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营盘墓地出土毛枕的保护修复研究

2017-08-28 16:09康晓静王淑娟
吐鲁番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营盘鸡鸣复原

康晓静王淑娟

新疆营盘墓地出土毛枕的保护修复研究

康晓静王淑娟

1999年出土于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M24的毛枕破损严重。通过调查,毛枕的主要病害包括破裂、糟朽、动物损害、污染、皱褶、残缺、褪色。本文详细记述了毛枕的形制复原及保护修复过程,同时对复原方法和修复环境做了有益的探讨。

营盘墓地毛枕复原保护修复

营盘遗址位于新疆尉犁县城东南200公里,是丝绸之路“楼兰道”重镇。营盘墓地是营盘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营盘城北1公里多的库鲁克塔格山山前台地上,属暖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墓地地表多为砾土层,无植被,是新疆近年来出土纺织品文物较为典型和重要的墓地。墓葬时代为汉至晋。

本次实施保护修复的毛枕,1999年出土于营盘墓地24号墓内。该墓葬位于墓地西北部。竖穴土坑墓,填土为坚硬的盐碱沙砾土。里面含有大量的盐碱块和铃铛刺草。毛枕出土时枕垫于墓主人头下(图版贰,5;图1)。发掘后曾进行简单的处理,去除了内部填充的麦秸秆。

修复前存放在新疆文物考古所文物库房,库房位于地下,保存空间内温度18℃、相对湿度50% rh。保存环境相对稳定,四季温湿度变化小,年变化值范围不超过±5。

图1墓地位置及枕出土情况图

前言

一、文物基本情况及形制复原研究

枕由一大一小两块紫红色毛布拼合缝制而成,并在两端装饰本色绢卷条。头枕部长68、残高19.7cm。毛布为1/1平纹组织,经细纬粗,密度为经线5根/cm、纬线13根/cm,均为Z捻。

毛枕除头枕部因埋藏时与尸体接触,受埋藏环境和尸液等的影响现已残缺不存,残余部分保存状况较好,织物整体牢度较强。通过对文物的观察,发现毛枕病害主要包括:破裂、糟朽、动物损害、污染、皱褶、残缺、褪色(图2)。

图2毛枕图片及病害分布图

为了使毛枕更好的保存、展示文物的价值和特性,在遵循不改变原状、可再处理和最小干预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对文物的观察和病害的分析,制定“形制复原—除尘—平整—拆分—背衬法针线修复—拼合”的修复方案。有两点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毛枕大部残缺导致形制不明,要先研究确定毛枕形制后方可进行修复;第二为保留毛枕最原始的信息,毛枕两端缝合处在拆分时不予全部拆除。

对于毛枕形制的确定,笔者将营盘墓地其他墓葬出土枕和同区域同时代出土枕进行研究比较(表1)。通过对下表所列文物形制和制作工艺的研究对比,在形状、结构和制作工艺上并未发现与其相似的裁剪工艺。

表1营盘墓地及周边区域出土部分枕基本描述

2 1989年普查时清理被盗墓葬M1出土毛绣枕,时代:汉晋。面料毛。枕套为毛绣,长17.6,高11.2厘米。现藏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营盘墓地M1出土毛绣枕3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鸡鸣枕,时代:魏晋南北朝。高7.8cm,长26cm,由淡黄色麻布缝制而成,用红绢缝缀出鸡冠,黑线绘出眼睛和羽毛。鸡头鸡尾特征明显,两端不对称。现藏吐鲁番博物馆。阿斯塔那古墓出土鸡鸣枕4吐鲁番哈拉和卓古墓出土鸡鸣枕吐鲁番哈拉和卓古墓出土鸡鸣枕,时代:唐。长48,高21.5,底长15厘米,米色绢缝出呈两头小中间大。分别在两端缝有锯齿形土黄色绢,是为鸡冠;并缝有土黄色绢的椭圆形眼睛和三角形耳朵。鸡冠长5.5厘米,高2-2.5厘米。内有麻布衬里。现藏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51959年和田民丰尼雅遗址出土鸡鸣枕。时代东汉。面料:锦。长46cm、宽16cm、高10cm。由“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缝制而成,作两鸡首相背状,鸡首尖嘴。现藏新疆博物馆。和田民丰尼雅遗址出土鸡鸣枕

笔者仔细观察了毛枕的现存状况,由于受到尸液及埋藏环境的影响,头枕部受污染处大缺失。从目前营盘墓地M24出土鸡鸣枕残存部分来看,由一大一小两块毛布缝合后对折制成,两端作尖锥状,并装饰有长方条流苏。毛布纵向残缺,宽度分别为A片:29cm、B片23cm。根据这些工艺特征,对毛枕进行形制复原推断。

