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地区水产养殖病害情况分析

2017-08-09 01:19赵荣伟武嘉文
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指环病鱼霉病

赵荣伟 武嘉文 王 枫 陈 栋

哈尔滨地区水产养殖病害情况分析

赵荣伟 武嘉文 王 枫 陈 栋

自2016年渔业生产季节开始,我站对哈尔滨市13个区、县(市)开展了鱼类疾病测报工作,共覆盖41个测报点,约16700亩养殖水面,对7种主要养殖鱼类进行了病害监测,包括青鱼、草鱼、鲢、鳙、鲤、鲫和翘嘴红鲌。本文就哈尔滨地区常见养殖品种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汇总分析。

1.常见病害发生情况

截止到2016年12月底,监测期间共发现细菌性疾病4种,即烂鳃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打印病和赤皮病;寄生虫性疾病4种,即车轮虫病、锚头鳋病、三代虫病和指环虫病;真菌性疾病1种,即水霉病;非病原性疾病1种,缺氧症。统计发现寄生虫疾病对养殖鱼类的危害最大,占总体鱼类发病的55.26%。

2016年5月初至12月底,渔业养殖监测范围内,疾病总体的发生情况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为1.1415%;平均发病区域死亡率为0.5484%,其中,烂鳃病和指环虫病的死亡率最高分别为6.40%和1.89%。整体数据显示,我市全年无重大病害情况,生产平稳,2017年在养殖生产中应重点预防烂鳃病和指环虫病,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

2.七种养殖鱼类的常见病

(1)青、草鱼:易发生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其中草鱼还易发生锚头鳋病和指环虫病。重点关注淡水池塘主养区的精养池塘。

(2)鲢、鳙: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打印病、锚头鳋病等。重点关注精养池塘及大水面养殖区。

2016年监测到的水产养殖病害汇总表

2016年哈尔滨市鱼类监测品种疾病发病比例

(3)鲤、鲫: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等疾病。重点关注鲤鱼、鲫鱼主养区。

(4)翘嘴红鲌:抗病性较强,2016年监测点无病害情况,往年曾发现锚头鳋病,但患病数量极少。

3.常见病害分类及症状

3.1 细菌性疾病

3.1.1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或红色浑浊腹水。病鱼严重贫血,鳃发白,肝、肾的颜色较淡,呈花斑状。有的病鱼鳞片竖起,肌肉和鳔壁充血。主要发生对象为鲤、鲫、鲢、鳙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

3.1.2 烂鳃病

病鱼体黑,尤其头部更为暗黑,俗称“乌头瘟”;病鱼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丝上带有黏液和淤泥,严重时鳃盖骨表皮充血,发炎,腐烂。

3.1.3 打印病

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这与背鳍以后的躯干部分易受伤有关。患病部位先是出现圆形、椭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加盖红色印章,故叫打印病;随后病灶中间的鳞片脱落,坏死的表皮腐烂,露出白色真皮;病灶内周缘部位的鳞片埋入已坏死表皮内,外周缘鳞片疏松,皮肤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的直径逐渐扩大和深度加深,形成溃疡,严重时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终因衰竭而死。

3.1.4 赤皮病

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鳍基部充血,鳍末端腐烂,形成“蛀鳍”;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鳃盖中部表皮有时烂去一块,以致透明呈小圆窗状;有时鱼的肠道也充血发炎。病鱼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独游于水面,在鳞片脱落处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菌寄生。

3.2 寄生虫性疾病

3.2.1 车轮虫病

病原体寄生于鱼类的鳃、皮肤,大量寄生时,会刺激寄主鱼的鳃丝分泌过多的黏液,上皮增生,造成寄主鱼呼吸困难,衰弱至死。主要危害多种鱼类的鱼苗、鱼种阶段,发病水温20~28℃。全省苗种培育池塘需重点防控。

