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块易脱落问题创新解决方案

2017-08-24 08:20徐辰强XuChenqiangZongHui
北京汽车 2017年4期
关键词:内板模具尺寸

徐辰强,宗 辉 Xu Chenqiang,Zong Hui



缓冲块易脱落问题创新解决方案

徐辰强,宗 辉 Xu Chenqiang,Zong Hui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河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0)

缓冲块在汽车车身、底盘上应用广泛,或用于零部件间的运动缓冲,防止零部件的刚性碰触;或用于零部件间的限位,保证零部件间的恰当间隙。某款车型改款过程中,因发动机罩造型变更,发动机罩前沿的缓冲块选型变化,缓冲块高度增加。在试制装配过程中,较高的缓冲块出现装配不牢固、易碰掉的问题,需返工重新装配,在批量生产情况下势必影响生产节拍。通过创新方法的应用,不仅解决了易碰掉问题,还提升了缓冲块安装效率以及操作便利性。

缓冲块;脱落;创新解决

缓冲块在车辆外观间隙保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创新方法的应用解决了细长型缓冲块安装后易碰掉问题。

1 问题描述

某车型在年款升级换代过程中,因前、后部造型发生变化,发动机罩总成方向抬高,为保证散热器框架总成、大灯安装梁等机舱结构的平台共用,仅对发动机罩内板成型深度进行加深;然而,在发动机罩内板深度达到成型深度极限的情况下,仍无法借用原缓冲块型号;为此,选用了高度更高的缓冲块。

在试制过程中,发现缓冲块因高度较高,如图1所示,在缓冲块顶部稍微碰触就出现掉落的现象,就需返工重新安装;此情况在试制阶段不会影响生产节拍,但到批量生产阶段势必影响生产节拍;因此,需快速制定方案,在批量生产之前彻底解决问题。

2 一般解决方法

2.1 支架调整

2.1.1 方案1:支架位置调整

将缓冲块安装支架位置向向上随发动机罩内板调整,如图2所示。选用高度较低的缓冲块2,但由于支架尺寸较小,向上调整后支架无法布置双排焊点,不满足要求。

2.1.2 方案2:支架结构变更

打破和基础车型的平台借用关系,重新开发新的缓冲块安装支架2,并选用高度较低的缓冲块2,如图3所示。如此,零部件尺寸需增大,支架需重新开发,模具也需重新定制,但能够解决问题。

2.2 缓冲块结构变化

2.2.1 方案3:增大缓冲块下部过盈量

缓冲块安装方式如图4所示,使用向下的旋转力,将缓冲块下部旋入支架安装孔中。增大缓冲块下部过盈量后,出现安装困难的问题,且装配劳动强度大,节拍不满足要求,方案不可行。

2.2.2 方案4:改变缓冲块的固定形式

重新开发缓冲块,在缓冲块中铸入螺柱,安装支架上焊接螺母,二者采用螺纹副连接,如图5所示,方案可行。

3 创新解决方法

3.1 功能模型建立

此模型包含缓冲块和安装支架两部分,如图6所示。其中,为缓冲块安装力,是向下的旋转力;为安装缓冲块的孔径;1为缓冲块安装部位通过的尺寸;2为缓冲块安装后与配合部位尺寸;1为碰触力。要满足的功能是缓冲块安装后在1作用下不容易被碰掉。

3.2 模型分析

对构成系统的缓冲块、安装支架进行分析,缓冲块下部通过与安装支架安装孔的过盈配合(1>)实现不易被碰掉的功能,其实现途径有

1)加大下部1尺寸;

2)增加缓冲块下部1硬度。

如此又带来安装过程中的新问题,即此过程存在物理冲突:既要缓冲块下部尺寸1大,又要1尺寸小;既要缓冲块下部硬度大,又要硬度小。

利用空间分离原理[1],将冲突的双方在不同的空间分离,以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缓冲块下部过盈部分不从孔中通过,便可解决此问题,得到解决方案如图7所示。其中,为安装缓冲块的孔径;1为缓冲块安装后阻止缓冲块脱落的尺寸;2为缓冲块安装后与配合部位尺寸;为V型开口角度;为V型开口根部尺寸。

缓冲块安装支架上开V型开口,且缓冲块安装孔缺口尺寸小于缓冲块安装孔尺寸(2)。安装时2部位通过V口旋转装入支架安装孔中即可。

3.3 方案确定

3.3.1 创新解决方案

运用创新方法将圆孔安装改为支架开V型口安装,从而缓冲块下部可以实现1尺寸增加或者此部位硬度增大,而不影响安装,可解决缓冲块容易被碰掉的问题。

3.3.2 风险评估

缓冲块安装支架开V型开口,对更改后的支架进行CAE刚度分析,其刚度满足使用要求,如图8所示。

3.3.3 方案确定

在原设计方案上进行微小变动,实现同基础车型的平台化设计;同时,安装效率较原来提高 2 s/个。最终设计方案如图9所示。

4 创新方案效益及知识产权概况

4.1 方案应用

经验证,此方案能有效解决缓冲块易碰掉的问题,在某车型上得到应用,如图10所示。

4.2 经济效益

1)创新方案成本低,无后期费用,各方案对比分析见表1。

表1 各种方案对比分析

方案优劣分析可行性 方案1无法布置双排焊点,不满足要求不可行 方案2模具重开,费用4万元;支架加大,后期成本增加0.5元/个可行,不经济 方案3安装困难,节拍不满足不可行 方案4缓冲块模具费用约2万元,后期成本增加螺柱、螺母0.075元/套,质量增加0.015 kg/套可行,不经济 创新方案模具局部调整,费用1.5万元,装配效率高可行,无后期费用

2)装配更容易,较原方案装配效率更高,装配节拍节省4 s/车。

4.3 形成的知识产权

对此解决方案进行了专利申请,得到知识产权保护。

5 结束语

针对设计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受制于惯性思维,采用一般解决方法制定方案,择优而定,但往往不是最优方案。

通过创新方法的学习与运用,打破专业固有思维藩篱,通过问题的功能模型建立和分析,发现矛盾的冲突点,再创新解决,得到更优的问题解决方案。

[1]檀润华.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017-05-15

1002-4581(2017)04-0044-03

U468.2+1

A

10.14175/j.issn.1002-4581.2017.04.012

猜你喜欢
内板模具尺寸
鑫建宝精密模具配件有限公司
CIIE Shows Positive Energy of Chinese Economy
欢迎订购2020年《模具制造》合订本
车门内板质量控制研究
东莞市铭上模具配件有限公司
某紧凑型SUV前门内板限位器处焊点开裂分析
熔断型端子压接模具研究
D90:全尺寸硬派SUV
佳石选赏
佳石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