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分析

2017-08-11 00:07张江北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3期
关键词:悲剧美的日本

张江北

摘 要:“以爱为生,因爱而死”是日本情死作品的主题之一,本文致力于研究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悲剧精神的分析,从日本的精神矛盾为研究出发点,探究了日本地理形态对日本人性格造成的因素,并结合对古代和当代的日本情死小说的分析,展示了悲剧精神的美。

关键词:日本情死作品;悲剧精神;地理形势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1

1.日本民族精神的矛盾

(一)既珍爱生命又崇拜死亡

古代的日本人并不认为自己是一种多高级的物种,他们觉得自己是跟其他物种没有什么差别,万物平等,人类并没有什么特权。人就跟深林的植物一样,有繁盛,有枯萎,并且在不停地轮回。日本是一个多山多树的国家,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当时的人文产生了很多的影响。在当时日本文学中,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日本的文学作家通过参透大自然,联想到了一切生物的命运,面对多山多灾(例如火山,地震等)的情况,日本人产生了一种宿命式的生死观,面对死亡的来临,他们没有对其他事物表现过多的牵挂,他们无奈,显得十分的凄凉。

在日本有一种说法叫现世和隐世。现世是指目前的生活状态,是能够亲身体会到的。而隐世却是一个相反的概念,是人不能体验到的另外一种生活状态。对于多灾多难的日本人民来说,隐世是一种不可能达到的生活境界,因此,他们更倾向追求现实,在有限的生命里过好每一天,及时享乐。古代日本有一种武士,他们不畏惧死亡,甚至有点崇拜死亡,在当时的神道思想的熏陶下,更是崇尚人本无能说。生死无常,对死要有勇气和执着,这种武士的精神在当时的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形成了当时日本人基本的性格所在。

(二)可以忍受也可以爆发

曾有当地的学者把日本人的性格比喻成了台风,台风来临之时,一片天昏地暗,台风过后,一片祥和寂静。这种性格其实是跟日本的地理形式有关,频繁的地壳运动,导致了地震和火灾的发生,日本人的能力不足以抵抗天灾,只能默默忍受着灾难带给他们的伤害。但是在某些自然环境较为友好的地方,他们可以进行改造反抗的,他们又能有所动作,一旦反抗,必然是激烈的。在这种地理环境带来的矛盾中,形成了日本人情绪化的性格。

2.日本古代文学中的情死悲剧

(一)情死悲剧的分类

在日本古代文学中的情死悲剧打给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悲剧人物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顽强斗争。第二类是当外部矛盾陷入命运中,在两难的抉择下造成了悲剧的发生。第三类是前两类悲剧的综合,属于综合性。三种类型的主人公都是悲剧命运的牺牲品,尽管他们不畏惧悲惨的命运,顽强地做出过反抗,但是最终还是被命运所埋没。在日本情死小说里面,这些悲剧人物都是伟大的,他们可以忍受平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先人们展示了顽强的意志力,即使到了最后死的一刻都不放弃反抗。

(二)情死悲剧中的美

日本古代情死悲剧中,向读者展示了美的存在。主要体现在,第一悲剧精神的美,悲剧主人公面对变故都能勇敢做出斗争,体现了敢爱敢恨,用于挑战的崇高精神。第二多疑会面结束的凄美,日本情死悲剧中多以毁灭为结局,人物的情爱关系因不畏惧死亡而达到了美的最高境界。第三是即美也哀的故事感慨,悲剧人物在生命结束之时,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角色美的感受,还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哀伤,在死的那一刻,超越了生死的概念,给人们带来了震撼。

3.日本当代文学中的情死悲剧

在日本当代的情死悲剧中,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展现“好色”的角度上,形成了性爱主义文学,展现了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思想。现代情死悲剧是古代情死悲剧的延伸,主要体现在展示美的方面上。

(一)悲剧人物的美

日本古代的情死悲剧男女主人都是来自不同阶级的,受到封建思想的压迫,通过毁灭的方式来追求真爱。在现代文学中,悲剧人物更具有理性,在受到封建制度的冲击下,尝试着去改变,去反抗,但最终还是走向了自我灭亡的道路。

(二)悲剧冲突的美

情死悲剧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了伦理道德上的冲突,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比较倾向对人物的内心进行描述,讲述主人公试圖反抗,但受到了现实中伦理的打击,尽管在某种意义上,反击的胜利出现昙花一现,但最终还是被埋没了。

(三)结局多为哀美

在日本情死小说中,能够体现到只有在真正理解到死亡的意义后,才真正体会到了生存的价值这个道理。在作品中,有的女性尽其所能去理解生的意义,有的男性为爱而死,他们都在毁灭的瞬间,体现到了真爱,看到了世间上最美的生命,成就了最崇高的美,令人向往的美。

结束语:

日本情死小说是反映了人们在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抗思想,在悲剧中的主人公总要受到一定的苦难,但是他们没有屈服于苦难中,而是选择自我追求,发起反抗,即使最终走向了死亡,但是那种崇高的精神和美影响着当时社会上的一代人。

参考文献:

[1]丁瑞媛.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理论建构与历史演进[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02):232-243.

[2]张莉. 多向的思维 新颖的理论─—《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96.

[3]赵蕾. 论弥尔顿《失乐园》对奥维德诗歌的借鉴之道[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03):101-108+132.

[4]夏中义,曹谦. 朱光潜美学的“照着说”与“接着说”——以《悲剧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为例[J]. 学术月刊,2006,(10):88-94.

猜你喜欢
悲剧美的日本
伟大的悲剧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黄金时代》日本版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