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林业局帮扶联丰村
——真心帮扶润民心

2017-08-09 12:15
当代陕西 2017年7期
关键词:林业局入户工作队

◎文、图/张 军(本刊驻村调研记者)

柞水县林业局帮扶联丰村
——真心帮扶润民心

◎文、图/张 军(本刊驻村调研记者)

联丰村位于柞水县城东南52公里的秦岭深处,境内群山连绵,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2016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柞水县林业局驻联丰村工作队成立,3名工作队员常驻联丰村,向贫困发起“最后一战”。

狠抓党建筑堡垒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要发挥好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他们对村里的情况最熟悉,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最清楚,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就好开展了。”驻村之初,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驻村工作队队长鲁家春给驻村工作队教办法。

“实际上,全村的党员和群众在推选当家人时还是很有眼光的,像村支书兼村主任徐孔玺、副支书刘杨桥、副主任齐长山,都是走出大山办企业、开矿山、做生意,依靠智慧和勤劳先富起来的能人。”驻村工作队员经过入户走访、认真调研,找到了村“两委”班子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由于村上欠账太多、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缺口太大,导致村干部有畏难情绪,“能干事”的本领有余,“想干事”的激情不足。

“有职必有责,有责就要担当。你们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得这么好,如果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干,也一定能干好。”驻村工作队一边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动员,一边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和约束村干部的行为。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驻村工作队制定和完善了工作例会、实绩登记、学习研讨、日常考勤等制度,组织村干部坚持每天学习脱贫攻坚政策理论,每周开展一次交流研讨,每半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全面领会政策实质,增强信心和力量,充分调动他们带领全村群众齐心协力“摘穷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脱贫攻坚一线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这是锻造干部过硬作风、提升干部为民情怀和工作成效的好‘战场’。”县林业局将联丰村160多户贫困户的帮扶任务分解给全局80多名干部,每名干部包扶两户,并明确要求每名干部每月入户不少于两次,扎扎实实了解贫困户家庭实情,认认真真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现问题及时主动与驻村帮扶工作队沟通对接。

记者驻村期间,每逢周六,联丰村就像赶集一样热闹。县林业局80多名包扶干部一大早就来到这里,分头走进各自包扶的贫困户家里,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一天的时间里,你洗菜、我淘米,你生火、我做饭,干部群众端着饭碗聊家常,干着农活谋发展,亲似一家,其乐融融。

在县林业局干部的带动和感召下,村干部们纷纷行动起来,以脱贫为己任,争当脱贫攻坚一线的“排头兵”。记者驻村的一个月里,就常常被一些场景所感动:徐孔玺把自己的企业扔给妻子,一门心思忙村上的事;刘杨桥的老婆胸口疼很长时间了,他一拖再拖,最后老婆只得一个人跑到西安去看病;齐长山给村上修路把胳膊摔折了,吊着绷带忙活在工地上……所有人拧成了一股绳,目标只有一个——合力打赢这场攻坚战。

“无中生有”造新村

依山傍水的居住环境、新鲜宜人的空气、漫山遍野的绿树繁花、美观气派的民居广场、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水泥路、自来水接通各家各户,户户通卫星电视可以收到几十个电视频道……“这是贫困村吗?”5月17日,当记者第一天踏入联丰村时,心中充满了质疑。

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方便生产生活的根本所在。驻村工作队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把民生项目作为树立帮扶单位形象,增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帮扶“第一枪”打响。

此时,恰逢柞水县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如果能把握好这次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好青山绿水的自然资源禀赋,联丰村一定能实现追赶超越、后来居上。”柞水县委书记陈璇在联丰村调研中指出。

“联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站位高、看得远,所有功能都要围绕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配置。”作为包村县级领导,县长崔孝栓给联丰村吃“小灶”,100万元资金和1000吨水泥很快拨付到村。

