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三大力量

2017-08-16 21:43张英伟
中国扶贫 2017年16期
关键词:执纪问责监察

张英伟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厚植执政基础的民心工程,事关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和中国人民的承诺。当前,针对扶贫工作领域的一些秩序失范现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强调,“脱贫成效让群众认可,经得住历史的检验,确保党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扶贫工作从“三西扶贫计划”开始,历经“八七扶贫攻坚”,到今天“精准扶贫”成为时代强音,奏响亿万心弦共鸣之感,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对于基层扶贫中的秩序失范现象,监督执纪工作者要紧迫提升“四个意识”的引导力,切实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行动力、积极拓升“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号召力,将中央重托、人民期待、区域发展融会贯通,完整落实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要树立“四个意识”的引领力

“四个意识”是各级党组织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辨明大势、谋事创业的重要遵循,对扶贫领域监督执纪更是具有关键的引领作用。面对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甚至侵害群众利益的种种现象,执纪和监察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能为党分忧,守住立场,同时拉长耳朵、瞪大眼睛,让扶贫工作队伍必须整体保有清醒的政治头脑,提醒其扶贫工作要求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由此确保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民本方向;要以宏阔的大局意識,理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方略,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格局中的特殊重要意义,因此面对扶贫工作中的公共问题,乃至公众情绪、个别质疑,要主动活血化瘀,对接扶贫工作中的现实和矛盾,保证扶贫工作的监督全面、执纪到位、教育优化;要以坚定的核心意识站稳政治立场,以执纪监察保证党中央的决定和部署在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政令畅通,同时要引导党员干部在领会扶贫工作大局上下功夫、在辨明脱贫攻坚大事上下功夫、在协同全面小康大势上下功夫,在问题发生的时候准确传递中央精神,以保证扶贫工作队伍充分领会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根本意义;要以敏锐的看齐意识形成坚强的战斗力,看齐意识对执纪监察工作者的关键要求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向党的扶贫工作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各项全面小康的决策部署看齐,从当下扶贫工作面临的挑战和考验来看,看齐意识关键要求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扶贫工作的各种政治生态,针对扶贫工作协同主体的多元化、群众诉求的多元化、利益要求的多元化,执纪监察队伍要驾驭好纷繁复杂的工作局面,对党性观念淡化、思想信念动摇、政治立场偏失的党员干部,加强执纪或教育,落实“四种形态”,引领扶贫工作队伍持续健康地、充满活力地将全面小康事业推向前进。

二、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行动力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扶贫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必须把握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紧扣新时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工作重点,针对扶贫领域秩序失范现象,提高聚焦能力,偏离了工作的中心大局,结果将舍本逐末,导致发展目标的错位。王岐山同志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检查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情况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贯彻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和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到基层去、落实在行动上,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王岐山同志为当前扶贫工作的监督执纪问责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方法。扶贫工作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提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才能解决思想解放的内在机理,从而以坚定的政治立场面对当前的问题,只有具备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以内生的工作动力面对复杂工作局面,妥善全面解决问题。而对扶贫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必须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系因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能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持续科学开展提供力量源泉。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长效行动目标,解决扶贫领域的廉政问题是凭借、是保障,但非目标,这一保障的长效目标在于严格依据党纪国法,坚决根除扶贫领域的各类腐败问题,破除一切妨碍扶贫开发事业的腐败现象,从而与扶贫工作队伍一道,以超强的行动力贯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而全面深化改革则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提供着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从而保障执纪监察队伍自身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根除扶贫领域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全面依法治国是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行动保障,执纪监察队伍要以法治的思维深入脱贫攻坚主战场,以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解决各类秩序失范问题,并着眼未来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纪工作队伍;全面从严治党则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指明了行动路径,党员干部作为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要主体,只有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有效克服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在扶贫工作中的严明贯彻,带着信念、带着情怀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还要积极拓升“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号召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扶贫开发工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不仅是因为事关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更是在更宏阔的视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涵:因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息息相关。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不仅是具体的履职行为,更要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对扶贫工作的保障,系从细微行动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常性尽职、系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涓涓贡献、系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添砖加瓦。因此,执纪监察队伍要引导从事扶贫工作的党员干部,从宏阔的历史视野认识杜绝侵害群众利益核心要义,理解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执政意义,要让干部和群众不仅为我们党带领人民将要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更要深刻明晰取得这些成就的力量之源和成功之道,从而以“两个一百年”为号召,使扶贫工作队伍激情与梦想长存,决心和勇气恒在,在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横下一条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因私利而损公、不因小我而忘国,记住脱贫攻坚的荣光永远在前方。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这一论断,扶贫工作为国家发展书写着一篇篇奇迹般的华章,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地厚植着人民对党的信任。执纪监察队伍如何将这一信任拓往新的境界?王岐山同志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上给出了答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计利当计天下利,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要以政治勇气和执纪智慧,锲而不舍地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作为自身奋斗目标,才能使脚下每一步,都是通往扶贫事业胜利的新里程。

猜你喜欢
执纪问责监察
让事故问责生威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执纪不因事小而“散光”——不“大小统管”的执纪,就是对企图违纪者的纵容
执纪监督蒲城破解熟人圈
水政监察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
智慧监察“行稳”方能“致远”
独立设置“环保警察”促环境监察执法
江西:网上监察“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