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革命文物鉴赏的思考

2017-08-22 08:37李锋毛若楠
求知导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鉴赏思考

李锋+毛若楠

摘 要:革命文物近年来成为文物鉴赏中的一个热点,是否把握革命文物鉴赏的要点是关系革命文物鉴赏成败的关键。文章从传统意义上文物具有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为切入点,结合实际观察,提出革命文物鉴赏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革命文物;鉴赏;思考

中图分类号:G262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受红色文化宣传和文化产业政策的影响,承载红色文化信息的革命文物正不断被重新诠释和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检索这些已经出版的研究成果,发现革命文物鉴赏内容成为研究热点。笔者发现,已有成果中对一些文物的鉴赏和文物学中所要求的原则和内容差距过大。基于此,笔者想就此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感想。

革命文物,一般的理解是指1840年以来的历史文物。从这一定义可以明显看出它没能真实阐述革命文物的真正内涵,对此学者们展开过不同的争论,但始终没能达成共识。笔者认为,所谓革命文物,应该是指1840年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后这一段时期内所有和中国革命史相关的一切文物。

从其鉴赏的对象来看,革命文物应该包括两种:一种是指可移动文物,即包含革命因素的文物藏品,这里也包括一些传世文物;另一种是不可移动文物,即革命文化史迹。可移动革命文物从质类上说又包括石器、玉器、陶器、铜器、金器、银器、铁器、瓷器、漆器、竹木器、骨角牙器、纸本、书画等;不可移动文物从性质上来说可包括纪念建筑、遗址或旧址、故居或旧居、石刻等。

一、目前在鉴赏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任何文物,历代以来都谈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作伪。近几年在大的文物收藏的背景下,很多人已经关注到革命文物具有的重要历史价值,因此也将革命文物纳入珍藏范围中。由于革命文物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这让一些文物贩子看到了商机,他们利用民众盲目收藏的心理,在革命文物越来越难收藏的今天,高仿一些革命文物,将之投放于市场,以期赚取高额利润。这些高仿的革命文物的存在给我们的鉴赏工作带来了极大地困难,因为无法准确获知它的真假,所以鉴赏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在鉴赏革命文物过程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目前已经出版的一些关于文物鉴赏的成果,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在其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一,有些革命文物的鉴赏只是单纯地描述历史,没有相应的文物图片附录在上。其二,有些文物鉴赏内容即使附录了图片,但就其内容来看,也只是简单地叙述文物的时代背景、文物涉及的相关人员、文物的用途,而对文物上面的文字、图案等这些显著信息基本不予以提取。情况稍微好一点的,对文物上面的文字信息做了提取,但是往往依据作者的主观意图,只提取一部分内容,而将其他内容省略处理,从文物信息保存的完整度来说,这是不符合文物研究要求的。其三,在鉴赏一些遗址类的革命遗存时,往往只叙述其名称、地点、性质以及和文物相关的一些人物和活动事件,对遗址本身,即它的形制、建筑风格、布局等根本没有介绍。

二、革命文物鉴赏的一些认识

革命文物具有特殊性,它和一些在历史博物馆里面的文物相比,在文物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革命文物都只具有历史价值,而对文物的其他价值视而不见,这样的视角对革命文物的鉴赏是不利的。其实,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无论何种文物,它都归属文物这个大的范畴,所以它的鉴赏也必须符合文物的基本鉴赏原理。

笔者认为,革命文物的鉴赏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辨别文物的真伪,判断文物的年代,评定文物的价值和等级。革命文物是一种特殊的文物资源,辨别其真伪是区别它和一般意义上的文物的关键所在。这里的真伪指的是文物是否符合革命文物概念的范畴,加之革命文物中或多或少包含着近现代史上的一些历史信息,所以判定革命文物的真伪是鉴赏革命文物的首要前提。

接下来就是对其年代进行断定。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革命事件,每一个事件在或长或短的历史进程中,在当时的一些文物上面都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可以说,文物就是历史,因此将文物对号入座就显得尤为重要。

断代工作完成后,一个特别重要的步骤就是评定革命文物的价值。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革命文物进行鉴赏,因此往往在具体的研究中,会选择一些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作为鉴赏对象,所以评估革命文物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现在一般认为,文物的价值包括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革命文物的价值评定也符合这三个标准。所以在具体的评价中我们要将革命文物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而分析它的内容、制作工艺,揭示它的内涵以及在歷史上的地位及作用,在此基础上,再研究、评定它的价值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我国一般根据革命文物的价值高低,将文物藏品划分为一般文物、珍贵文物,而珍贵文物又可分为一、二、三级珍贵文物。

革命文物鉴赏的第二个层次就是从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的特点出发,将其分为若干具有共同特征的大类,如木质类、纸质类、金属类、玉石类、遗址类等。对每一个大类的鉴赏角度又会各不相同。以金属类为例,在鉴赏中要关注的是这类器物的材质、颜色、造型、纹饰、装饰、制作技术、工艺、用途或功用,文物的持有者,流传的经过,完好程度,现藏地或现持有者等方面内容。纸质类的文物则关注的角度有材质、图案、用墨、新旧、大小、数量、字体、书写方式、制作技术、纸质上的内容等方面内容。其他大的类别的文物则各有自己不同的切入标准。

第三个层次是对革命文物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因为在每一个大类中又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如金属这一大类中又可分为铁质的、铜质的等小类,每一个小类在鉴赏时除了要注意第二个层次中所说的这些观察点,还要注意一些小类特有的方面。以铜质品为例,比如还应了解包括铜的产地、铜的合金比、铜的类别等方面内容。

了解清楚上面这些文物鉴赏方面的基本知识后,我们再回到实际的工作中。当面对一件革命文物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判别文物的真伪,然后对它的时代和价值做一个评估,以决定文物是否具有鉴赏的价值。然后在上述第二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将鉴赏的要点运用到每件文物的具体鉴赏中,每件文物因其本身的不同属性,对其进行鉴赏时会对这些要点有不同程度的取舍。完成上述这些步骤,从鉴赏的角度讲,一件革命文物才会最大限度给人们呈现它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同时也就显示出它作为一件文物所具有的教育价值。

三、结语

对革命文物的鉴赏,具体到实际的鉴赏工作中,文物鉴赏的难度会比理论上的阐述要复杂得多,毕竟鉴赏革命文物是一项极其细致的工作,除了要求鉴赏者了解文物鉴赏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还要求鉴赏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些储备包括中国近现代史通史,文物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只有掌握文物鉴赏的基本知识,才能确保我们在面对一件文物时,能从文物的各个方面对其做全面、客观的描述,对其鉴赏才能做到真实、可信。

参考文献:

王 南.对馆藏一级近现代(革命)文明鉴定工作的反思.中国博物馆,2004(3).

马承源.文物鉴赏指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鉴赏思考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