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动物模型分析

2017-08-10 07:15项丽玲苗明三王灿张梦飞方晓艳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14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物模型

项丽玲 苗明三 王灿 张梦飞 方晓艳

[摘要]基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目前现有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模型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整理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各个动物模型的优缺点、中西医诊断标准以及临床症状吻合度,进一步提出相应动物模型的评价思路及改进方法。而且还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物模型虽然造模方法比较多,但不能很好地反映该病的短暂性、可逆性、反复发作性等典型特征,与临床病症特点差异较大,且缺少对该动物模型造模成功与否的合理的量化标准。通过利用现有的单因素动物模型相结合,建立与临床病症相结合的、更接近人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典型症状的复合动物模型,复制出能更加吻合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建立合理的模型量化标准,体现其中西医病因,完善一套系统完整的模型评价方法,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物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病症; 动物模型

[Abstract]Based on the clinical symptom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the existing models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odel,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clinical symptoms compliance were analyzed to put forward the evaluation method and improvement method of the corresponding animal model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many modeling methods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but they can not reflect the transience, reversibility, recurrence and other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clinical symptoms Moreover, there is lack of reasonable quantitative criteria for the success of the animal model By combining the existing single factor animal models, a composite animal model that w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was established to replicate an animal model that was more compatibl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symptoms It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th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imal models to establish reasonable quantitative standards, reflect the caus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ymptoms and improving a series of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model evaluation methods

[Key words]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clinical symptom; animal models

短暫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临床常见的、可以控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一直以来有关TIA的定义不断在变化,传统TIA的定义是指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症状和体征在24 h内完全消失。2002年Albers等[1]提出新定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小于1 h,且无急性脑梗死证据。2009年修订后的新的TIA定义为: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未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2]。TIA新诊断标准更强调神经影像学检查,不再强调缺血症状的持续时间。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临床价值大的特点,有利于临床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3]。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病机

11西医病因病机目前有关TIA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有微栓子学说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学说、脑血管痉挛学说、血液学异常学说、血管的机械梗阻等,TIA机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微栓子学说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学说[4]。以上几种机制往往同时起作用,血管痉挛可使血管狭窄,从而导致狭窄远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脑血流量下降,在病变血管的供血区,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5]。血液学的异常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可以增加血流的阻力,其中微栓子堵塞血管及动脉血管壁病变导致血管狭窄或梗阻是最直接的机制,其结果是导致病变血管远端血流量下降甚至血流中断[6]。

12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TIA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食失节、或外邪侵袭等触发,引起脏腑阴阳失调,内风旋动,夹痰夹风,横窜经脉,从而反复出现短暂性或一过性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謇涩,目偏不瞬等症状[7],并最终导致中风病的发生。《素问·评热病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段意为气虚、肾虚等正气亏虚是中风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从古至今各医家所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理基础的认识大体是以为本虚标实,肝肾亏虚、气虚血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两者互为因果。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点分析

21西医诊断标准TIA核心症状主要包括:发病突然,无

预兆;患者脑部或视网膜出现局部缺血现象;发病持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4 h;发作后恢复完全,无任何的遗留症状;病情反复发作[89]。以下症状单独出现不能诊断为TIA,2个以上同时出现或合并有上述①~⑥的症状时可认为是TIA。除以下常见症状外,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TIA还可表现有精神、意识障碍、偏身投掷或偏身舞蹈样动作等临床表现[10]。以下参照《中华医学会缺血性脑卒中和TIA中国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见表1。

22中医诊断标准中医没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名,该病归属于中医学“眩晕”、“中风先兆”、“头痛”、“目眩”等病证范畴[11],目前对该病的辨证分型及诊断标准研究甚少,多属于属定性判断。肝肾阴虚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致病之标。所有辩证分型是依据其中医病机来分。TIA存在气虚、气滞、痰浊、血瘀、阴虚和火热等证候要素,有单一证候要素、2个或3个、及3个以上证候要素组合类型[1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具体辨证分型见表2,结合证候临床表现,拟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见表3。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物模型分析研究现状

31模型动物的选择常用于TIA模型的一般选用与人体结构、功能、代谢及疾病特征相似的动物,有大鼠、小鼠、沙土鼠、家兔、树鼩、猫、狗、猪、猕猴、松鼠猴、短尾猿、狒狒、猩猩等[13]。其中大鼠、小鼠、沙土鼠应用最多,一般選择雄性动物。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选择啮齿类动物作为研究对象,鼠的脑血管解剖接近人类,血管性损伤部位恒定,存活率高,重复性好,更经济。常用品系Wistar大鼠,SpragueDawley大鼠,Fischer334等;沙土鼠缺乏后交通动脉及基底动脉环,两侧大脑供血相对独立,阻断一侧或两侧颈总动脉即可复制效果明显的同侧或双侧脑缺血模型。

32造模方法及临床吻合度现代TIA模型造模方法多采用有创性阻断脑血流,造成全脑缺血或局灶性脑缺血,再回复灌注。目前现有的TIA动物模型复制方法比较少,基于上述学说研究已有的动物模型见表4。

