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变迁[J].财经科学,2016(1):5-15.

[4]孙瑜.政府财政支出对第三产业发展影响的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11):135-137.

[5]董万好、刘兰娟.财政科教支出对就业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基于CGE模拟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2(2):41-52.

[6]陈立泰、王鹏.财政支出的服务业就业与增长效应再研究[J].西北人口,2012(5):41-52.

[7]陈立泰、余春玲、王鹏.产业转移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服务业发展—基于28个省市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经济经纬,2012(5):22-26.

Class No.:F812.4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Expenditure and the Employment Absorptive Capacity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Based on the VAR Model

Hu Qingqing

(School of Fina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00,China)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ment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Anhui . With the relevant data of Anhui Province from 1988 to 2015 , the VAR model and the cointegration and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to study the dynamic impact of the fiscal expenditure on the employment of tertiary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cience-education-culture expenditure, the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enditure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employment capacity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Anhui , while maintaining those expenditures has the long-term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industry in Anhui.

tertiary industry; employment absorption;fiscal expenditure

胡青青,在读硕士,安徽财经大学。

1672-6758(2017)07-0073-7

F812.4

A

猜你喜欢
财政支出第三产业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论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