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丝路

2017-08-31 12:29李贵平,毛豆
中国西部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昌嘉峪关

诗意丝路

文·图/ 李贵平

丝绸之路,对我一直是个梦想之地。想象中的北方古丝绸之路,首先是和那些荡气回肠的古代边塞诗连在一起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边塞诗呈现出的激情与浪漫,一次次照亮了我的逐梦之旅。

这些年,我曾两次去新疆乌鲁木齐以东的古丝绸之路行摄采风。那无垠的沙漠、浩瀚的戈壁、险阻的山脉、雄奇的边关,无数次让我带着诗意的张狂,置身于辚辚商队去往大漠远方、戈壁尽头、历史深处……

①本文作者在新疆高昌古城

②天水麦积山石窟

西 安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唐·岑参《碛中作》

古代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西安)。长安是汉朝和唐朝的国都,当时各地丝绸和其它商品在那里集中,再由各国商人把一捆捆的生丝绸缎,用油漆麻布和皮革装好,然后浩浩荡荡组成商队,踏上了“今夜未知何处宿”的漫漫西行之路。

我的两次“丝路寻访之旅”主要是由东到西,前后历时半月。第一站,当然是古都西安。

6月的西安,天气异常燥热。在玉祥门的大庆路,我看到了一组丝绸之路群雕,它刻画的是跋涉于丝绸之路上的一队骆驼商旅,其中有唐人,也有高鼻深目的波斯人……浅褐色的花岗岩石料古朴典雅,虽仅仅刻画出了3个长安人、3个波斯人的形象,但意境浑然一体,将丝绸之路上“平沙莽莽绝人烟”的苍凉意境表现出来。

古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张骞从公元前139年,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他也被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西安有着太多古丝绸之路的遗珠,随便捡起一颗,你就能触摸到它闪烁的文明之光、历史之光。

③“塞上江南”宁夏

④黄河在沙坡头转了个大弯

麦积山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唐·杜甫《山寺》

离开西安后,我乘坐K119次列车来到甘肃天水市。起初,我并不知道天水跟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而是奔着这个城市“六出祁山”“失街亭”的三国战场遗址去的。后来我从当地档案馆了解到,天水原来是古丝绸之路东段的重镇,而天水东南50公里处的麦积山石窟,更是古代商旅驻足祈福礼赞的宝地。

那天是个周末,去麦积山的人特别多,如蚁的人群密密麻麻“粘”在麦积山栈道上,走几步歇口气,慢慢捱着上行。我被人流推着沿阶梯而上,又沿阶梯而下,脚步丈量着不知是多少层的台阶。攀爬两小时,我才登上凌空栈道的最高处,颇为惊心动魄。是的,麦积山石窟以险峻的奇姿、凌空的栈道、巧夺天工的窟龛,被誉为“东方雕塑馆”。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据说当地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又细看,洞窟中的塑像、壁画,都生动描绘了古丝绸商队跋涉在大漠中的情景。

①祁连山下

沙坡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吏,都护在燕然。”

——唐·王维《使至塞上》

“塞上江南”宁夏,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其中一条线路是从固原进入宁夏,经中卫进入甘肃,最终到达西域。

位于中卫市郊的沙坡头,是唐代诗人王维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地方。漫步在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沙海茫茫、金涛起伏,浊流滚滚的九曲黄河,在这里形成一个宽2000米、高200米、倾斜60度的大沙坡。

落日余晖下的沙坡头,到处是漂流在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上面载运着一拨拨游客。史载,古代的丝路商队来到这里后,需临时渡送到黄河对岸,商人们便卸下骆驼和马匹身上的重物,改由羊皮筏子装运。这种羊皮筏子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制成,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

沙坡头对面,就是著名的腾格里沙漠。夕阳下,连绵的沙漠犹如静止的黄河波涛,荡向天际,在金黄色余晖的照射下凸显一道道美妙的曲线。远处有一支旅游驼队悠然穿行,在沙漠上拖下长长的阴影。

祁连山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古匈奴民谣

我第二次寻访古丝绸之路,是一年后的夏天,从甘肃张掖市经祁连山脉南下辗转去青海,再转道去宁夏。祁连山脉南依青藏高原,北俯河西走廊,一直是远涉流沙、往来东西的丝路商队的重要过道和水源地。

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是任何驴友都不会忽略的地方。张掖的大佛寺、木塔寺、镇远楼以及邻县的马蹄寺、山丹军马场、新河驿以及丹霞地貌等,都是很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当年北方丝绸之路的驿站。

离开张掖南下青海,途经祁连山下的门源镇时,我看到一大片油菜花在连绵雪山的映衬下异常灿烂,油菜花的金黄色和青稞田的青绿色,交叉形成大块纯净的色彩。

史书讲到汉代、汉王朝与匈奴的战争时,都会提到祁连山。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带5000名精锐骑兵,穿越祁连山,突袭匈奴,夺得河西,使汉王朝“设四郡,据两关”。

敦 煌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北周·庾信

自汉唐以来,敦煌一直是丝绸之路的一大咽喉,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

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个朝代、历经千年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题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当时民俗、耕织、狩猎、婚丧、节日欢乐等的壁画,令世人震撼。

