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共板道路设计优化及其适用性浅议

2017-08-07 15:53唐夏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7年7期
关键词:机动车道路权人行道

唐夏

(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201108)

人非共板道路设计优化及其适用性浅议

唐夏

(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201108)

“人非共板”道路在越来越广泛运用的同时,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呈现。结合以往设计经验,对共享路权、人非坡度设置、路口衔接设计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并对人非共板道路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探讨。

人非共板;共享路权;人非坡度;路口衔接;适用性

0 引言

近年来,城市道路设计中“人非共板”断面被越来越广泛运用。所谓“人非共板”,是指电动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和行人共用一个板块,处于同一标高。该横断面型式较为新颖,为传统道路横断面之外的选择之一。其优点是:机非分离,保证行车安全;人非共享路权,提高道路利用率;结构紧凑,在有限的红线宽度内,可以节约空间资源,为增加机动车道数或者设置机非隔离带等提供条件;对于改扩建工程,更可以避免管线搬迁或行道树搬迁,节约道路改造成本等。

现常见的“人非共板”道路断面如图1所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共板且同坡,采用-2%,机动车道采用2%,其两者之间设置侧石形成高差,使机非分离。此类设计方法尚有一些细节未考虑周全,使出行者很难享受到人非共板道路带来的优越性。具体如下:

(1)共享路权,往往是非机动车侵占人行道,造成人非冲突,给行人带来不安全,无法体现以人为本。

(2)人非同坡,造成路面雨水收集距离过长,排水不通畅,路面容易积水,非机动车侵占标高处于较高端的人行道,给行人带来不便。

(3)路口衔接,沿线有较多出入口或交叉口时,非机动车道需在共板断面和出入口路面不停地转换,行车不舒适,当过渡段较短时,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图1 常见人非共板断面图

鉴于上述不足,本文通过总结以往设计经验,对现有常见的“人非共板”断面进行优化,并对人非共板适用条件进行探讨。

1 共享路权解决方案

1.1 采用不同铺装

“人非共板”应采用不同铺装结构予以区分,若全部采用人行道板砖铺装,则人行道板砖由于荷载或沉降不均等原因,比较容易损坏,容易造成非机动车为追求舒适而占用机动车道。

所以,非机动车道一般采用沥青路面或者彩色沥青路面较为合适,行车舒适、便捷,而人行道则采用常规人行道板砖。图2为人非共板不同铺装图。

1.2 设置辅助设施

人非之间设置路缘石予以分界,或者间隔地放置花箱或盆景,使行人和非机动车道隔离,不但可提升道路的景观效果,也保证了行人的安全。

图2 人非共板不同铺装图

2 人非坡度设置

常见“人非共板”断面如图1所示。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机非隔离带同坡,收集路面雨水后排入设置在机动车道外侧的雨水口内,不但收集路径过长,而且共用机动车道收集系统,雨水口一旦堵塞,路面积水严重,非机动车侵占人行道可能性较大。

所以,考虑非机动车道和机非隔离带与机动车道同坡,并在人非之间设置平箅式雨水口,用以收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雨水,如图3所示。

图3 人非坡度对比图

3 路口衔接设计

常见“人非共板”道路,人非和机动车道之间存在高差,而沿线出入口路面均与机动车道顺接,这就使人非板块与出入口相交时,必须设置过渡段,如图4所示。当沿线出入口较多时,非机动车反复升降坡,不但行车不舒适,还会造成安全隐患。

图4 沿线出入口过渡段设置图

所以,考虑人非和机动车道处于同一水平面,使非机动车不用来回转换高差,与传统的三幅路或四幅路做法一致,如图5所示。

当与传统的三幅路或四幅路相交时,在进入交叉口前,人行道设置过渡段,如图6所示,使交叉口范围内人行道与传统断面保持一致,做到人车分离,保证行人的安全。

图6 人行道过渡段示意图

4 人非共板适用条件分析

目前,人非共板道路适用性仅在《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的5.3.9节中简单地予以说明:“非机动车与行人共板的道路横断面型式可用于行人和非机动车较少、道路红线受限的路段,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宜采用分隔措施。”[1]其适用性较窄。现分别对新建道路和改建道路适用条件进行分析探讨。

4.1 新建道路

对于新建道路,从道路两侧的用地性质分析,大概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道路两侧为居住用地:人口相对比较集中,随着近年来公共租赁自行车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可以说人非各占一半。所以,此类道路可采用人非共板,但需保证两者各自的宽度,不能压缩,且需采用花箱或盆景等隔离措施使人非分离。

(2)道路两侧为商业用地:人口较为密集,非机动车则相对较少,需尽量避免采用人非共板。若采用,则人行道必须加宽,且人非之间需采用隔离措施,避免大量人流占据非机动车道。

(3)道路两侧为工业、仓储等用地:此类道路一般较为偏僻,行人稀少,非机动车道也不多,则非常适合人非共板,剩余宽度供车行道使用。

(4)道路两侧为公共绿地:人行活动主要是休闲娱乐。此类道路需结合周边绿化带综合考虑设置人非共板,人行道可采用极限值2 m,多余宽度设置非机动车道,使其行驶顺畅。周边绿化带中可设置园路供行人游玩和锻炼,如图7所示。

图7 绿化带中园路效果图

4.2 改建道路

对于改建道路,分为两种情况:

(1)红线实施未到位,道路有足够的宽度可以拓宽车行道,则可以选择性地采用人非共板。

(2)红线已实施到位,地下管线搬迁费用过大,行道树均已成形,这时采用人非共板,可以充分解决道路宽度不足的问题,使人非在有限的空间里有效结合,大大利用了现状道路资源。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常见的“人非共板”道路进行优化设计,进而使“人非共板”道路更能体现以人为本,保证行人安全,同时也达到了道路景观效果。但人非共板断面也需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需结合道路两侧用地性质和红线宽度进行选择。

[1]CJJ 193-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S].

U412.37

B

1009-7716(2017)07-0014-03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7.004

2017-04-12

唐夏(1986-),女,上海人,工程师,从事道路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机动车道路权人行道
跟踪导练(一)
预制装配式透水人行道板的力学性能分析
路权分配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为路域环境“整容”——探讨公路路产保护与路权维护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城市规划师告诉你,路权的定义
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应“以人为本”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非机动车道宽度及路边停车的探讨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