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17-08-21 08:49李晋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结合语文课堂

李晋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提出消除写作畏难情绪,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写作技巧、开展赏读仿写、增加写作训练频率等读写结合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与写作 结合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阅读与写作都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在阅读课与写作课上,教师应当重视两者间的联系与作用,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学一般会分为几个独立的部分,即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新课改后,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比重明显增大,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也日趋凸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两者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综合素养。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第一,虽然认识到了阅读对写作的哺育效果,但没有认识到写作对阅读的“激活”作用。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往往会品位与比较所写的词语,认真揣摩词语的含义,由此进行择用。在布局谋篇时,学生会参照已经学习过的文章结构,这个参照过程就是体会文章巧妙结构的过程。而在抒发感情与表达思想时,学生需要梳理与反思在阅读中感知到的思想感情,随后进行模仿与整合等,这正是学习文章内容的最佳形式。因此写作不仅仅是对于阅读内容进行复习,且可以品味、整合,因此说,写作能够激活阅读。

第二,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仅将阅读材料用在写作课上,没有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导致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课文对于写作有哪些意义。造成此种弊端与教材的编写也有一定的关系,如一些教材将阅读与写作分开设置,一般是在单元后才出现作文教学。在阅读部分较为重视对问题的分析,而单元后的作文则重视对学生作文技能的培养,通常与阅读部分没有多大关系,导致读写处于分裂的状态。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就需要运用自己的方法来弥补此种分裂的情况。

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实现读写互动

(一)融会贯通,消除写作畏难情绪

在语文课堂上,“以读促写”理念是值得倡导的。但读写结合如何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却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多数教师都认为,读什么就应当写什么,读了以后就应当马上安排写作的任务,只要阅读了以后马上写,读写结合的效果就能够凸显出来,但这恰恰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此种急功近利的读写结合形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未读懂文本的条件下,轻率的按照误读的思路去写作。此种做法会导致学生无法潜心阅读深思,又无法合理从容的参与写作,读与写的效果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此外,一读即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此时教师就可采用“化零为整”的方式,将学生读过的某位作家,或是具有相同特点的作品整合起来,使学生形成整体认知,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当学生有了足够的经验后,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就可使读与写达到融会贯通,由此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例如鲁迅的作品长期以来都是教学难点,尽管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鲁迅先生的作品,但还是会对鲁迅的作品敬而远之。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就可使用“化零为整”的方式,让学生搜集一些之前学过的鲁迅作品,同时研读并思考,还可从另一个和角度来思考,只要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即可。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从《故乡》《孔乙己》以及《论雷峰塔的倒塌》等文中发现了济世救人的鲁迅;有些学生则从《藤野先生》《雪》等文章中发现了坚硬执着的精神;还有些学生则通过《祝福》表达了对祥林嫂的同情……通过此种整合阅读,就可将新学与旧读结合起来,将零碎的读书印象连成一个整体,既能够降低学习鲁迅作品的难度,还可将阅读单篇作品的体会进行互补,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二)阅读教学要重视指导写作技巧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灵活的使用精读以及速读等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提高文学素养,同时加深对个人与社会的认识。而重视读写结合,带领学生在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间吞吐自如,這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讲一课算一课,就题论题的方式,应当在深入分析与鉴赏关键词句的条件下,发掘作者的写作技巧与表达形式,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积累能量,也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审美意识开辟捷径。

(三)赏读仿写,语文教与学有效的策略

在教学中,学生读与写能力的提升是增强学生语感的关键,只有在阅读学习中掌握文本的语言特点与描写方法等,才能够有效分析与鉴赏作品,经过阅读积累,并且对接触到的阅读材料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写作时才能更加顺畅。

例如在阅读《我与地坛》中关于三段景物的描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体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第一次是抓住修辭与炼字的作用,通过剥蚀等词语的运用,描绘了一幅地坛衰败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如写景的方法与作用是什么?怎样赏析这段写景的内容?学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阅读分析与鉴赏的方法。

(四)增加写作训练频率,为读写活动“实际操练”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训练,很多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传授写作经验时,都提到多练习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注重强化读写训练,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频率,不仅只局限于作文考试,还需要从不同的渠道入手,全面开展读写活动,在多读多练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采用“一加二”的训练模式,由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就是每周布置一篇练习,同时强化对这篇习作的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二”是每周设计两篇补充训练,一篇是片段描写,一篇为读后感,由此便可将写作与读书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训练强度。此外,教师还应当认真探究训练主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训练方式,由此弥补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例如教师可以议论文为主题,开展“看新闻、记新闻以及议新闻”活动,要求学生将在生活中看到的有趣或者有意义的新闻纪录下来,每周借助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学生讲解新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长此以往,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读写训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采用合理的手段,有效发挥读写结合训练活动的作用,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明明.高中语文读写结合问题探究【J】.语文天地,2012(07)

【2】洪祖臻.高中语文教材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猜你喜欢
阅读与写作结合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浅析如何做好德语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的迁移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