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氯虫·三氟苯嘧啶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田间效果试验简报

2017-08-30 14:11陈时健薛金龙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201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氯虫卷叶螟稻飞虱

陈时健 薛金龙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201)

19%氯虫·三氟苯嘧啶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田间效果试验简报

陈时健 薛金龙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201)

为探明1 9%氯虫·三氟苯嘧啶S C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适宜剂量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等,并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相关药效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 9%氯虫·三氟苯嘧啶S C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显著,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在稻纵卷叶螟卵孵化高峰期、稻飞虱若虫高峰期,每667 m2使用10~15 mL,即可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1 9%氯虫·三氟苯嘧啶S C;防治效果

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上海地区水稻生产上的两种主要害虫,近几年均达到偏重发生程度,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通常使用的防治药剂只针对稻飞虱或稻纵卷叶螟其中的一种,能两者兼治的优质、高效药剂较少。因此,为验证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9%氯虫·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适宜剂量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等,从而为该新农药的大面积推广示范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相关药效研究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海沈村进行,试验田土壤为砂壤土,pH 7.8,有机质含量中等。试验对象为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供试作物为水稻,品种为“花优14”,栽培方式为机插秧,播种期为2016年5月24日,移栽期为6月14日。田间管理同常规,6月22日活棵肥每667 m2施尿素15 kg,分别于7月1日、8月12日均每667 m2施尿素10 kg。试验药剂为19%氯虫苯甲酰胺·三氟苯嘧啶悬浮剂(SC,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对照药剂为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SC,美国杜邦公司)、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SC,美国杜邦公司)、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WP,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在本次施药前后30 d和试验期间,均未用过其它杀虫剂防治虫害。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处理(每667 m2用量):(1)19%氯虫·三氟苯嘧啶SC 10 mL;(2)19%氯虫·三氟苯嘧啶SC 15 mL;(3)19%氯虫·三氟苯嘧啶SC 20 mL;(4)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10 mL;(5)25%吡蚜酮WP 24 g; (6)10%三氟苯嘧啶SC 16.7 mL;(7)空白对照(CK)。每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22.2 m2。

本试验于2016年7月29日施药,用药次数1次,施药时水稻处于拔节期,稻飞虱处于若虫高峰期,稻纵卷叶螟处于卵孵化高峰期。使用新加坡利农手动背负式喷雾器,采用茎叶喷雾法均匀喷雾,每667 m2用药液量50 kg。

1.3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施药当天(7月29日)天气晴到多云,平均温度为31.9℃,最高温度为37.2 ℃,最低温度为27.1 ℃,相对湿度为75%。施药后第5天、第6天有雨,药后10 d总降雨量为51.7 mm。

1.4 调查时间、方法和防效计算

(1)稻飞虱调查,每小区采用平行跳跃法调查5个点,每点5穴水稻,共25穴,施药前调查田间稻飞虱基数,药后3 d、7 d和14 d各调查1次残虫量,并与CK区比较计算防效。(2)稻纵卷叶螟调查,每小区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5穴,共25穴,药前田间无卷叶,施药后3 d、7 d、14 d调查水稻卷叶数,同时调查卷叶内的残虫量,与CK区比较计算防效。

计算公式:稻飞虱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口基数-施药后残虫数量)/施药前虫口基数]×100,防治效果(%)=[(施药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稻纵卷叶螟卷叶率(%)=(调查卷叶数/调查总叶数)×100;卷叶防效(%)=[(对照区卷叶率-处理区卷叶率)/对照区卷叶率]×100;杀虫防效(%)=[(对照区活虫数-处理区活虫数)/对照区活虫数]×100。

各处理间药效差异性比较,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按p=0.05和0.01标准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9%氯虫·三氟苯嘧啶SC 10~20 mL,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速效性较好,持效期长,且防效随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对稻飞虱,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94.83%、97.28%、98.11%,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94.67%、97.59%、98.83%(见表1)。对稻纵卷叶螟,

表1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比较

表2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比较(单位:%)

药后的7 d卷叶防效分别为88.47%、90.63%、93.51%,杀虫防效分别为88.09%、91.91%、94.89%;药后14 d的卷叶防效分别为90.66%、92.37%、95.49%,杀虫防效分别为87.68%、91.67%、94.93%(见表2)。

与对照药剂每667 m2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10 mL相比,供试药剂19%氯虫·三氟苯嘧啶SC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与其相仿,差异不显著;与对照药剂每667 m2用25%吡蚜酮WP 24 g相比,供试药剂19%氯虫·三氟苯嘧啶SC对稻飞虱的防效与其相仿,差异不显著;与对照药剂每667 m2用10%三氟苯嘧啶SC 10 mL相比,供试药剂19%氯虫·三氟苯嘧啶SC对稻飞虱的防效与其相仿,差异不显著。

2.2 安全性

经药后观察,各施药区均未见水稻生长有明显异常,说明试验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9%氯虫·三氟苯嘧啶SC每667 m2用10~20 mL,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显著,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建议每667 m2使用量为10~15 mL,在稻纵卷叶螟卵孵化高峰期、稻飞虱若虫高峰期,采用茎叶喷雾法均匀喷雾,即可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2017-03-29

猜你喜欢
氯虫卷叶螟稻飞虱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崇明区稻纵卷叶螟历年发生特征分析
氯虫苯甲酰胺对红火蚁的毒杀活性与行为影响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阿维菌素微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与对水稻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