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备兑开仓与保险策略会计处理探析

2017-08-17 09:15王岚周倩茹
会计之友 2017年15期
关键词:股票期权会计处理

王岚++周倩茹

【摘 要】 上证50ETF期权在我国资本市场已经运行了两年多。ETF期权的推出为我国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方式。随着这一新兴衍生产品在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关的股票期权投资策略及其会计处理也引发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股票期权投资中备兑开仓和保险策略的特征,基于我国现有会计准则,以上证50ETF期权实盘数据为样本分别对股票期权投资中备兑开仓和保险策略的具体会计处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 股票期权; 备兑开仓; 保险策略; 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 F23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5-0125-04

上交所第一批推出的股票期权——上证50ETF期权自2015年2月9日正式上市以来,经历了我国股票市场非理性的暴涨和暴跌行情。从总体上看,50ETF期权的运行相对比较平稳,相应的各项经济功能也逐步得到发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推行和完善金融工具的重视以及投资者对股票期权的关注,这一新兴衍生工具在未来将会成为各个投资机构进行投资以及套期保值的重要品种。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对股票期权投资相关的会计处理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详细说明。本文依据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相关条例,借助上证50ETF期权的数据,对股票期权投资组合中的备兑开仓和保险策略两项策略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一、股票期权投资中备兑开仓与保险策略的特征分析

备兑开仓策略是一种以增强持股收益、降低持股成本为目的的保守型投资组合策略。其是在投资者拥有标的证券的同时,卖出相应数量的认购期权合约,是一种使用标的证券作为期权担保品的策略。当投资者持有标的证券,但短期看淡股价走势,或者预期未来上涨幅度不会太大时,可以运用备兑开仓策略,通过卖出认购期权赚取权利金,从而降低持股成本,获得额外收益。

此外,在投资者长期看好标的证券走势,但又担心短期市场大幅波动或者可能遭遇黑天鹅事件时,除了卖出标的证券,期权保险策略还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保险策略是指投资者在已经拥有标的证券或者买入标的证券的同时,买入相應数量的认沽期权,换言之是使用认沽期权为标的股票提供短期价格下跌的保险,因此投资者运用保险策略可以减少持有标的股票股价下跌的风险。期权投资中备兑开仓与保险策略的具体特征如表1所示。

二、备兑开仓和保险策略会计处理的依据

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可以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的列报》等准则。

(一)相关会计科目的设置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第二条规定:“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制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投资者进行备兑开仓和保险策略的主要目的是规避股票的价格风险,抵销股票公允价值的变动。因此,投资者为进行备兑开仓和保险策略而持有的股票期权可以指定为套期工具,相应的标的股票按照被套期项目的规定来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第六条规定:“企业可以将期权的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分开,只就内在价值变动将期权指定为套期工具。”《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条规定:“衍生工具,是指本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一)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股票期权合约的价值随着其标的股票价格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可以将期权合约的内在价值按照套期工具的有关规定来核算,而将期权合约的时间价值按照衍生工具的有关规定来核算[ 1 ]。

可见,在核算备兑开仓和保险策略业务时,应当设置“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一级科目以及相应的明细科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会〔2006〕18号)的通知中附录了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的文件。文件规定,“衍生工具”科目用于核算企业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及其变动形成的衍生资产或衍生负债,该科目可按衍生工具类别进行明细核算。“衍生工具”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衍生工具形成资产的公允价值,贷方余额反映企业衍生工具形成负债的公允价值。“套期工具”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开展的套期保值业务,反映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可按套期工具类别进行明细核算。“套期工具”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套期工具形成资产的公允价值,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套期工具形成负债的公允价值。“被套期项目”科目用于核算套期保值业务中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资产或负债,可按被套期项目类别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被套期项目形成资产的公允价值,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被套期项目形成负债的公允价值。

(二)初始确认与计量

备兑开仓策略是在投资者拥有标的证券的同时卖出相应数量的认购期权合约,因此当企业构建备兑开仓时,应将买入的标的股票直接指定为被套期项目,借记“被套期项目——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而构建备兑开仓卖出的认购期权可以按照构建合约的价格,计入“衍生工具——卖出认购期权(成本)”科目。由于卖出认购期权是企业未来可能承担的一种义务,因此,备兑开仓投资策略中因卖出认购期权而确认的衍生工具形成负债,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目下列示。

