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7-08-21 10:17蔡旭春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初中数学

蔡旭春

摘要:在数学教学时,渗透德育教育教学要想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需要将其贯穿到整个数学的教育教学当中,这既符合教学大纲提出来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因此,只要在教学教学中,结合学生们的思想实际和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再进行有机的渗透,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收到熏陶,这样也利于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德育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关注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养成》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新课程改革强调各门课程必须渗透道德教育,并把德育渗透目标定位在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之中,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但是现在的教育,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智育而轻德育”的弊端,而且部分家长更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高人一等”,对孩子从小就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道德的培育,更有部分学校只看重学生的分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形式化,只是为了教育而教育,颇有急功近利之倾向。因此,德育工作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每一个领域,课堂教学则是其潜移默化的一种有效策略,数学课程其特有的符号美、抽象美、协调美、对称美、奇异美蕴含着独有的德育教学内涵。

二、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策略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谈到德育的方法时强调,教学本身乃德育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这种教学应该引导自觉观念的形成,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熟练技巧和习惯的养成。因而,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德育的渗透,首先,需要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实现环境育人;其次,需要教师树立德育意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实现教书育人;最后,发掘学生主体意识,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1、通过教材渗透德育

在进行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利用教材来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例如,老师在进行课堂的教学时,可以对于书中的一些相关的数学家进行介绍,尤其对于我国的数学名著,如《九章算术》等进行介绍,在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渗透一些爱国主义的精神,让学生懂得我国源远流长的数学史,从而不但能够对于我国的数学家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会产生自豪感以及形成爱国的思想,这样就在无形之中教育了学生。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现代的科学成果,例如我国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连续夺魁的事迹等,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我国不仅在古代、在现代对于数学的发展史也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推进作用,这样不但能够使得学生有着更强烈的爱国精神,而且能够有着更大的进取心,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

2、引导、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课堂教育是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课堂生活充满信任和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和行为。在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以体育课排队问题引导排列组合问题;结合彩票的中獎问题讲解概率问题。又如,讲解正态曲线性质的问题,当数学期望一定时,标准差越大,图像就越矮胖,表明总体的分布越分散;标准差越小,图像就越高瘦,表明总体分布越集中。在课堂上用生动、形象“富有人情味”的话语,不仅使同学们学习到知识,更创造一种和谐、欢乐的氛围。课堂教育是主要阵地,但并不是唯一载体,“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学校无闲时,时时要留心。”德育渗透要多形式地进行,并可开展相关活动,能使学生领悟到高尚的道德内涵。

3、教师树立德育意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实现教书育人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的渗透,首先,绝不能单纯为了“渗透”而进行空洞的说教,必须严格遵循数学教学规律,充分利用教材本身蕴涵的德育因素,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方式,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更要在“传道授业”中讲究“育德育人”的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味人生的道理。例如,在讲二项式定理时,介绍“杨辉三角”要比欧洲最早的“帕斯卡三角”早了近四百年;讲极限时,介绍圆周率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以此来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其成才的动力。更可以推荐《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的方程》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来激发其求知、探索的欲望。而且,讲解部分数学家的探索历程,借榜样的力量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主题,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探索主题的精髓,使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与心灵的震撼,逐步向教材的思想寓意靠近。利用数学,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习惯。人生百态,变化无常,正如区间内曲线的极小值却不一定是整个区间的最小值,而经过一个极小值后,也一定会向上延伸,因而人在低谷也要相信否极泰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去思考问题,体味人生哲学。最后,需要数学教师以身示范,教师优雅的举止、得体的仪态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生的可塑性、模仿性强,因而用教师优美的字迹,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吸引学生,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创新的意识、活泼的性格特点。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课程文化,捕捉其中的丰富资源,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摸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把数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谐自然统一起来。终而通过教研促教学,提升教师自身数学文化的底蕴,还原数学本该拥有的文化气质,挥扬其人文光芒。挖掘德育因子,在课内必修课中构建“学科文化修养”序列,在教育实践中着手有意积累与尝试,让星星之光点缀教学广博的夜空。

参考文献:

[1]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5,(7):32.

[2]谢敬东.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6,(8):47.

[3]马永庆.未成年人家庭责任观念与学校德育[J].道德与文明,2005,(5):55.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初中数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