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7-08-21 15:49张秀英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初中生途径培养

张秀英

【摘要】提高初中学生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作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改”的能力。只有在反复的改评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生 作文 能力 培养 途径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评价说:要重视对作文的评改。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改”的能力。只有作者在反复的改评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传统模式下的作文改评,恰恰违背了作文改评的根本原则,学生自己亲手创作的东西,不由自己反复改评,而由教师一人包办代替,自然就会造成教师累死累活批改半天,学生拿到手后,看都不看就扔在一边,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得失漠不关心的现象。这种状况,严重地扼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事物认识判辨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其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把“改评作文的优先权交给学生”。

指导学生改评自己的习作是作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对老师作文教学能力的考量,更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如果说作文改评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使平淡无奇的拙作变成华文锦章的能力,那么,把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交给学生,则是让学生掌握一门艺术和获得一种能力的最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改评自己作文的能力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的具体做法是:“学习一创作一改评交流一再创作。”

一、学习

就是在指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结构、主题中心和写作语言特色的基础上,综合课外阅读所吸收的知识营养,教师举办不同载体的专题研讨,就课文中的某一个具体情节从正反两个方面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明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写有什么坏处,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老师再从写作理论的知识高度和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方面对学生的意见给予点评,对文章的优劣之处给予恰当的指导,以提高学生在写作的理性和感性知识方面的认识。使学生明由一篇优秀的文章在布局谋篇上的技巧和功能内涵上的完善。这种筑基过程特别重要,否则,学生创作和改评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创作

即文章的写作过程,是一篇习作的全部“施工”过程,它关系着文章的成败和优劣。因此,在每周作文课教学指导中。我首先向学生提出本次习作的目标要求,训练重点,选材范围,主题及语言运用等方面的间题,供他们在审题立意,构建中心内容和布局谋篇时参考。其次是教写示范:这种传统方法对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教师精选2至3篇范文,最好是教师的下水作文,与学生一起鉴赏,指出其优劣,教师进行全面的分析点评,给学生一个选材立意、构思谋篇的参考和引导,就会避免他们出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和选材混乱的现象。再次是指导学生在对本次习作的构思初步完成后,分組或与同桌同学交流探讨,以完善自已选材的立意思路,然后是我的“开放式”点拨。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习生活、自然美景中挖掘素材,布局谋篇,创新立意,抒写自弓对生活的真情实感。

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同时,我打破了旧的命题作文模式,采用半命题、无命题的一材多体化(一种题材多种文体)教学实践。有时取消对作文内容、形式等“框套”限制,把创作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在草地上快乐奔驰;但在修改时则对文体、内容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再把“他们”拉回来。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又能及时地把“文体”要求落到实处,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三、评改交流

即师生共同改评作文的过程,它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在学年习作完成之后,我立即组织学生分组评改(有时班级交换评改)。评改分为“四部曲”:

(1)用专业的符号修改习作中字、词、句及文法的错误。

(2)简析文中选材、立意、构思、主题和中心的优劣。

(3)初拟评语。对作文评且,给予评价。

(4)交换再改,交流酝酿。定书写评语。根据写作训练中的目标,要求评语准确,尤其是多发现习作中的亮点,当每个学生的评语拟好后和同桌交换阅读评改,两位同学意见一致时确定书写评语。

(5)根据以上意见,作者写出作文升格的提纲。

(6)教师批阅点评。

四、继续实践

即配合单元作文训要求,对同一目标同一材料的作文再创作,为一次作文课做准备,其目的是巩固提高。这种训练模式,指导、创作和评改环环相扣,融为一体,即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旨”的整个教学过程,又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改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其点燃自己思维的火花。

基于上述认识和实践体会,我认为,同样是改,但体现在教学过程上是不同的:学生自己修改属于写作中的提高,教师修改属于写作后的指导。这意味着作文教学重点的前移,效果的优劣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地处理教与学,导与练,知识与智能的关系。教师要在改评作文中表现自己的支配力量,否则,启而不发或越俎代庖,很难达满意的效果。

正确而有力的创新指导,可以使学生成为创作改评的主体,有力促进每个学生的远大理想,追求,人生观,价值观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敏锐性、流畅性、发散性和开拓性等多种优秀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教师创设的和谐、民主、富有创新的课堂气氛中,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和改评,标新立异,作文教学就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猜你喜欢
初中生途径培养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