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计算机类通识课教学设计

2017-08-24 16:50刘巍阮芸星蔡霞
计算机时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刘巍+阮芸星+蔡霞

摘 要: 教育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面对新的教学要求和挑战,越来越多的课堂已经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信息化教学模式。计算机类的通识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更适合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并用,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实现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动态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实践表明,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混合使用,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计算机类通识课程; 动态教学设计; 多种信息化手段混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8-67-03

Abstract: The era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has arrived. In the face of new teaching requirements and challenges, more and more classes have changed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o th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ode. Because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general course of computer science is very suitable for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any kinds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ethods are used together, on the one hand, teachers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enough resources to realize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deep learning; On the other hand,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teachers can dynamically adjust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various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ethods can help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help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Key words: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general course of computer science; dynamic teaching design;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ethods mixing

0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指教育教学和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信息化技术领域大量新技术涌现,如:电子书、云计算、移动计算、虚拟现实等等,这些新的信息化技术方法,正在悄然渗透入教育行业,深度改变教育行业的方法和效果[1-2]。越来越多的老师采用MOOCs、翻转课堂、远程教学等等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3-4]。这些方法将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拓展到了多维空间,让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以不同的方式享用知识。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推进教育信息化。英国早在1998年就全面启动了国家学习信息系统(NGL,National Grid for Learning)[5],此后他们不断推出一系列的战略规划用于深化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美国从1996年起,平均每五年制定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规划[6],这些计划都明确指出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的基础教育系统改革的目标、要求和建议;日本信息化教育起步更早,而且在21世纪相继提出“e-Japan”、“u-Japan”和“i-Japan”三大信息化发展战略[6]。

我国2012年正式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7]。《规划》中要求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都要为学习者提供移动学习平台,确保“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学习者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要求现代教育必须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这种融合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从而推进信息技术的深入广泛的应用。

信息化教育早已“深入寻常百姓家”。这种教育方式从政策支持,到硬件平台,再到“思想认识”都已经获得足够重视,目前,几乎所有学校和教师都在积极推进课程的信息化。但是由于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教学资源的重组和新教学手段的应用,它更要求教师在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时,必须达到课程所制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导演每一门课程时,必须因课而异、因生而异,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能动性、“点燃”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自主地完成教学活动。

1 高校通识课的特点

通识课程(general education)也叫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或者通才教育。各个高校都在大力开展各种通识课程的教学。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形成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为他们长期的自由发展奠定基础[8]。

由于这些通识课涵盖多个领域,需要不同专业的教师开设,所以通识课程的教学管理方法各具特色,教学要求必然会大相径庭;而学生在选择通识课时,对那些与自己本专业相去甚远的通识课往往都缺乏了解,部分学生只关注课程的通过率,这样,他们对课程的参与程度也会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上课时将会成为“低头族”[9];而且由于这些通识课的课时相对较少,教师授课时不能深入细致地展开,学生又没有先序课程做背景知识,对感兴趣的知识点理解不深入或者很难深入,从而影響教学效果;另外通识课面向全校学生授课,课堂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也不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些问题都对课堂的组织者提出了挑战,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做出调整。

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吸引学生和引导学生,是教师组织课堂活动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长期从事计算机类通识课的教学,能深刻体会到课堂上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计算机类通识课程教学设计

计算机类通识课程一般都包含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中,讲授课程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结构;实验课中,采用案例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筆者所讲授的二级Access课程也是如此。依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讲授大量的知识点并讲解众多的考试题库。然而因课时有限,如果完全将所有内容灌输给学生,不但会让学生无法消化,而且还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可以考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将知识点分成三类:理论性、演示性和综合性内容。对于理论性和演示性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方式进行教学,事先提供云平台的教学资源,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微助教、思维导图等软件对知识点进行的梳理和内化;对于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则采用课堂面对面的讲授方式,并在课后提供相关题库资料为有能力且有时间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资料。

2.1 教学过程安排

将课程分为三个阶段:①兴趣提升阶段;②知识体系构建阶段;③深度学习阶段。

学生在选修通识课的时候,由于专业差异,往往不具备足够的背景知识,对于课程的体系和发展前沿等内容知之甚少,这将严重影响他们上课的学习热情,因此有必要在课程的第一阶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后期的课程安排中需要学生使用相应的软件,为配合课程的发展,教师也必须在首次课程中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帮助文件,明确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考核方法。

知识体系构建阶段,占全部教学时间的60%以上,内容涉及理论性和演示性知识点。由于学生背景知识缺乏,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繁多,而教师又不能在课堂上逐一反复讲解,因此必须将这些理论知识和演示操作性知识点全部变成信息化教学资源放在云平台上,鼓励学生自己花时间反复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构建体系结构,并通过适当的调查工具(例如微课堂等)查询学生的实际掌握状态,从而动态调整课堂的节奏,有针对性地加强部分内容的讲解。

深度学习阶段,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对于课程中涉及较难的知识点,必须由教师层层引导,否则学生初学时会感觉阻力非常大。笔者所讲授的“二级Access”课程,要求学生掌握VBA编程的方法,这个内容涉及大量的编程基础知识。对于某些专业的学生,如果要求他们在一两次课内就熟练掌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需要教师采用案例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某些场景下基本编程语言的应用,再为学生提供有代表性的案例讲解视频,供有能力的学生课后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2.2 教学效果描述

从课堂效果看,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后,学生上课时玩手机的时间大幅减少,课后学生向教师反应听不懂的情况也减少很多。而且学生更愿意自主学习,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采用同等难度的试卷考试时,成绩的平均分提高了。部分学生也提出“二级Access”课程的上机操作课程的步骤比较多,如果仅仅靠老师上课演示一遍而课后不看教学视频,很快就会忘记。因此学生愿意利用云课堂平台观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这对课程的知识点的巩固是有帮助的。

2.3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调整

通过对教学资源访问量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考试前对资源的访问比较频繁,而平时访问量较少;对需要深度学习的内容访问次数比较多,而演示性的教学资源浏览次数较少。这说明,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积极性不高,而且更愿意深入到复杂知识点。在后续课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综合应用题目教学资源的比例,鼓励学生经常访问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网站。

3 总结

信息化教学是当前教学方法的主流,是信息化时代每一个老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法。选修计算机类通识课的学生,由于他们背景知识不足,学时有限,很需要采用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教师在组织课程教学时,将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并用,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深入学习,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实践证明,学生很适应新的教学手段,而且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习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但是教学是相互的,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导者依然是教师,下一步对于如何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提供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将是一个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陈晶,赵杰.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4:34-35

[2] 罗立群,黄红.基于移动学习的高校成人教育模式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7.4:31-33

[3] 刘彦柱,杨薇.MOOCs和远程教育运行机制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9:23-26

[4] 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5] 马宁,周鹏琴,谢敏漪.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6.9:30-37

[6] 朱莎,张屹,杨浩,吴砥.中、美、新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2:34-45

[7]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8:3-12

[8] 倪胜利.通识教育:真谛、问题与方法[J].教育研究,2011.9:94-97

[9] 常洁,袁爱雪.高等学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文史博览(理论),2011.12:85-88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
依托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 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及实践
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
不一样的云思维:“云”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餐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
论新时期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的融合发展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