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2017-08-16 07:56陈志明
中国铁路 2017年7期
关键词:分摊工作量财会

陈志明

(中国铁路总公司 办公厅,北京 100844)

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陈志明

(中国铁路总公司 办公厅,北京 100844)

基于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并伴随铁路改革不断深化的现实背景,探讨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相关问题。在阐述铁路运输企业开展分线成本核算作用的基础上,指明新形势下铁路运输企业开展分线成本核算的具体工作体现,基于信息化手段构建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模型;通过业务规范分析,对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系统进行功能设计。研究表明,开展分线成本核算提高了企业核算的精细化程度,可为新形势下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与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成本核算;核算模型

0 引言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产业结构升级、供给侧全面改革的新时期,铁路运输企业正面临着大宗货物运输需求量下降,收入增长空间有限,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新线交付、移动设备占用成本增加的困难局面[1],迫切需要通过建立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深挖客货运输上下游,优化资产管理与经营,深化并细分业务范围,从而实现全面绿色增收。铁路运输产品是为旅客和货物提供的位移服务,提供服务会耗费资源,从而形成铁路运输成本[2]。从近几年情况看,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主要存在管理范畴过窄、观念与措施落后、成本管理及成本信息技术不系统等问题[3-5]。因此,在新形势下铁路运输企业如何优化成本控制、建立分线成本核算模型以准确核算铁路各条线路盈亏情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3年7月出台的《财政部对中国铁路总公司国有资产与财务监管暂行办法》中明确指出,新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应该建立全新的成本核算机制,即铁路运输企业公益性与经营性运输、运行线路单独核算的运作机制。为此,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总公司)组织开展了分线成本费用核算问题研究,2014年初,总公司印发《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暂行办法》[6]。分线成本核算是在现有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以现有统计工作量为依据,以独立核算单位为单元,将运输成本费用以线路为归集对象,按照不同线别进行核算。

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需要大量的生产统计及基础台账的工作量信息,核算结果及基础信息需要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总公司、铁路局,并根据需要快速生成各类分线成本核算报表,这些工作无法完全通过手工完成,必须借助信息系统来完成。为更好地发挥信息系统在分线成本核算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关数据、硬件和网络资源共享,满足分线成本核算的各种需求,建立一套胜任新挑战的分线成本核算系统就成为目前铁路财会信息化建设一项亟待解决的工作。

1 作用分析

面对大物流、大数据以及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全新形势,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必须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也是铁路系统改革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有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成功规避相关风险;另一方面能够增强风险的管控能力,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分线成本核算的本质是:根据线路的不同,将铁路成本费用数据分别进行核算。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充分利用既有资源减少费用支出

分线成本核算系统采用与会计核算系统相同的技术架构,会计核算系统将在信息共享、字典管理和数据处理方面对分线成本核算系统进行支持,这样既能保障分线成本核算系统快速、高效的开发建设,又充分利用了既有资源,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费用支出。

1.2 有利于提高成本核算精细化程度

以往使用的成本核算方式,仅按照会计科目进行分类核算,而分线成本核算,创新地将按线路核算的方式与既有方式结合,使成本核算更加精准细致,有利于节约、控制成本费用。

1.3 为财会系统数据集中提供有益探索

分线成本核算系统采用总公司集中部署、集中存储的方式,为后续财会数据从铁路局层面集中到总公司部署,在服务器、网络、存储、管理和应用等方面提供了前期探索经验。

1.4 有利于提高财会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了总公司对标准字典的统一维护机制,制定了字典变更申请、审批、发布的管理流程,有利于总公司统一规范管理,提高了财会信息化管理水平。

总之,分线成本核算满足了财政部对总公司提出的建立公益性与经营性运输、线路单独核算机制的要求,通过计算分线盈亏信息,可为企业管理层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为提高铁路成本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2 工作体现

