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研究

2017-08-31 11:20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知识产权意识

文/河南科技大学 李 静

高校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研究

文/河南科技大学 李 静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并在多次会见各界代表的时候指出,高校学生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随之国务院所属相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一系列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在“双创”背景下,培养具备知识产权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为高等教育设置的更高要求。

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为了实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努力实现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当代高校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是《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知识产权人才"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目标。

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固有的特征之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创新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创新技术的高度运用。社会发展渴求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必须具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否则多产的创新成果将会无偿的提供给他人使用,不能给创造者带来任何回报。

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是增强高校学生创新意识的需要。创新意识是推进一个国家创新能力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将推动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保护的坚实屏障,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强国的有力保障,是“双创”环境下高校学生创业创新的必要保护。高校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是实施创新型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经之道。

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高校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现状,课题组在河南科技大学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参与调查的学生从大一至大三,涉及23个学院,其中大二学生居多,占73.16%。有效问卷中6个文科学院(除法学院)共32份,17个理工科学院共160份,覆盖面广,能较为全面地反映目前在校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了解。

高校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现状

对新兴知识产权认知程度不强。在对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了解中,认为商标、作品、发明和外观设计受知识产权保护的超过156人,知道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和地理标志的学生不到46.8%,其中选择地理标志的仅有17.1%。而农学院和林学院的14份问卷均为大二学生填写,林学院仅有6名学生选择植物新品种受知识产权保护,选择地理标志的1名,农学院学生则未勾选植物新品种和地理标志的选项。调查问卷表明,由于近年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增大,对于传统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学生有所了解,但对于新兴知识产权,学生的认知程度还不够。

学生了解和获取知识产权知识的多种途径中,92.2%选择网络,72.9%选择电视,仅5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来自课堂教育。在知识产权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中,学校教育出现了缺位,因此农学院学生没有意识到植物新品种和地理标志应该受到知识产权保护也不足为奇。

初步具有侵权意识。对于未经同意,复制教师和朋友的课件及学习资料的,仅有1%的同学经常从事该行为,有35.5%的同学为了学习需要偶尔复制,有63.5%的同学尊重他人著作权,没有复制行为。由于国家对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加之高校教师的版权保护意识增强,同时权利人是学生身边的人,高校学生开始认识到教师课件和他人学习资料具有版权,近年来复制课件和学习资料的现象有所减少。

在购买盗版和冒牌商品中,有46.4%的同学认为这是不道德行为,40%的同学认为这是违法行为,但无人追究,仅有8.8%的同学认为这是个人喜好问题,有7.8%的同学认为大家都在购买。在高校学生中,故意购买盗版和冒牌商品的行为在减少,但笔者上课发现,基于价格差异,复印教材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

在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上,有50.5%的同学经常直接从网上下载电影、音乐游戏等资料,而未考虑是否侵权,有31.7%的同学偶尔下载,仅有17.7%的同学未从事网上下载行为。问卷表明,虽然学生的侵权意识已经初步具备,但对于著作权的网络侵权行为仍然十分普遍,在信息网络传播权问题上,学生的侵权意识远远明显弱于复制实体资料及购买盗版。

具有简单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76.6%的同学愿意进行文艺创作和发明创造等创新活动,但在有创新意识的同学中仅有48.3%的同学已经有了实际创作的行动。学生的创新意识较为浓厚,但实际行动力不强。

在完成发明创造之后,有71.9%的同学首先选择了申请专利,有12.5%选择了保密,有15.6%的同学选择公开发表和不知道该怎么办。在申请专利的部门中,66.1%的同学选择国家知识产权局,选择版权局和商标局的占12%,另有21.9%的同学表示不清楚向哪个部门提出申请。由于河南科技大学的专利申请近年来一直位列河南省高校前茅,同学们初步具有的专利意识和学校较好的专利培育环境密不可分。