方案一:毛枕由A片(23×51cm)和B片(28×51cm)沿中部拼缝形成正方形布料,后向右角对折缝合形成。按此方法制作的毛枕为三角形,与其他鸡鸣枕对比不符合形制及人体学构造。

方案二:毛枕由A片(23×28cm)和B片(28×51cm)沿中部拼缝,拼缝一段对齐。拼缝后正方形布料有缺角,左上角与右下角对折后再将右上角向内折进形成等腰梯形(图3)。

根据方案分别制作模型,最后确定方案二。

图3毛枕裁剪图

三、保护修复过程

1.修复材料选择

实施修复工作前需选择适当的修复用材料,包括缝线和背衬面料。修复所用缝线的选择非常重要,线要牢固但不能僵硬,要与文物颜色相近。对于不同颜色区域选择颜色和粗细接近的缝线修复。通过对制作毛枕的毛布的组织结构及材质风格的了解,选用平纹麻布染色后作为背衬。

2.背衬面料染色

由于麻布手感较硬,考虑后期的针线法修复及对文物的损害,先对麻布进行柔软处理。根据麻布的组织和特性,使用10%NaOH溶液,为1∶20。分别剪选麻布小样3块通过不同的加热温度和时间进行效果对比,后确定柔软方案。通过实验结果对比,15分钟内在60℃4400ml10%NaOH溶液中柔软的麻布,软化效果最佳。处理后的背衬麻布手感柔软且光泽度好。

修复用背衬面料的颜色应与文物接近,在染色之前先用色标卡对比毛枕进行色彩确定。染料选择雅格素(Argazol)活性染料进行染色加工。这种染料具有染色浴比、温度、盐、碱及时间的敏感性较小,具有优良的染色重现性的特性。

染色使用红色(Argacid M-GX)、黄色(Argacid M-2R)、蓝色(Argacid N-BL)三种染料调和色彩,染色助剂为纯碱,Nacl固色,浴比1:20。染色工艺曲线见下图。

3.修复过程

3.1去除污染物

受埋藏环境影响,毛枕表面附着尘土颗粒,影响观感且不利于文物保护。另外,毛枕内部原填充麦秸秆,虽已将其去除但是仍有麦秸秆附着毛布表面,较细的秸秆穿插在毛布纤维内,这对下一步的针线法修复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在进行下一步修复前有必要对其进行清除。

首先,对毛枕进行除尘处理,选择使用便携式吸尘器对整体进行吸尘。局部泥土附着较厚不易清理的则改用吸痰器除尘。用吸痰器进行吸尘时,吸头距离文物表面约3mm并与文物表面呈45°斜角。在清理时发现有毛纤维及尘土脱落,为避免重复污染,在修复的间隔对脱落的毛纤维及尘土进行清理。

通过整体和局部重点的除尘处理,毛枕表面及纤维内粘附的尘土颗粒大部分得到了去除,极大程度的还原了织物的本色。

对于穿插和附着在毛枕上的残留填充物,采用物理去除的方法。用小镊子轻轻镊取麦秸秆纤维,在必要的时候辅以吸尘配合去除。许多麦秸秆纤维很细,穿插在毛布纤维内,增加了去除的难度,如果过度的去除则会在去除麦秸秆纤维的同时使毛布纤维受到损害。考虑到麦秸秆纤维并不会危害到文物本身且对后期的针线法修复不造成阻碍,在不损害文物的前提下对这部分麦秸秆纤维进行保留。大量的麦秸秆去除后增加了针线法修复的可能性。

毛枕表面还见有虫的卵壳与麦秸秆粘连紧紧附着的现象。新疆气候干燥,在干燥的气候下存放这种病害相对稳定不会对文物造成太大的损害,为了避免在气候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对毛枕可能造成的损害,决定将其清除。首先选择毛枕内部的一个虫壳粘连物先对其用75%的乙醇进行软化,观察软化后是否能够使其松动易于分离。经实验效果不佳。使用物理方法进行去除,用小镊子轻刮表面使其松动分解,再辅以便携式吸痰器对其进行吸除。

3.2针线法背衬修复

根据修复前对毛枕制作工艺的研究,毛枕由一大一小两块长方形毛布缝合而成,为了进一步的背衬法修复,要先将拼合部位拆除后方可进行背衬修复。在此之前针对缝合关键点做线钉记录,使修复后拼合与原本缝合工艺相同。