33观察指标TIA动物模型观察的指标通常有以下几类:第一,脑部平均血流灌注量:造模后由于脑部短暂性缺血,平均血流灌注量显著下降。通过检测缺血前后脑膜微循环平均灌注量,计算灌注量下降百分比。第二,血液流变学:TIA模型造模成功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有所升高。第三,生化指标:①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IL8,IL10,NO及NOS等;②神经营养因子:GDNF,BDNF等;③能量代谢:ATP;④细胞

4讨论

在近年来的动物实验当中,由于TIA典型的临床病发特征大多都是短暂性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反复发作的,这些都是脑梗死的前兆[19]。现有的TIA 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多种多样,无法准确揭示人类TIA的病因,病理生理及生化等方面的变化,仍与临床中的多种类型的病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这些典型症状,只能单方面体现出TIA某一个类型的临床病症。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是根据不同实验动物的脑血管解剖生理学特点,反复短暂性夹闭相应脑动脉造成短暂性全脑缺血。但这种暂时缺血模型广泛地影响各个脑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局灶性、短暂性和反复发作性的TIA模型。局灶性短暂性脑缺血模型与全脑缺血模型相比,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较为接近人TIA的发病情况。由于MCA是人类TIA高频病发部位,因此阻断MCA造成的脑缺血模型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其中开颅法与人类缺血性卒中的病理学改变较为接近,但开颅手术创伤较大,难以制作较长时间的反复TIA模型,虽然在理论上可用此方法制作TIA模型,但目前几乎不用开颅法制作TIA模型。过氧化物诱导法具有非侵入性、易重复,更接近于人类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对研究脑缺血的病因和病理学改变之间的联系具有重大意义。

线栓法已在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是目前最好的一种无需开颅即可观察再灌注损伤的急、慢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临床症状变化,但手术技术要求极高,且该模型实质上是一种栓塞性卒中,与人类常见的血栓形成性卒中仍存在差异。以上所述的各类型的模型均存在一定的优势和一定的局限性。

在研究TIA动物实验时,应选择比较符合临床病症的模型,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利用动物模型判定某些治疗方法和药物的效应。理想的TIA模型应该具有无创性、局灶性、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反复发作等特点,并且应该可靠、简便和可控,与人TIA相似。在今后的TIA模型造模方法中,应注意外观指标和病理、生化指标的结合。TIA动物模型多采用单一因素造模为主,而人体疾病是在内外环境、饮食、情志等诸因素作用下,发生病理改变而出现的以某一脏腑组织病变为主的综合证候群,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单因素的动物模型相结合,结合临床病症,建立与临床病症相结合的更能反应人类TIA各种症状的复合动物模型,进而建立与动物模型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建立合理的量化标准。今后的TIA模型造模方法也可以向中医领域进行扩展,开发出符合临床各种证候特点的某一证型模型,如血瘀合并短暂性脑缺血模型,此模型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创建与临床复合病症有高吻合度的优势,充分认清TIA的中医“血瘀证”病因病机并利用现代医学方法创新复合模型。

[参考文献]

[1]Albers G W, Caplan L R, Easton J D,et al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proposal for a new definition[J] N Engl J Med, 2002, 347: 1715.

[2]Easton J D, Saver J L, Albers G W, et al Definition and evaluation of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 Stroke, 2009, 40:2276.

[3]Prabhakaran S, Chong J Y, Sacco R L Impact of abnormal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results on shortterm outcome follow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 Arch Neurol, 2007(64):1105

[4]Izenberg A, Aviv R I,Demaerschalk B M, et al Crescendo transient Aura attacks: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mimic caused by focalsubarachnoid hemorrhage[J] Stroke,2009,40(12):3725

[5]張剑文,李海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血管本身病变多因素间的相关性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5):5392

[6]刘道中 短暂性脑缺血频繁发作与颅内外血管病变的关系[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7):63

[7]杨琼芬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证治述要[J] 中国民间疗法, 2014(10):70

[8]黄维,毕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新进展[J] 中国卒中杂志, 2014(10): 874

[9]Dutta DipankarDiagnosis of TIA (DOT) scoredesign and validation of a new clinical diagnostic tool for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J]BMC Neurol, 2016, 16(1):20

[10]杜娟,蔡艺灵,吴铮,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与病变血管及侧支循环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8):401

[11]杨琼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证治述要[J]中国民间疗法,2014, 22(10):70

[12]薛晶,邱勇,彭潇,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 2016(6): 1046

[13]刘盼功,杜洋,赵晓峰,等脑缺血动物模型动物选择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9):2372

[14]Miao M, Jia J, Tian S, et al Effects of trumpetcreeper flower total flavone on mousetiamodel[J] Basic Clin Pharm Toxicol, 2015, 117(1): 15

[15]乔靖怡,张小磊,王灿,等短暂脑缺血动物模型及特点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748

[16]焦东亮,倪秀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动物模型[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0):783

[17]贾佼佼,白明,苗明三基于脑缺血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分析[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5,26(3):416

[18]李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6): 689

[19]孔晶晶,王默力 TIA 进展成脑梗死的脑梗死模式和血管病变特征[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27(10): 906

[责任编辑张宁宁]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物模型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复制实验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观察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ABCD2、ABCD3—I、ABCD3—I+HCY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应用的比较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