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就此华丽转身。短短一年多,联丰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通电入户率达到100%,电视入户率达到70%,手机拥有率93%。整修村道10.8公里,硬化入户道路1060米,治理河道12公里,村中心文化广场建成,8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全村,路两侧及中心广场红花掩映、绿树成荫,各具特色的农户庭院美化工作全面完成。

联丰村基础设施从全县倒排的差村,一跃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村。“从来没有想到我们村会有这么美,这一年多的变化,比过去几十年的变化还要大,真可以说是‘无中生有’、翻天覆地。”许多长期在外的村民回到村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产业帮扶润民心

产业扶贫是联丰村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操作难度也最大。县林业局工作队会同镇村干部,通过逐组调研,把脉问诊,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并以项目扶持为主要手段,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为联丰村制定了详细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三年工作规划以及2017年度脱贫工作计划。

长、中、短项目齐头并进。联丰村辖区面积约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00亩,林地面积23521亩,最高海拔1606米,最低海拔624米,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等非常适合林业和果树种植。县林业局以退耕还林和生态补偿为突破口,积极推行支部引领、能人带动、产业支撑的扶贫模式,着力推进以生态扶贫为主的各类产业项目。帮助贫困户新增退耕还林面积796亩,生态效益补偿2551亩,增加生态护林员12人,全村贫困户实现生态收益51万元。同时,投资171万元,在坡原地带新建香椿产业基地2055亩;在浅山丘陵地带建成大樱桃、甜柿子采摘园160亩;栽植核桃300亩、板栗4000亩,建设中药材、烤烟种植产业园,与香椿、水杂果形成季节互补;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建成占地380亩的土鸡散养基地和千头土猪圈养基地,林下养鸡4万只、养猪300头、分户养牛60头。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基地建成后,村、组干部个人集资100余万元,成立联丰源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建成了容积50立方米的冷库、占地2亩的绿色农产品综合加工厂,注册成立农村淘宝网店,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有力促进了本村产业健康发展。成立联盈养殖、一品苗木、特色农产品、林果产业四个专业合作社,吸引村民以劳动力、林地、耕地资产为股份加入,集合优势资源创造更大利益。同时,依托果蔬采摘体验园,布设能够牵动全局、带动区域发展的大项目,把联丰村作为乡村旅游目的地进行打造。好山好水好空气好风景都成为全村群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提款机”。

在联丰村,只要能让贫困户摆脱贫困,所有的帮扶措施能用尽用,叠加使用。这方面,贫困户的体会最深刻。

二组贫困户胡世魁,全家4口人,儿子女儿都在上大学。老胡是个勤快人,还有制作捞皮纸的手艺,可是,无论他们两口子怎么努力,也被两个孩子每年4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压得喘不过气来。但从去年开始,他一下子感觉轻松多了。

“一年下来,教育扶贫补助5000元,加入联盈养殖合作社分红2000元、一品苗木合作社分红3600元,申请农户贷分红4000元,担任护林员4800元,移民搬迁还能分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老胡边算账边说,女儿马上就毕业了,自己再种点药材,卖点纸,好日子就要来了。

“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村民彻底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或发展种养产业,或走出大山打工增收。记者驻村采访中,经常能看到群众在烤烟地里保墒、在白芨地里除草、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忙碌干活的身影,几乎看不到下棋打牌、闲逛聊天者。

“现在党和政府对贫困户的政策太好了,发展产业有资金补助、有项目引领、有技术培训,有干部手把手帮扶,只要勤劳,只要动起来,肯定能脱贫。”67岁的贫困户付显林说,“我告诉儿子儿媳,要争取早点把‘贫困户’这顶帽子摘了,不然,既对不起干部们这些天要么头顶烈日,要么冒着大雨、风雨无阻地上门帮扶,又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子孙后代。”

(责任编辑计科宪)

猜你喜欢
林业局入户工作队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盗窃罪中关于“入户盗窃”的认定
扶贫工作队
冬夜听雨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试论新常态下林业局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形势下林业党建工作的策略
西平县谭店乡开展计生“十入户”活动
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