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字义本源,激发识字兴趣

2017-08-29 00:29蔡艳红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蔡艳红

【摘 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石,也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源远流长的识字教学由于在理念上的众说纷纭而异彩纷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其《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近年来“科学识字”和“字理识字”等教学如众星拱月般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和研究。所以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实际教学中的收获与反思,我的论文将从解析字义和字形演化入手,追溯汉字本源,探索研究有效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方面尤其彰显。

【关键词】字义本源;解析字义;字形演化;探究规律

我国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横竖撇捺的奇妙组合,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美丽和富有魅力的生命结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大量读写,提前阅读已是大势所趋,而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思维能力不成熟,教材要求的识字量又大。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是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识字教学中以追溯字义的本源,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识字效率。

一、追溯字义本源,激发识字兴趣

汉字以象形、会意为本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供感知。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注重挖掘汉字本身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转向内在,从对外部奖赏的追逐转为对知识本身的感知兴趣,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逐渐形成热爱汉字,探索规律的人文精神。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我引入了有关汉字学文化的知识。在教学生字“家”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个可爱的小猪头,学生的兴趣顿时大增,都发出了“好可爱”的赞叹声。接着在猪头下面写了个“豕”字,教给学生读音与字义:古代把猪叫“豕”。原始社会时人们靠渔猎为生,那时的猪都是野生的,人们把活捉来的豕养在屋里就成了现在的家畜猪。讲解到养在屋里时我在猪头图像上加了宝盖头,板书“家”后出示口诀:“野猪是个宝,养在家里头。”“‘家字以前是这个意思啊!真有趣!”学生在汉字知识中熏陶,孩子很快地识记了“家”的音、形、义,不仅加深了对“家”字的理解、记忆,还认识了一个新字“豕”,明白“豕”就是猪,并粗浅地了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教学“家”字,让我感受到识字教学引入有关汉字的文化知识,会使学生在识字中发现汉字文化内涵,热爱祖国文化。

汉字中的象形字具有独特的造字魅力让人感到神奇。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象形字的神奇,从而对汉字产生喜爱之情。如有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一册第二课《口耳目》的象形字,就运用字义图,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悟汉字的演变规律。从形象逼真的图画到简洁而形似的古文字到端正而神似的楷书字,清楚鲜明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字义图继续展示“门、人、鼠、网、石、鱼”的演变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猜猜是什么字?进而发现了图变字的规律后,孩子们学习高涨,充满探究的兴趣。在孩子们的眼里,汉字已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祖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心里。

二、探究字形演化,学会识字方法

有选择地抓住一些典型汉字渗透字义知识,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1.解析字义,触类旁通

对于一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张冠李戴。运用字义辨析比较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在教形声字时,通过比较识记,引导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蓝”与“篮”怎样教学生区别呢?只要让学生明确其偏旁所表示的意义就可以很好的区别了。蓝的草字头与青草的颜色有关,所以是草字头,而打篮球时就是把球投进一个像篮子一样的篮筐里去,所以是竹字头。

又如在教学“领”一字时,可以先让学生给这个字找找朋友“領导”、“首领”、“领队”等等,老师顺势引导“你们找的朋友都非常正确,这‘领字呀是形声字,‘令字表音,‘页字表义,想想这里的‘页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因为这个字的本意与现在孩子们脑海中理解的“页码”的“页”意思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此学生一般都猜不到,当老师说这个“页”在古时候是表示脑袋的意思时,他们都觉得汉字实在太神奇了!接着再请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哪些汉字也是“页”字旁的,想想为什么这些字中有“页”字旁呢?学生们发言极其踊跃,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烦”字有页字旁,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脑袋发烧时很热,很难受,心情就会比较烦躁。有的说“顶”字是页字旁,因为人的顶部是头,所以是页字旁。教师顺势引导,古人造字可不是随心所欲的,只要你用心观察,细细思考,汉字里边藏着许多学问呢!

在识字教学中根据汉字特点渗透字义知识,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加快识字步伐,领略到汉字内在的意蕴。

2.探究规律,归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通过分析字形来理解字义,还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探究构字规律,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这样的方法,识记更多的汉字。

汉字有功能奇特的部件,可以通过归类批量识字。在教学中抓住字与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学会一大串字,如:账、资、货、贷……这些字都有一个相同的部首,而“贝”字给是指贝壳,而古人曾用贝壳做钱币,因此用“贝”作部件时,其义多是财物的意思,教学时就可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字是贝字旁。又如在教学归类识字中的几个品字形结构的字时,讲述品字由三个口字构成,是指品尝了很多口茶的意思,因为在古汉语中三就是表示多的意思,单个字每重复一次这个字的意思就加强一次,那么接下来教“森、林”二字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所讲述的品字形结构汉字的字理,通过分析“森、林”二字的字形理解:“林”表示很多树木生长在一起,而“森”字则表示更多的树木生长在一起的意思。学生从字形入手,由字形想到字义,增强了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那么另外两个品字形结构的字就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的方法自学了。

识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加汉字和学生见面的机会,追溯汉字的本源教学,渗透字义知识,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12月版

[2]《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北京出版社(1—12册),2004.6

[3]谷衍奎.《汉字源流词典》.语文出版社,2008.1

[4]李乐毅主编.《汉字演变500例》续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9

[5]佟乐泉主编.《小学生识字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

[6]左安民主编.《细说汉字部首》.九州出版社,2005.9

[7]杨洪清,朱新兰.《现代说文解字字典》.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

[8]田清源.《汉字形音义解析》.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刘荣才.《小学教育心理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年

[11]贾国均.《字理识字教学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年

[12]戴汝潜.《识字教育科学化和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13]戴汝潜.《汉字教与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4]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5]王昆等编著.《集中识字二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