2.1 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核算管理

(1)细化和完善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办法。按照目前《铁路运输成本核算规程》,铁路运输主营业务成本按类别分为旅客、货物、行包运输、基础设施以及其他成本5类。成本项目按要素分为工资、材料、燃料、电力、折旧、外购劳务及其他。为满足分线成本核算要求,提高分线核算基础数据的可比性,按专业管理的要求,结合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构成特征,将基础设施成本及其他成本按机务、工务、电务、通信、车辆、供电、供水、运输辅助单位、管理部门等进一步分解细化,对成本项目要素中的其他项目也可细化分解,增加工资附加费、维修费等,并严格根据大类别设置统一的编码,以满足不同铁路运输专业化企业根据生成的分类数据选择成本分摊核算方法。

(2)进一步统一和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在细化成本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会计科目设置,将能够直接归集到某条线路的成本费用单独设置明细科目,并严格按照铁路各行业设置统一的分类编码,方便账上取数。通过统一和细化会计科目设置,各基层单位将能够直接归集到某条线路的成本费用通过账上取数的方式生成并直接归集,将直接归集的各线成本费用与待分摊的成本费用分开,能进一步提高分线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并能有效避免无法归集到某一科目的轧压成本。

2.2 合理确定分线成本核算分摊方法及工作量

(1)严格按照费用明细项目选择分线成本核算分摊方法。总公司根据各铁路运输专业化企业费用明细项目制定明确的分摊核算方法,各基层站段要在规范账务处理的基础上,根据每一明细项目,结合自身判断,选择适用的分摊方法,这需要核算人员在进行分摊核算时认真细致,避免出现因分摊方法选择不当造成成本费用分摊不当。

(2)准确获取分线核算工作量。目前确定的分线核算工作量既包括每月变动较大的不同线路旅客、货物、行包到发数量和机车走行公里,也包括每月变动不大的各线营业里程及延展里程、各线房屋建筑物和供暖面积等。分线核算工作量的准确获取需要总公司、铁路局、各基层站段配合。总公司负责全路每月工作量的公布,各铁路局要组织计统处、工务处、房管处等相关处室,每月公布统计的工作量,各基层站段负责统计应由本单位获取的工作量。

2.3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分线成本核算系统

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应将分线核算子系统与账务处理、会计报表子系统有效结合,实现关联取数。目前的分线成本核算子系统可以从账务处理子系统中获得每个核算单位当月成本费用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工输入直接列入各线成本,对无法直接列入某条线路的成本费用,输入相应比例计算出各线应分摊的成本费用,这个分摊核算过程和比例的确定需要财务核算人员计算并手工输入,计算过程繁琐,且手工输入出错的几率相对较大。可通过升级分线成本核算系统,构建分线成本核算模型,简化人工计算过程,有效降低出错几率。

(1)在会计报表中通过取数方式获取有关成本费用数据直接列入各线成本。目前在会计核算子系统中,季报需要编制的铁路运输成本明细表在各基层站段会计科目、要素设置规范的前提下,通过设置取数公式的方式从账务处理子系统中直接获取数据,运输支出总表根据铁路运输成本明细表取数生成。假设在分线成本核算子系统中制定统一的报表格式,将直接列入各线成本的数据直接从账务核算程序中取得,这需要进一步规范成本核算管理,细化和统一设置会计科目,对有些成本会计科目要统一设置到二、三级甚至更细,编制统一的编码,这项工作初始操作时比较繁琐,但初始的基础工作操作完成后能够避免每月从报表中手工输入大量数据,减少出错的可能性。此外,可以通过设置公式获得待分摊费用,在一张报表上的每一科目总成本费用、直接列入各线成本费用通过账上取数获得后,通过计算可获得待分摊费用。

(2)利用模型分配核算待分摊费用。采用将待分摊费用设置输入工作量等参数的方式,简化财务核算人员的工作量。在分线成本核算子系统中建立模型,输入工作量后自动计算出各线路所占比例,或将工作量报表采用统一格式,将从统计程序中导出的工作量数据直接导入到分线成本核算子系统,系统自动计算出各线路所占比例,以此计算出分摊到各线的成本费用金额。

