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17-08-30 15:06
中国连锁 2017年7期
关键词:王健林乔丹便利店

本刊2017年5月刊文章《边缘人龚胤全|人物》引发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共鸣,源于上世纪50年代(日本)的精细化管理思想,以其在分工、服务、管理上的精益求精风靡世界。在中国零售业从无到有、做大做强的20年间,精细化管理这一现代商业文化也随着企业主的成熟逐步推广开来。只是,在当前艰难的实体零售环境下谈论精细化改革依然算得上一件奢侈的事。

本文主人公在中國零售业突飞猛进的年代里抱着鲜有问津的理念踽踽独行。以现在的眼光衡量,那几乎是国内实体店最后的狂欢时光。与主流商人们跑马圈地形成对比的,是这些零售边缘人的落寞。他们没有能力改变整个行业,但至少,他们也没有被这个行业改变。

要知道,传奇如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也曾都是边缘人物:他们做过为电话系统安装“蓝盒子”这种既不赚钱又不合法的蠢事,可并不妨碍他们改变世界。边缘人不在前排,没有那么多诱惑,没有那么多束缚,他们就站在边缘,随时可以灵活改变。而伟大的新事物通常就来源于这样或那样的“边缘力量”。

零售业需要的不仅是新点子,更重要的是研究老课题

中国连锁

(公众号ID:zhongguoliansuo8)

2017年7月8日原创文章

《“无人”也算是超市?》

当前无人便利店是不断试错的阶段,积累数据,建设后台软件系统,物流配送,等等很多的问题都要去不断改进和探索。无人便利店的未来主要是加盟模式,总公司提供一系列的大包服务和技术,提供给加盟者,任何东西只要牵扯高科技都血贵。个人觉得未来的这种便利店公司是高科技公司,是搞数据分析和设备研发的,为投资者提供一系列的系统的服务才是正途。

(北京读者 马晓斌)

RE: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注,最近无人便利店的出现频频刷新着消费者的认知,使消费者对未来商业场景又多了一种想象,甚至被认为是未来与实体零售、电商比肩的“第三零售”业态。

关于无人超市,没有什么看好不看好之分,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自己是喜欢无人超市的,但是我也喜欢西贝热情的服务员。我喜欢45元的呷哺呷哺,也喜欢600多的大董。我喜欢跟专业人士探讨问题的根源,也喜欢跟同学互发无聊的图片。个人的需求尚且如此多元,让业态来的更丰富些吧。市场接受的,资本投票;市场不接受的,风险自负。

(上海读者 楚学友)

RE:您说得很客观,秀大数据的,专注零售经营的,专注顾客体验的,专注降低人工成本的,从不同的出发点,得出的结论自然千差万别。

任何品牌化的经营都要谨防陷入商标权益之争

中国连锁(公众号ID:zhongguoliansuo8)

2017年7月25日原创文章

《JORDAN面前,乔丹没有主场优势》

最高法判决“QIAODAN”及“qiaodan”由乔丹体育继续使用。中国法律给予了最公正的判决,那就无可厚非。即使在美国,运动员乔丹也不可能获得这个名字的百分百保护。法律就应该被应用,每个企业都有这个权利,与道德无关。

(北京读者 禹雷)

RE:品牌争端时有发生,重要的是要及早树立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目标要有的,但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本刊2017年6月刊54页

《王健林的一百个“小目标”,悬!》

境界不同小目标就不同,任何话剥离了说话的语境都是错的,王健林站在地产商业的盈利环境下所做的这个“小目标”是可能实现的,但飞凡网是万达商城结合O2O模式所做的创新平台,这样的“实体商业+互联网”模式盈利效果远不及地产商业,所以这个“小目标”看上去才遥不可及。

(北京读者 罗进军)

RE:没错,事实上飞凡网的发展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清晰的规划,虽说“新飞凡”背靠着万达雄厚的资源和资金的大山,但万达内部传统的管理模式制约了飞凡与其他版块的协作和整合,这也是飞凡难以担当王健林的“小目标”的一大原因。

猜你喜欢
王健林乔丹便利店
便利店
鞋子里的盐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340亿砸向万达王健林为何要告别商业地产开发
鞋子里的盐 你听说过吗
吹牛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吹牛
乔丹献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