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企业化管理趋向性分析

2017-09-01 23:27沈玥
财会学习 2017年15期
关键词:企业化财务事业单位

沈玥

摘要:事业单位适用的会计制度具有特殊性,我国2013年开始正式施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适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方面。本文将对事业单位财务企业化管理趋向的内因进行简要的分析,进而阐述事业单位财务企业化管理趋向的主要表现,以期为事业单位财务企业化管理工作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企业化;趋向性

一、事业单位财务企业化管理趋向的内因分析

2013年我国正式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和财务信息质量等方面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变化既有对会计制度本身的改变,也为会计主体行业改革的工作提供了基础。不同的事业单位类别的会计主体性质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一变化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向企业转变,以便体现决策有效性的财务报告目的。

(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会计核算内容一致。前者的会计主体是事业单位,后者的会计主体是企业,两者都需要根据我国的《会计法》的相关要求设计主要的会计核算内容,必须符合我国会计准则的基本指导。因此,两者的主要会计核算内容是一致的,在核算原理、核算依据和基本职能上都存在着较大的一致性,从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向企业化管理趋向。

(二)多样化财务信息服务及质量的要求。在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之前,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公共财政,其核算的信息服务主体比较单一,因此财务信息服务和质量的要求不高。但是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之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家财政部门,其融资渠道多样化,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服务对象多样化,其财务信息需要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事业单位由原来单一的信息服务主体向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发生转变,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服务主体向企业财务信息服务主体趋向,因此要为不同的信息主体的决策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以便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

(三)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变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因此使得事业单位会计主体发生改革,事业单位需要根据经济体制改革重新定位其功能,并要明白事业单位中存在的企事业单位不明确、机制不健全和工作模式呆板等问题,要根据政府职能和经济发展方式变化转变事业单位会计主体,以便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提高公共事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因此,事业单位会计主体必然会向企业化财务管理会计主体发生转变。

二、事业单位财务企业化管理趋向的主要表现

(一)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与企业会计科目的趋向性。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将现金会计科目改为库存现金会计科目,同时要求应交税金改为应交税费会计科目。其次,要求事业单位将对外投资这一一级会计科目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两个明细的二级会计科目,做到了细化會计科目的作用。再者,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将事业单位拥有的或者控制的材料、产成品或者成本费用等会计科目一律归集为存货,并将借入款项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等两个明细科目,并对经营结余、应收票据、经营收入等会计科目进行保留,同时还增加了坏账准备和累计折旧等三个备抵科目等等,这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向企业会计科目趋向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体系,提高了事业单位向企业会计科目的转变速度,为经济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模式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2013年正式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其拥有或者控制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后续计量等有着新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改变了固定资产确认的价值标准。比如,根据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的一般设备确认标准由500元提升至1000元,专用设备由800元提升到1500元,这样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认定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引入了企业中折旧和摊销的概念,并规定在计提折旧或者摊销时不计支出,直接冲减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基金会计科目。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折旧的计提提出了新的规范,并对计提对象和时间进行了规范,规定了折旧计提的方法,要求事业单位根据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采用平均年限法或者是工作量法,并要求名义金额入账的无形资产不能进行摊销。

(三)重视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质量。原来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在开展基本建设投资业务时,其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参展国有建设单位适用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开展和执行,事业单位单独新建基建账套产生的基建账数据不合并到整个事业单位账务数据之中,也不需要在账务数据之中进行反映,因此基建账数据并没有纳入到账务报告之中。但是,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中,要求事业单位在资产要素中增设在建工程项目,并将基建账套数据纳入账务报告范围之中,进而提升了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提高了财务信息的质量。其次,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报告进行了规范,并要求事业单位借鉴企业会计准则中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完善了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有助于事业单位财务企业化管理的趋向。

参考文献:

[1]张凤丽.浅析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国企研究,2015(16):62-63.

[2]王金龙.事业单位财务企业化管理趋向性探究[J].财会通讯,2016(2):127-128.

[3]王晓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向企业化财务管理转轨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6(11):93-93.

(作者单位: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猜你喜欢
企业化财务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探讨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企业化的探索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