那天我参观莫高窟时,只开放了十来个洞窟,工作人员禁止游人带相机,我只好努力记下那些珍贵的壁画、彩塑。后来我在博物馆的洞窟复制品中,补拍了许多彩塑图。

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人根据井上靖的小说改编拍摄了一部电影《敦煌》,它主要取景于腾格里沙漠,把发生在敦煌大漠、围绕一位回纥公主展开的爱恨情仇,演绎出史诗般的惊人深度。断垣残壁中,我一直回味着电影《敦煌》里西夏将士在漫天黄沙中挥刀护花的惨烈画面。

②敦煌

③嘉峪关

④甘肃张掖县丹霞地貌

嘉峪关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险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清·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那天,我先和几位在火车上邂逅相识的驴友,包了一辆面包车先去了嘉峪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口的明代悬臂长城,悬臂长城属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始筑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

嘉峪关关城,位于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关城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它北面的祁连山脉连绵起伏,雪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充满诗意。

我在嘉峪关博物馆看到一个故事:明洪武五年(1372年),征虏大将军冯胜看中嘉峪山西北麓的险要地势,选为河西第一隘口,筑城设关。修关时,冯胜严令工匠在计算用砖时要特别精确,既不能多一块,又不能少一块,没想到建成时竟多出一块砖。险被杀头的工匠解释说,这多余的一块,是专门为城堡观察孔预留的。现在,这块砖还存放在西瓮城门楼上,供人观摩。

你不能不承认,嘉峪关城墙上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部沉甸甸的奇崛古书。

①高昌古城

②吐鲁番火焰山

阳 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渭城曲》

甘肃古阳关,是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东来西往的商贾、使臣、僧侣都在这里查验身份信息,交换牒文,办理出入关手续。

阳关,位于距敦煌城70公里的南湖乡。那天上午,我和4名驴友包了辆当地居民的面包车去阳关,热浪下行驶2小时,一眼望去,流沙地带耸立着一个高七八米的土墩,显得那么突兀也那么桀骜,它仿佛在说:“你们把我丢弃了又怎么样,我现在还不是一样活得好好的?”

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这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站在墩墩山顶,远近百里尽收眼底。流沙茫茫,一道道错落起伏的沙丘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开车的师傅说,这里曾发掘过不少汉唐陶片、铁砖、兵器、装饰品等古遗物。

西汉以来,阳关一直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多少将士曾在这里戍守征战,血染沙场,留下“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怆和无奈。

高昌城

“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障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西汉·汉武帝刘彻

吴承恩的巨著《西游记》,是由玄奘去印度取经的故事神化而来。当年的玄奘经过吐鲁番市,他曾在该市东南40公里的高昌故城歇息一月。高昌古国是丝绸路上一个重镇,如果没有高昌国国王麹文泰的鼎力相助,玄奘是很难顺利跋涉到印度取经的。

那天下午,我来到高昌古城时已是4点过,天气依然燠热难当。眼前看到的古城,应该是700多年前古城所遗留下来的废墟。古城墙是用夯土筑城,周长约5公里,近似于正方形。

夕阳下,旷野寂寥,朔风潇潇。到处是风化的砾石和黄沙形成的堆积层。我在那座古王朝故地流连了2个小时,头脑中那一点浅薄的古代史知识,在断壁残垣中神游万仞,努力拼接一幅玄奘西行取经的苍凉足印……

金庸小说《白马啸西风》写得有些神乎:当年高昌人在吐鲁番建迷宫以为退路,唐朝兵将攻破都城时,宫中珍宝被高昌人锁进迷宫;千余年后,古宫早为沙漠所掩,却成为江湖群豪向往之地,为争夺高昌迷宫图以便入宫取宝,多少鲜血洒在回疆大漠……

火焰山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唐.岑参《火山云歌送别》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丝绸之路之所以经过吐鲁番,是因为要绕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加之这里的坎儿井可提供淡水,故使这个绿洲变成贸易中转站。

傍晚,我离开高昌古城,乘坐当地居民的马车来到4公里外的火焰山。一下车,赤日炎炎,山上“火焰”迎面扑来,热浪滚滚,赭红色的山体如一条横空出世的巨龙,卧躺在312国道一侧。我记得当时全身都被汗水浸透,最难受的是眼睫毛,每隔几秒钟都得伸手揩掉上面的汗水。

关于火焰山的传说很多,使它名扬天下的应归功于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的精彩描写:唐僧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仓促间一脚蹬倒了太上老君炼丹的八卦炉,有几块火炭从天而降,喷射飞散,落到吐鲁番形成了巨大的火焰山,幸亏孙悟空借得芭蕉扇,扇灭漫天大火,才凝固化作成现在的模样。

轮台古城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我在乌鲁木齐市呆了两天,除了去天山天池看看,剩余时间,只能赶去新疆丝绸之路博物馆浏览一下。该博物馆位于乌市商业中心,占地面积7080平方米。

乌鲁木齐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最先入主此地的为战国时的古姑师人,到西汉时期,乌鲁木齐及其周围地区已聚集十几个部落的游牧民,史称“十三国之地”。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辖4县,这一带被称为轮台县。现乌市东南郊乌拉泊水库南侧的古城遗址,就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轮台县城。

轮台为古时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轮台生活过三年,写下“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名句。

(责任编辑/吕文锦 设计/毛豆)

猜你喜欢
高昌嘉峪关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反映的丝路文化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扶贫杂感
吐鲁番巴达木墓地出土隋五铢辨析
唐初陇右地区商贸问题考释二则
嘉峪关: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从敦煌到高昌——宝石壁画沉浸式大展
玄奘行经伊吾考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在嘉峪关“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