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蔺县:“五带动”抓旅游扶贫

2017-08-16 09:24陈平
中国扶贫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古蔺古蔺县贫困村

陈平

古蔺县地处四川省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革命老区县,属乌蒙山片区。全县共有117个贫困村,93967贫困人口。近年来,古蔺县针对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多样等实际,充分依托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按照“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利益联结起来,把文化和内生动力弘扬起来”的基本思路,全力实施“五个带动”抓旅游精准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古蔺县正在创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大寨乡富民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

景区开发带村,把产业扶贫带动起来

实施规划倾斜,全县景区规划面积660平方公里,覆盖全县75%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项目倾斜,抓好“三个优先”即项目规划优先布局贫困村,项目实施优先落地贫困村,项目用工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017年,全县正在实施黄荆老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太平古镇景区、箭竹大黑洞景区、双沙“田园花镇、画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青龙洞景区、水口世界酒城宫度假区、二郎名酒名镇建设等多个重点旅游景区项目,覆盖20个贫困村,项目共雇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00人次。景区开发带动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关联产业发展,带动了数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通过将贫困村纳入景区管理,实行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发展,发展了贫困村的产业,培育了发展动能,为长期稳定脱贫奠定了扎实基础。

今年46岁的项子君是古蔺县箭竹乡团结村地道的苗家人,以前每月打工的1800元就是全家7口人的所有收入,生活十分贫困。

2015年10月,箭竹乡对大黑洞景区进行整体开发,项子君家就在景区内,一家人在当地政府的建议下开起了农家院。“政府投了很多钱,修路、建广场、改善环境,就连我的房子都给修缮了。现在开了农家乐,一天的营业额就抵得上以前一个月的收入。”项子君说。

乡村旅游带村,把内生动力培育起来

规划古蔺县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片,覆盖26个贫困村,争取国家各类项目资金1亿多元,用于提升大寨富民村、马嘶茶园村、马蹄马岭村等贫困村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实施“旅游+农业”扶贫项目,结合本地特色,在贫困村发展烤烟、牡丹、芍药、脆红李、椪柑、甜橙、桃等特色农业连片种植园,打造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实施技能带村,围绕乡村旅游主题,发挥旅游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开展餐饮、住宿、旅游服务等培训,带动贫困群众融入乡村旅游新业态,已培训2期300多人次,组织学习考察2次。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配置在乡村旅游产业链的适宜环节,引导他们通过土地流转、租赁、住房转让、参与合作社等方式享受旅游开发红利,实现有尊严的脱贫。

汉溪村的吴隆吉和老伴,还有村里的村民,每天都会把自家的蜂蜜、竹笋、老腊肉摆在通往当地名叫“神仙脚板”的旅游景区的必经之路上贩卖,并招揽住宿和吃饭的游客。这些村民的土地很多都已经租给或是流转给了景区,现在他们通过加入合作社利用房前屋后进行养蜜蜂或是搞特色养殖,不用下地干活,土地产出得到了补偿,然后再到景区贩卖赚钱,实现土地、产业双得利。

线路开发带村,把扶贫成果连接起来

实施经典游线+扶贫公路建设工程,通过旅游线路的打造把旅游资源不够丰富、发展潜力不足的贫困村串联到全县旅游发展的大局中,让这些贫困村群众也能享受到旅游扶贫的红利。大力提升扶贫公路等级,为沿线贫困人口改善基础条件,提供更多创业创收机会。2016年,县里陆续推出大黄荆生态旅游环线、大寨箭竹双沙马蹄马嘶农事体验自驾线、环赤水河探索发现自驾游线、长征丰碑红色旅游线、宗教朝圣之旅自驾线等5条县域旅游线路,串联全县贫困村达75%以上,直接受益贫困人口1万多户,间接帮扶数万贫困人口通过开办农家乐、民宿客栈及特色餐饮等增收。

古蔺县桂花乡场镇有一个叫石凤窝的地方,长69米的大石板上布满约80个动物脚印,这就是在目前亚洲发现的最长的肉食恐龙行迹,被当地人称为“神仙脚板”。古蔺县以此为契机,正在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寻龙记”也成为大黄荆生态旅游环线的亮点。汉溪村只有5户人家,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住在“神仙脚板”附近形成了“守龙人”。

2015年在政府协调和帮助下,汉溪村贫困户吴隆吉向银行贷款几十万元,将自己住了20多年的木屋重新装修成了具有15张床位的农家乐“福龙居”,并在县旅游部门的帮助下对房前屋后进行了整体的规划,让这个老木屋变成了掩映在竹林中的世外桃源。

产品开发带户,把利益链接建立起来

制定并实施《古蔺县旅游企业参与扶持奖励办法》,明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扶贫工作扎实的旅游企业,给予经济扶持、政策倾斜和荣誉奖励,鼓励旅游企业通过各种模式,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目前,古蔺已形成了以赶黄草、古蔺面、麻辣鸡、中药材、茶叶、蜂蜜、民族手工艺品及其他农副产品为核心的8大类旅游商品共12个知名品牌的旅游产品体系,姬三三麻辣鸡、红赤河古蔺面、神龙赶黄草等一大批古蔺本地旅游商品开始进入市场,走向全国。初步预计,全县将有1万多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殖业提供商品原料、参与旅游商品加工及销售等实现脱贫。

今年50岁的村民赖应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通过金融扶贫贷款加入了村里成立的中蜂养殖合作社,养了30箱中蜂,当年就收入了3万元。其余贫困户参与到了旅游区开发的特色产业“林下鸡”和“跑山猪”的养殖合作社,也赚上了旅游附带产业的红利。

节事活动带户,把文化扶贫培育起来

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名酒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节事活动,引爆旅游市场,拉动涉旅地区贫困户增收。古蔺县在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黄荆老林英雄会、箭竹苗家风情节、双沙菜花节、大寨踩山节等旅游活动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大寨吃新节、三道水梨花节、脆红李采摘节、马蹄椪柑节、马嘶茶文化节、永乐花灯节、古蔺美食节等重大旅游活动,实现了旅游节事活动月月有,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蔺体验。40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参与活动服务、旅游商品销售、特色餐饮及民宿等方式实现旅游增收。同时,这些节事活动,丰富了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活,提升了贫困人口的精气神。

2016年8月间,当地传统的“七月初三赶苗场”期间,短短一周内项子君家的农家乐营业额就有6万元,截至2016年年底,月平均营业额近5万元。

箭竹乡党委副书记刘小瑜说,“节庆营销”是一种新的尝试,现在看来是正确的。“今年的苗家风情节吸引了来自泸州、宜宾、成都、重庆、云南、贵州等地的游客约20万人次,仅5天时间,旅游直接收入就达1000余万元。其中,景区门票收入达120萬元,餐饮、停车、住宿收入600多万元,销售农特产品收入约5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按照古蔺县的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古蔺县旅游接待人次将力争突破1000万大关,旅游综合收入达100亿元,人均消费突破1000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30000个,带动城乡就业10万人,近5万贫困户将因此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古蔺古蔺县贫困村
古蔺县云贵高原中蜂保护区(省级)的建立情况
定制服务泸州银行助“古蔺麻辣鸡”拓展市场
书籍《古蔺花灯》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古蔺花灯
古蔺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出路
古蔺农商银行发放扶贫贷款35440万元
古蔺西部地区杉木育苗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