3 模型构建

3.1 基本思路

分线成本核算系统的关键是分线成本核算模型,该模型由总公司按年度和部门制定,包括直列模型和工作量分摊模型。其中,直列模型又细分为单位直列模型和科目直列模型。一般对于只服务一条运营线路的控股合资公司适用分线成本核算单位直列模型,通过对控股合资公司对应线路进行设置,将所有成本费用直接归集到一条线路。科目直列模型在年初开设科目时,各单位根据需求,按照F+线路编码的方式设置明细科目,分线成本核算系统判断明细科目中是否包含F+线路编码作为是否直列的标记,分线成本核算系统获取数据时自动归集到相应线路上。工作量分摊模型关键字段包括部门、期间、科目、工作量项目。针对不同部门的所有成本科目进行逐项分析,按照《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暂行办法》要求,依据分线工作量,将运输成本费用分摊核算至不同线别。总公司统一设置未对应科目(科目号为6000),用来归集各基层单位未按总公司规范设置的非标准科目的核算信息,未对应科目的分线模型采用各部门默认的分线模型。

基于《铁路运输分线成本核算办法》的规定,结合各线路实际完成的运输量,将运输成本分摊至不同运行线路并进行单独核算。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见图1。

3.2 具体步骤

模型的设计遵循柔性原则,可根据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全路统一配置分线成本核算模型,并由财会基础信息大数据平台及时发布,能够有效保障总公司对分线成本核算模型定义与修正的统筹管理。构建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模型具体包括以下5个步骤:

(1)分线成本核算模型依据所在部门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2)明确所在部门直接列支科目的具体范围。

(3)依据分线核算的具体细化要求,有针对性的根据每个部门所处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分线成本核算模型。

(4)基于科目的具体内容与基本性质,通过分析从业人员的习惯操作方式,对科目进行详细分组和归类,从而构建每个部门的成本核算模型。

(5)针对特殊科目进行特殊模型配置(含直列科目)。

在完成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模型构建后,系统仅需要对科目模型进行简单的优化配置,就可以适应不同种类的业务需求,从而依据统计工作量和会计核算2类数据信息,就可以自动直接生成分线成本核算数据。

图2 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系统总体架构

图1 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

4 系统功能设计

4.1 总体架构设计

分线成本核算系统设计与构建的主要依据是铁路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其构成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管理、上报收审、分线模型管理、查询分析、分线成本核算、分线报表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维护8个模块。分线成本核算系统从数据共享平台获取会计核算和统计工作量等数据信息资源后,会自动实时寻找核算所需的标准字典。共享平台通过与其他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进而共享相关数据信息,首先保障成本核算系统的使用,后续功能将根据需求逐步完善。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系统的总体架构见图2。

铁路财会公用基础信息平台为分线成本核算系统提供集中维护机制,它能够实现分线成本核算系统标准字典的变更、维护、审核、发布等管理流程,后续的集中维护机制将会进一步在其他财会信息系统中实现。

4.2 研发步骤

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系统的研发包括项目启动、需求分析、系统实现、系统实施、系统维护5个阶段(见图3)。

在项目启动阶段,召开项目启动会议,确定项目小组成员,制定项目范围、目标以及总体计划等;在需求分析阶段,通过收集并分析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出具体方案;在系统实现阶段,主要完成系统的详细设计、编码,由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测试小组,对系统软件进行集中测试,测试通过后发布软件产品及使用手册;在系统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系统的安装及调试,对用户进行培训指导,及时解决系统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成用户验收确认,实现各铁路局的推广使用;在系统维护阶段,主要工作是进行项目的日常维护,做好维护记录,及时解决用户反馈的问题。

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系统的研发可以分2期来实施:一期工程是通过研讨形成系统的总体方案;二期工程是建成分线成本核算系统,包括分线报表的分析功能,实现分线成本核算二期功能。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系统的分期研发规划见图4。

