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思考

2017-08-21 20:42肖英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教学课堂动手能力中学数学

肖英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地实现在教育教学上的突破,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探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动手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创新;动手能力

学习数学和具体的课堂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升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此可见,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培养动手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身心成长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阶段,还是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好奇心、可塑性都比較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这一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我在教"实数"中的在数轴上表示的过程中,因为还没学勾股定理,学生还不会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算斜边的长,对的长度还不懂怎么量取,因此,我设置了以下的一个过程:一是让学生用纸片裁剪出两个正方形,并要求边长都为1;二是让学生把这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按一条对角线剪开为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把他们用拼接的方法组成一个大的正方形。接着提出相关问题:同学们所拼接出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拼接出的正方形的边长又是多少?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进行积极的思考,还进行细致的计算,发现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那怎样在数轴上表示这样的数呢?这样在数轴上作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学生在操作和探究的过程中,增加了对无理数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活跃课堂气氛的过程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这样的课堂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2.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动手意识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设置一些能够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的数学模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材相关的内容,将正方体进行相应的展开或折叠,并且在展开或折叠中,要求正方形六面体的整体性不能够受到破坏。在教学时,首先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纸盒,再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开和折叠,使学生在数学模型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和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互相转换的相关方法,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数学信息的兴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制作整体模型,也为以后学习三维视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重视学习方法,培养动手习惯

俗话说"习惯决定成败"。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养成主动参与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始终沐浴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动手实践与应用是中学生必备的能力。但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种偏颇现象,就是为了解数学题而学数学。例如面对"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这样有趣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会快速地从脑中去寻找数学公式,结果无所收货而望题兴叹,而及时会有学生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去亲子转动一下手表来寻找答案。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进脑子里的,很少想到要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学和学习要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比如在教学生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确定直角、车轮做成圆等实例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使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学会解决操作中碰到的问题,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养成了动手实践很好的习惯。又如,当我提出对旗杆的高度进行测量这一问题时,学生就会意识到将要去室外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很快按照学习小组进行明确分工,并且准备出相应的工具:镜子、标杆以及尺子等。当要学习仰角以及俯角时,学生就能够自觉地制作相应的测角仪。学生养成了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素质教育要求,要加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深刻了解和领会数学的含意和乐趣,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启迪时,前提也是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动手实践就不存在创新。只有改变中学学生懒于动手的习惯,启发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寻找出学习数学的规律,激发学生动手学习的兴趣,我们的数学教学才算是取得成功。

4、组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只有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才能使其思考更加充分,理解记忆更加深刻.由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一点,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学习.可以适时的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以推进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时,教师为了更好地凸显学生主体作用,选择将数学课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5、开展操作活动,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很多数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很难理解.而操作活动,能够巧妙地化枯燥为有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这一操作资源,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以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突破点,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学习.

在教学“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时,教师在和学生共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内容时,大胆创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

结语

科学调动初中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来学习初中数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活跃更有乐趣,从而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更为快乐地去探索数学知识,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科学的引导和启发,善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达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丽芝.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青春岁月. 2011,24(12):123-125

[2] 杨泽恒,周绍艳,王彭德,亢红道,何彩香.关于落实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8,25(14):126-127

猜你喜欢
教学课堂动手能力中学数学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浅析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兴趣
关于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用课堂留白创新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