在构建保险策略时,同样将标的证券确认为“被套期项目——成本”科目,而将买入的认沽期权作为“衍生工具——卖出认购期权(成本)”科目核算。买入的认沽期权是企业在未来的一项潜在权利,因此,保险策略中因买入认沽期权而计入的衍生工具确认为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下列示。

(三)后续确认与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第二十一条规定:“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当标的证券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应借(或贷)记“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被套期项目”科目。

该条同时规定:“套期工具为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当卖出的认购期权公允价值变动时,应借(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衍生工具”,贷(或借)记“衍生工具——卖出认购期权(公允价值变动)”[ 2 ];当买入的认购期权公允价值变动时,应借(或贷)记“衍生工具——买入认沽期权(公允价值变动)”,贷(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衍生工具”。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第六条规定:“对于期权,企业可以将期权的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分开,只就内在价值变动将期权指定为套期工具。”当备兑开仓投资策略的期权工具为实值期权时,应将其内在价值确认为套期工具,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工具”,贷记“套期工具——卖出认购期权”。当保险策略的期权工具为实值期权时,借记“套期工具——买入认沽期权”,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工具”。

(四)终止确认与计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的规定,期权合约到期时,如果权利方行权,将“衍生工具”科目、“被套期项目”科目以及“套期项目”科目的账面价值冲销,借(或贷)“衍生工具”“被套期项目”科目,按执行价格贷(或借)“银行存款”等科目。衍生工具等科目账面价值与银行存款等科目之间差额借(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原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科目。

如果到期权利方不行权,将备兑开仓投资策略和保险策略中确认的被套期项目按公允价值转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贷记“被套期项目”科目,被套期项目账面价值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同时将以前确认的套期工具以及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做相反分录冲销,借(或贷)记“衍生工具”“套期工具”等科目,贷(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再将确认的衍生工具的初始成本确认为“投资收益”,借(或贷)记“衍生工具”科目,贷(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若在行权日之前将期权出售,则应当将被套期项目转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并将原来确认的衍生工具和套期工具与收到的银行存款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将原来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确认为投资收益。

三、股票期权投资中备兑开仓与保险策略的具体会计处理

根据以上解析,本文以上证50ETF及其期权合约为例,进一步分析备兑开仓与保险策略两项期权投资组合策略的具体会计处理。

例1:A公司于2016年3月7日按开盘价买入标的证券10 000股,并且卖出50ETF购4月2.20(代码10000589)的认购期权10 000份,期权的执行价格为2.20元,以此构建一个备兑开仓投资组合,行权日为2016年4月27日。相关价格数据如表2所示。

例2:B公司于2016年2月26日按开盘价买入标的证券10 000股,并且買入上证50ETF沽4月2.15期权(代码为10000584)10 000份,期权的执行价格为2.15元,以此构建一个保险策略投资组合,行权日为2016年4月27日。相关价格数据如表3所示。

例1、例2涉及的两项投资组合策略的具体会计处理如表4所示。

例2中,如果权利方B公司在2月29日以每份0.3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认沽期权卖出,则会计核算为:

(1)将被套期项目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9 370

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90

其他综合收益 90

贷:被套期项目——成本 19 46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被套期项目 90

(2)卖出认沽期权

借:银行存款 3 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工具 2 130

贷:衍生工具——买入认沽期权 709

套期工具——买入认沽期权 2 130

投资收益 33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衍生工具 1 961

四、对报表的影响分析

在不同的投资期间,备兑开仓与保险策略对报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等待期的每一期末,备兑开仓投资策略中被套期项目作为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资产项目下,衍生工具和套期工具作为负债列示在资产负债表负债项目下,保险策略中被套期项目和衍生工具以及套期工具均作为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资产项目下[ 3 ]。等到行权期,按照权利方是否行权,确认是否应该将衍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以及套期工具进行结转并将相关损益计入利润表投资收益,如果权利方行权,相应的投资组合策略最终的净损益均反映在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下。

本文对股票期权会计核算的探讨是在现有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下进行的,随着股票期权投资的发展及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其具体策略的操作和会计核算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方文彬,张永坤,杨阳.个股期权会计处理初探[J].财务与会计,2014(7):51-52.

[2] 林雅婷,安毅.试析个股期权的会计处理[J].会计之友,2014(28):78-81.

[3] 李彦庆,陈小鹏.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套期保值会计研究[J].财会研究,2014(9):44-46.

猜你喜欢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
薪酬制度中股票期权的法律问题思考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的发展方向探析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营改增”会计处理及其对企业财务影响解析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新会计准则中股票期权会计核算例举及分析
企业股权激励方案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