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土”老支书 攻坚“再上马”
——记荔波县佳荣镇大土村党支部书记龙贵雄

2017-09-01 15:56王法
当代贵州 2017年32期
关键词:荔波村寨乡亲们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王法

“大土”老支书 攻坚“再上马”
——记荔波县佳荣镇大土村党支部书记龙贵雄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王法

生长在农村、实干在基层,龙贵雄不希望大土村因为贫瘠便永远沦落,村庄是他和乡亲们的根脉,穷不得、困不得,更丢不得。

在55岁的龙贵雄身上,有一个关于脱贫致富的故事,植树造林、打通山路、发展产业,构成了这个故事的生动场景。

生长在农村、实干在基层,龙贵雄对他的村庄充满感情,他不希望那些刀耕火种留下光秃秃的土地,就此永远沦落。村庄是他和乡亲们的根脉,穷不得、困不得,更丢不得。

1995年到2007年,龙贵雄一直担任村支书。2007年,龙贵雄从村支书位置上退下来。10年过后的2016年8月,他再次走上村支书岗位。

“干什么都得有一股精神。”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荔波县佳荣镇大土村党支部书记龙贵雄总是精神抖擞、干劲十足,他与乡亲们一起,打了20多年的脱贫攻坚战!乡亲们都说,这一战,虽然辛苦,但是打得有成效、打得很漂亮。

村支书带领“生态强村”

位于月亮山东南麓的大土村,地处黔南州荔波县、黔东南州从江县、广西环江自治县交界处。全村930人,多数是苗族。

上世纪90年代,大土村的土地渐渐变成了石漠化严重的荒地,小溪干涸、山泉断流。当时全村年人均吃粮不足15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到170元,户均断粮半年以上,以致“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这样下去没有活路。龙贵雄和村支“两委”决定打一场硬仗,再怎么困难,也要先把石漠化问题解决好。办法只有一个:植树造林。

于是,“生态强村”成为1990年大土村发展的着力点。

全村近3万亩荒坡地,如何为其披绿装?龙贵雄和村支“两委”决定,把绿化责任落实到各家各户,发动村民用杉树苗植树造林。

刚开始,不少人反对,觉得看不到希望,这些杉树苗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在荒坡成林,搞不好大家还得继续挨饿。

共产党员带头示范。龙贵雄和村里的20多名党员信心满满,不仅在自家责任地上植树造林,还帮村里没有劳力的村民种树。

家看家、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经过20多年奋战,如今,大土村2.9万亩杉树林郁郁葱葱,户均拥有森林面积200亩,价值30多万元。

有了成片的树林,解决温饱问题就有了依托。在龙贵雄带领下,村民集中在村子周边开辟了370多亩高产田,实现人均占田0.8亩。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打通大土村11公里出山公路,龙贵雄和村民用钢钎大锤苦战两年,2000年修通了这条致富路。这一年,龙贵雄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大土村村民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唱响了“造林起步,造田饱肚,修路致富”三步曲,树起了“远学大关,近学大土”的扶贫开发先进典型。

“春天种树,夏天开田,秋冬修路。”回忆起过往的日子,龙贵雄说,村民常常吃住在山上,经常六七天不回家,没什么好吃的,大家往火堆里倒上一篮红薯,烧熟了填肚子。

如今,大土村实现亩产水稻400多公斤,村民年年粮食有余,年户均间伐收入2万多元。改土造田保护了生态,山泉增流,小河水涨,并引来广西客商,在河流下游建起了年产值近1000万元的小七孔矿泉水厂。

对于曾经贫瘠的大土村,这些都是不平凡的事情。为此付出艰辛努力的龙贵雄,依然在以一个平凡人的姿态,继续奋斗着。

“穷大土”变“富裕村”

龙贵雄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收入。(李金福 / 摄)

7月29日中午,记者走进龙贵雄家时,他的家人正在收拾餐桌。

“刚刚接待了两桌来大土苗寨游玩的客人。”龙贵雄说,如今大土村像他家一样可以招待游客的人家已有27户。

要致富!龙贵雄和村民们没有满足于基本的温饱,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富民兴村。

2015年,作为县人大代表的龙贵雄深思熟虑后,提议大土村要“就地移民搬迁”。他的提议被荔波县委、县政府采纳。

两年来,荔波县委、县政府投入危改资金、移民搬迁、旅游建设等资金500多万元,以供建设“新大土”。

“就地移民搬迁”工程使大批村民得到集中安置,家家户户由过去一楼一底人畜混居瓦房,变成240平方米的3楼一底生态楼房,大土村变成了贵州有名的生态文明示范村。

随后,荔波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寨、小康寨示范村寨建设项目落户大土苗寨。大土村拆除所有老房屋,重建98户房屋,规划建设成一个集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特色养生度假及民族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苗寨。

新的规划带来新的希望。龙贵雄和村民们的期盼是一样的:通过新项目,进一步建设好独具苗族特色的大土苗寨,真正让“穷大土”变“富裕村”,让生活在这片大山的群众日子越过越好。

2015年6月,村民开始拆旧屋,9月份,村寨整体规划出来后,在龙贵雄的带领下,群众开始自筹自建新屋。同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及项目的资金支持。短短两年,一座新的村寨已初具雏形。

大土村苗寨建设作为荔波县实施旅游扶贫的典型项目,是荔波着力打造的首个原生态苗族“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寨、小康寨示范村寨,将填补荔波东北部旅游市场的空白,推进荔波“全域旅游”再上新台阶。

“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龙贵雄老支书心里一直装着乡亲们,只要有他在,我们做啥都放心。”村民能感受到,龙贵雄把大家都当亲人。

龙贵雄经常和乡亲们在一起上山下地劳动,一到农忙季节,他就想着村里的孤寡老人。有些孤寡老人不会用机器耕地,龙贵雄就亲自下田给他们耕地。

“10多年过去了,真没想到在龙支书的带领下大土的衫木长得这么好。”家住大土移民新村的潘胜忠说。

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龙贵雄和乡亲们想了一个办法:树碑立约。

而今,大土村在石碑上立下保护生态等“三个一斤”村规民约:村民不准擅自砍伐任何一棵树木和杂柴,烧火只能用自然干枯的柴禾;村民不准偷牛盗马及酗酒闹事、不尊老爱幼等,如有违反,当事人必须给全村每家一斤米、一斤肉、一斤酒。

以碑为镜,大土村自解放以来从未有人违反“三个一斤”规定,从未发生过治安和刑事案件,大土村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无案村”。

再穷不能穷教育,龙贵雄主持大修学校,让村里的孩子有安心学习的地方;村里饮水困难,龙贵雄就申请找资金,兴修水利……只要是群众所急,龙贵雄都去做。

除了经济林,大土的韭菜产量和质量非常好,龙贵雄希望这些产业能“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收入”。

龙贵雄说:“现在的大土村越来越漂亮。”

有人问龙贵雄,工作干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是老支书嘛,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乡亲们相信我,我就要干到干不动的那一天。”

(责任编辑 / 岳振)

猜你喜欢
荔波村寨乡亲们
A New Species of Odorous Frog Genus Odorrana (Anura,Ranidae) from Southern Guizhou Province,China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猎人海力布》五问
荔波县委常委会研究部署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锅巴粥
荔波国际儿童动漫节
老张回家记
荔波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州纪委文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