在自己的知识产权遇到侵犯选择的多种解决途径中,选择行政投诉的有65.6%,其次是通过司法诉讼解决的有44.79%,调解机构调解的有34.9%,私下解决的占18.2%,选择不采取任何维权措施的仅占2.1%。部分学生对于创新成果在申请保护和维权上的忽视,表明学生对无形财产的认知不足,尤其理工科学生毕业后是科技创造的主力军,毕业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工作,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缺乏,将会严重阻碍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

在买到盗版和冒牌商品时,采取的多种途径中,有56.8%的同学选择了找商家理论,向消协投诉的有35.4%,向行政部门举报的有23.4%,提起诉讼的仅占4.2%,还有27.6%的同学选择自认倒霉。

高校学生知识产权培养对策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大力宣传。按照教育部学生司的定义,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群众组织。高校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打造了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组织多样化的社团活动,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在学校宣传知识产权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举办增强知识产权意识的公益活动,协助洛阳市知识产权维权中心知识产权纠纷的处理,河南科技大学于2014年成立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志愿队,并在此基础之上成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志愿者协会的学生社团组织。为了提高知识产权志愿者协会新入志愿者对知识产权维权的认识,我校河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教师每年对志愿者队伍进行轮训,志愿者们了解了知识产权的基础知识,为协会开展维权援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再通过协会每年编印宣传材料,开通微博登载知识产权知识,举办知识产权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在学校营造"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文化氛围。随着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增大,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将深入人心。

以高校课堂为阵地深化教学。在调查问卷反映,97.8%的同学认为高校学生有必要了解知识产权制度,有88%的同学认为应该在高校开设知识产权的基本理论课程。立足于高校的丰富教学资源,首先,应开设全校创业创新知识产权公选课程,该课程主要面向理工科学生介绍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初步构建知识产权的框架结构,在有条件的工科院校也可将该课程设置为学生的基础必修课;其次,开设《专利法》实务课程,具体给学生介绍专利的种类,申请专利的法律规定及相关流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再次,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为依托,在各高校成立远程教育分站,鼓励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理工科学院设立班级,组织学生在远程教育平台上选择课程学习,拓展提高知识产权知识面。为鼓励学生在远程教育平台选课的积极性,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的规定,学校可将远程教育平台上所获学分纳入素质教育学分计算,更优的方式是将远程教育学分纳入学生的公选课学分。此外还应开设商标法实务、公司法实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等依序递进的系列创新创业配套公选课程。

以多种活动形式拓展教学。首先,在学院层面成立实践与创新教育基地,配置导师指导团队和学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平台的运行工作,成立学生兴趣小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指导学生的大学生训练研究计划,助力科技创新;其次,在学校层面开展全校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再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在学院学校科技创新培育下,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如科技创业类全国挑战杯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机器人大赛、提高学生版权意识普及版权知识的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比赛等学科竞赛,为了激发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作热情,增高校学生的参与面,可组织全校性的学科竞赛后选拔优秀作品参与省赛国赛;最后,开展知识产权庭审进校园、专题讲座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产权在创业创新中的重要性,自觉远离侵权行为,增强了学生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了鼓励科技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人文环境。

加强创新创业的鼓励政策和管理。首先应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各高校应该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支持高校学生的创新研究,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于学生的优秀创新成果,加大奖励力度;其次,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各高校在协助指导学生对科研成果申请专利的而基础上,不能单纯追求学生的创新成果的产出和专利证书的获取,还应设立专门机构对技术成果产业化进行促进和管理,避免出现科研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脱节,以及专利证书获取之后束之高阁现象;再次,搭建创新和创业之间的桥梁,鼓励各单位组织及个人捐款设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风险基金,对学生研发的具有发展前景的创新成果进行投资融资,组建多种平台,多方位的向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经费保障;最后,构建学生创新创业保障体系,建议在学分认定制度中增加对创新科技活动优秀成果的认定,转专业时优先批准创新创业学生转入相关专业的申请,在学籍管理制度上设置弹性学制,可在国家允许范围内适当延长创新创业学生的修读学位年限,出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的激励与考核、实践与创新教育基地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为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保障。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知识产权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