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保护之路

2017-08-16 02:06
中华儿女 2017年15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代表性文化部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推动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随着各级政府的努力与人们认识的提高,我国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当下,非遗保护与国家战略结合更加密切,如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计划、扶持戏曲政策、“一带一路”的非遗交流等,使得非遗保护更趋务实、更多样。那么,我国的非遗保护之路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与探索?

渐进式发展

20世纪中叶,政府组织文化工作者对部分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使许多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1979年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共同发起10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撰工作,至2004年底,298卷已经全部完稿,目前已全部出版。该项目保存了大量的珍贵艺术资源,这项工作被海内外誉为当代文化建设的“万里长城”。

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明确提出“国家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实行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确定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标准。

根据相关学者研究,最早在文章中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在1995年和2001年,仅有21篇。2000年、2001年均无“非遗”为题目的报道,从2002年开始陆续有包含该术语的报道。此后,“非遗”与“保护”越来越走进大众视野。

2002年8月,文化部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报送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的建议书,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成立起草小组,并于2003年11月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草案)》。

2003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联合启动实施为期17年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项工程计划从2003年到2020年用17年时间,创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200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名录,确定“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国家将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摸底工作,通过建立代表作名录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12月2日,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细则。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10日,我国迎来首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2008年,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成立。至2009年11月,中國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普查基本完成。

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9月,文化部印发《关于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建立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保护工作的定期报告制度、普查制度、奖惩制度和“退出机制”。

逐步进入体系化保护

2013年是我国开启非遗保护工作的第10个年头。我国的非遗保护法律体系日趋完善,各地结合其地域特色和实际保护经验,颁布或修订了本地区的非遗保护条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同年8月2日,国内第一家专业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公益性基金——“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金”正式成立。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2014年4月出台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中央财政统筹农村环境保护、“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及美丽乡村建设、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资金,分年度支持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成为中国非遗保护之路上的有效助力。

关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贴标准方面,从2016年开始,中央财政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的补助标准提升至每人每年2万元,用做传承人的创作作品、收徒培训、展览展示等。文化部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支持力度、落实好传习补助经费的通知》,要求各地文化部门协调财政部门,相应提高省级及省级以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经费标准。

2016年9月29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除了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群众性研究团体比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民族民间文化的发掘、整理、保护和研究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同时,高等院校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例如,中央美术学院在国内高校率先创建以中国民间艺术研究为主旨的新学科。

此外,中国科研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民族文学研究所是国家级专门从事民族文学研究的科研机构,先后承担了“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格萨尔艺术演唱本”等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有些地方还专门兴建了专门的博物馆。各种新闻媒体、互联网、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也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进一步普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使全民的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从而引起全社会大部分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一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在群众中广泛开展,许多区域性的民族传统习俗通过这些节庆活动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从政府到民间开展的大规模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正在不断发展,对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有重要意义。

今年,由文化部主办的2017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提到,今年要完善工作制度,不断提高非遗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健全非遗保护政策体系,落实综合性保护措施;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加强能力建设;启动实施非遗记录工程;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做好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办好成都国际非遗节等重点工作。

项兆伦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推动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来源:《中国文化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经济学研究》王松华等)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代表性文化部
浅析民族民间音乐的当代意义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致敬经典
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
贵州5年内将打造1000所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
对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与探索
第五批国家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开启
2014文化部“春雨工程”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