将毛枕缝合裁剪工艺记录完毕,开始对毛枕进行分解。首先将两端缝线拆除,两端对折缝合形成鸡首,为保留原貌,决定保留鸡首部约3cm,其余拆除。两端缝合线距较均匀,约每个间隔1cm的针距。中间拼合处缝线缝合距离不规则,基本在1cm左右。

首先,将染色后的背衬进行平整,平整时注意经纬线位置,使得背衬经平纬直。然后将文物衬于背衬麻布之上,注意调整经纬线使文物的经纬线与背衬经纬线平行。毛枕残缺污染部位有部分皱褶,皱褶程度较轻易于平整,所以在背衬的同时对皱褶部位进行平整。另外,毛枕残缺部位有经线缺失导致纬线纠结在一起,在平整的同时要对这些部位的毛线进行梳理,经过梳理后的毛线整齐美观。

根据毛枕的残缺情况,在毛枕破损部位使用铺针进行固定修复。后行针将文物与背衬进行整体固定。毛枕整体紫红色,但在残缺部位受到尸液腐蚀导致污染变色。根据不同部位采用不同颜色的丝线进行修复。未受污染部位以红色丝线铺针修复,污染部位用与之接近的褐色丝线进行铺针修复。

毛枕拆分后,在同一背衬上以针线法加固完毕。为了进行下一步的拼合,要按照形制复原裁剪图进行残缺部位复原,然后按其形状进行裁剪。后将背衬法修复好的毛枕按照裁剪图进行拼合。首先将两块毛布沿中缝缝合。然后对折,对两侧进行缝合。针距严格按照之前记录针距进行缝合。两侧缝合好后留下中部三角形空缺,待做好内部填充撑护后再进行缝合。

毛枕属立体文物,为了更好的展示毛枕的原貌制作内部填充撑护。填充撑护按照毛枕的裁剪缝制方法制作,尺寸沿毛枕内部缩小0.5cm。面料选用白色棉布,其内填充弹力絮。填充撑护制作好后,由毛枕中部未缝合三角区域内放入。毛枕内部填充撑护后,进行最后的缝合。先用串珠针固定缝合部位然后进行缝合。毛枕两端缝合后平面呈等腰梯形,为了形成鸡首端,将两侧缝线抽紧。

根据毛枕出土照片和修复前状况,在毛枕两端缝饰两条绢带。依照绢带尺寸和颜色裁剪饰带,并缝饰两端。

四、结语

在营盘墓地出土紫红色毛枕的保护修复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可识别及可再处理”的修复原则,运用纺织品文物保护的传统工艺和材料,使毛枕保护修复达到了的理想效果,既能满足文物保存需要,同时也能够满足展览和研究的需要(图版贰,6、7)。

1.本次修复的毛枕,由于埋藏环境的影响,导致头枕部关键裁剪缝合位置残缺不明,在修复之前要对形制进行复原研究。主要的方法有:⑴搜集同时代、同墓群或者同地区出土的相关鸡鸣枕进行对比研究;⑵仔细观察残存部分形制,确定其裁剪工艺,对其进行复原研究。

2.关于修复环境的问题。本次修复鸡鸣枕自发掘后一直保存在新疆文物考古所库房,保存环境相对干燥、稳定,这对毛枕的保存是有利的。本次修复将毛枕带到杭州进行,正值杭州梅雨季节,湿度高,这期间对长期保存在相对干燥环境毛织物的保存和修复具有一定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对修复环境内的湿度进行控制,尽量保持在45%—50%湿度范围内,同时在修复的过程中需仔细观察室内温湿度变化,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文物安全。

A Study on Restoration of the Wool pillow from Yingpan Cemetery of Xinjiang

Kang Xiaojing&Wang Shujuan

The wool pillow which unearthed form Tome 24 of Yingpan Cemetery,Yuli county of Xinjiang in 1999 was in a badly damaged condition.The Main disease included split,wool rot⁃ten,destroyed by animal,contamination,fold,incompletion,and fading and so on.This paper would like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referring to the wool pillows in detail,and make beneficial explorations about the restore method and circumstance as well.

Yingpan cemetery;Wool pillow;Restoration;Preservation

(作者单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

猜你喜欢
营盘鸡鸣复原
兖矿能源旗下主力矿井营盘壕煤矿进入试生产阶段
鸡鸣驿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鸡鸣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无穷尽的一天
鸡鸣与狗盗
古道鸡鸣
不需要太多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