3.2.2 锚头鳋病

锚头鳋寄生于鱼类体表时,鱼鳞会破裂、竖起,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甚至组织坏死,严重者引起其他并发病,虫体外露部分常有附生原生动物或藻类寄生,外观好像一束束的灰色棉絮;寄生于鱼的体表、鳍和口腔等处,由于其头胸部钻入寄生组织内,而大部分胸部和腹部露在鱼体外,呈针杆状,鱼体大量感染锚头鳋时,形似披了蓑衣,故又称“蓑衣病”。各龄鱼均可发生此病,发病水温12~33℃。全省各养殖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3.2.3 三代虫病

三代虫主要寄生在鱼体的鳃部、体表和鳍上, 有时在口腔、鼻孔中也有寄生。以锚钩和边缘小钩钩住上皮组织及鳃组织,对鱼体体表及鳃部造成创伤。寄生数量较多时, 刺激宿主分泌大量黏液, 严重时鳃丝呈斑点状出血, 病鱼焦躁不安, 游动异常, 鱼体消瘦, 在草丛中挤擦, 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亡。该病常与水霉病并发感染。三代虫的繁殖适温为 20℃左右, 所以该病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及初夏;感染途径主要是宿主间的直接接触感染。

3.2.4 指环虫病

指环虫寄生时会引起病鱼鳃丝肿胀、贫血,呈花鳃状。同时鳃上黏液增多,鳃瓣呈灰白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直到死亡。指环虫病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等鱼类,以鱼种最易感染,会导致鳃盖张开,无法闭合。多数种类的指环虫繁殖适宜水温为20~25℃。各淡水鱼主养区均需加强防控。

3.3 真菌性疾病

水霉病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当鱼体表面形成白色絮状物时,水霉已侵入鱼体内部。病鱼会在塘边游动,焦躁不安,体表有白色絮状物附着,患处肌肉有腐烂、发红迹象,伴有鳞片脱落,充血现象,镜检有菌丝。淡水养殖鱼类均可发生,流行水温10~20℃,各养殖地区均需做好预防。

3.4 非病源性疾病

缺氧症:鱼体缺氧后,会上浮水面,大口吞入空气,出现浮头现象,须及时增氧。

4.防控措施

4.1 细菌性败血症

要注意调节水质,并用生石灰或光合细菌调节水质,用氯制剂或碘制剂消毒水体,内服可用氟苯尼考等敏感药物,同时用适量VC、VK拌入饲料。

4.2 烂鳃病

可投喂氟苯尼考粉或恩诺沙星粉抗菌药饵进行预防。治疗时除全池消毒外,可在饲料中拌入敏感药物(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粉等抗菌药)投喂,一天1次,连喂4~5天。

4.3 打印病

可使用含碘消毒剂,使用剂量遵照产品说明书。

4.4 赤皮病

放养、捕捞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可投喂氟苯尼考粉或恩诺沙星粉抗菌药饵进行预防。一般选用内服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4.5 车轮虫病、锚头鳋病、指环虫病

投放苗种前对养殖水体进行彻底的杀菌消毒,治疗时可通过全池泼洒敌百虫或聚维酮碘进行处理,并拌饵投喂复方甲苯咪唑粉(剂量参考使用产品说明书),一般五天一疗程。

4.6 三代虫病

预防使用漂白粉、生石灰彻底清塘。同时,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优良水质, 提高鱼体抵抗力,在鱼种下塘前须药浴。

4.7 水霉病

水霉病可用食盐水浸洗鱼体预防,或用霉婷全池泼洒。使用剂量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治疗时可全池泼洒二氧化氯、食盐或碳酸氢钠用于杀菌消毒,可控制温度的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可以通过提高水温的方法治疗水霉病。

鱼类疾病测报对我市水产养殖行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大农业发展提供有效数据,更直观体现全年渔业养殖情况,我站将继续跟踪监测鱼类病害变化,加强病害防疫指导工作。这些病害数据适用于大部分北方地区水产养殖业,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联:150010,哈尔滨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猜你喜欢
指环病鱼霉病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闪耀的爱情,灿烂的死亡!”——记2017 拜罗伊特《尼伯龙根的指环》
指环“寻亲”记
裂唇鱼
指环百搭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
临海市2015年柑橘疫霉病大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毛霉病和镰孢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