4.3 系统功能

根据对财会信息共享平台功能扩展及对财会公用基础信息平台功能完善的基本要求,分线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兼容了财会信息共享平台和公用基础信息平台的扩充功能,以自底向上的模式对财会信息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同时,结合分线成本核算系统构成的8个模块,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1)财会公用基础信息处理平台主要扩充了标准字典维护功能、字典变更管理功能、字典一致性核查功能、标准字典配置功能、字典一致性控制功能以及字典维护依据管理功能。

图3 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系统研发步骤

图4 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系统的分期研发规划

(2)财会信息共享平台主要扩充了基础台账变更管理功能、生产统计数据导入功能、基础台账收集管理功能、共享字典管理功能以及生产统计数据签收功能。

(3)系统维护主要根据财会公用基础信息平台对分线成本核算所需的线路字典、单位字典、分类科目字典以及各类对照关系进行管理。

(4)分线模型管理主要包括分线测算模型管理、分线模型维护、分线模型调整以及分线模型发布功能。

(5)基础数据管理是指系统对所获取的多种数据进行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6)分线成本核算功能是系统根据模型与工作量的具体数据完成分线成本核算。分线成本核算完毕后还需进一步审核,以确保核算完整、应用准确。

(7)上报收审功能是指基层单位分线数据审核通过后上报上级单位,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上报的数据再次予以审核确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8)分线报表管理包括报表定义、生成、审核、上报、汇总等一系列功能,依据分线成本核算的特点为其提供服务,并按照需求生成季度分线报表。

(9)查询分析主要包括分线查询、历史查询等功能。

(10)系统监控主要用来实现数据版本监控功能、操作日志监控功能以及系统程序版本监控功能。

5 结束语

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系统研发分为一期、二期2个阶段。一期系统已于2014年6月完成,在全路运输企业全面推广,系统运行正常,达到了预期设计要求;二期系统已于2016年9月完成,在全路运输企业全面应用,系统运行良好,标志着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系统已基本建成。该系统创新地引入按线路核算的方式,将核算的精确性提升到了新高度,可为铁路运输企业高层决策者制定科学决策与战略选择提供可靠、详实的数据支持。铁路改革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不断探索的过程。实行分线成本核算对铁路运输企业深化改革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能够为促进铁路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王妮.浅析新形势下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J]. 财会学习,2016(19):126.

[2]邹美凤,于富生.公益性业务成本核算:以铁路运 输企业为例[J].财会通讯,2015(5):66-68.

[3]许开华.关于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探讨[J]. 铁道经济研究,2014(2):31-34.

[4]张华.浅析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J].财会学习, 2017(5):117.

[5]武剑红,马明,武晓明,等.从国际比较探讨中国 铁路运价改革方向[J].中国铁路,2016(3):1-6.

[6]王娜.基于铁路运输企业分线成本核算的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5):283-284.

责任编辑李凤玲

On Cost Accounting of Individual Railway for Railway Transport Company

CHEN Zhiming
(General Ofce,CHINA RAILWAY,Beijing 100844,China)

The issue of cost accounting for individual railway is put forth under such backgrounds that macro economy of China is entering the new normal, the industria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faces new circumstances and the railway reform goes deeper. Based on the meaning of cost accounting for individual railwa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for railway transport companies to build a model of cost accounting for individual railway via ICT means, the paper also makes the function design for the cost accounting system. Research shows that cost accounting for individual railway can refne enterprise accounting and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market reform and decision making for railway transport companies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railway transport company;cost of individual railway;cost accounting;accounting model

F532.5

:A

:1001-683X(2017)07-0034-06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17.07.034

2017-05-17

陈志明(1971—),男,会计师。

E-mail:chenzhiming1971@163.com

猜你喜欢
分摊工作量财会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作量多源线性估算方法仿真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山西电网调峰补偿分摊机制研究
A商业银行成本分摊方案设计
考虑满意度的两阶段DEA固定成本分摊方法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实验室工位考勤管理软件设计
日媒称联合国维和出钱 中国超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