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达人养成记

2017-08-09 19:08程林
中学生天地(B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日剧大学校园日语

程林

遥想当年高考时,我差点因为执意要做艺术生而被班主任“驱逐出境”,毕竟那时,“学艺术等于不务正业”的思想还有些根深蒂固。而事实上,在我的认知里,业根本不分正还是不正,就像每次被人叫学霸的时候,我内心的活动都是,别别别,千万别因为我坏了学霸的名声。

所以对于学习这件事,我更愿意叫它“获得新知”。但是怎么获得,可就有大讲究了。我常常念叨这样一句话,“不管新法旧法,学得到东西就是好方法”,我的日语学习也算是对这句话的小小证明。

自学第一法:找教材

故事开始于连续“刷”掉5部日劇后,我对日剧有些“中毒”。作为一个对语言永远充满好奇的人,我自然动了“脱离字幕”的心思——我要尝试自学日语。

自学首先得有教材吧?我拍拍瘪着的钱包,想了想,还是选择跑到学校图书馆的语言专区,一本本翻阅日语自学书。

不过,尝试靠书本自学的结果并未出乎我的意料,在背完日语五十音图(类似于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表),学了几个基本句型后,我就无奈地放弃了。因为对于一门语言来说,跟着书本自学,实在太难了,单凭自学手册是不足以支撑我走完全程的。

学习语言免不了要听老师的发音,于是“报班”就成了我的第二个努力方向。我瞄准了当时刚发展不久的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和线下课程很不一样,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意志力和毅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学习需要的“互动”和“反馈”,在网络课程中的效果并不是太好。所以在坚持了三个多月之后,我又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境地,从“明天再上吧”变成“周末再上吧”,之后终于变成了“后会无期”。

不过网络对我的自学之路也不是没有帮助,凭借“有机会就学”的指导思想,我在校园论坛找到了许多“好东西”——日语角、中日友好交流等活动。每一次有活动,我就第一时间报名。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的日语有了飞跃式的进步。

自学第二法:靠网络

大三的第一学期,一个让我的日语水平大幅提高的机会出现了。

那时候,学校开了一门日语选修课,我眼疾手快地抢到了一个名额。虽然每周只上一个多小时的课,但我收获了一个说话特别温柔的日语老师和几个一起学习的小伙伴。

日语选修课上,老师要求我们读一篇课文,我认真准备后,自认为完美地读完了课文。老师却说:“你的单词发音都很准确,读下来也很流利,但总觉得有些奇怪,感觉还是像英语。”虽然有些沮丧,但我也不气馁,此后追日剧时,都会刻意模仿剧中主角说话的口型和发音方式。期末,我们又需要读课文时,老师说:“你的发音现在蛮有日语的感觉了。”

因为都喜欢看剧,我跟班里的几个小伙伴会在下课的间隙讨论最新的日剧。你一句我一句,我已潜移默化地积累了不少日语词汇。之后,我还被小伙伴们拉去学校的日语专业课上,偷偷坐在角落里,蹭听蹭练日语。虽然跟不上专业课的进度,但我们至少知道了不少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

自学第三法:蹭选修

早上,赶着去上选修课,了解最新的课程内容;下课了,经过告示墙,看看相关讲座的海报信息,第一时间报名抢票;中午,打开校园论坛,发出关于新知识的解读帖;下午,泡在图书馆,阅读感兴趣的书籍;晚上,参加论坛组织的活动,将学习的心得与伙伴们分享……这是我在大学校园的日常。得益于大学校园内各种得天独厚的学习资源,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趣。

回到我最初学日语的原因,我的这次日语自学之路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意外之旅”,而是“兴趣+折腾+资源=收获满满”。满是“宝藏”的图书馆、百听不厌的名家讲座、林林总总的选修课、四通八达的校园网络……在百宝箱一般的大学校园里,只要我们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多用心寻找,这些特别的学习资源,其实就在身边。

猜你喜欢
日剧大学校园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日剧为何难吸引中国人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日本物哀文化的现代表达及传播——以日剧《昼颜》为例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