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运作探析

2017-09-01 02:41姚军
财会学习 2017年15期

姚军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愈加严峻,养老保险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是为了解决离休、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为年轻人减轻负担。但是,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和管理现状出发,总结和分析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管理和运作所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基金监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管理与运作问题一直是当今社会最关键的问题之一。随着居民养老保险的基金量增幅的不断增长,规范养老保险的管理与运作制度,落实管理方法和流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还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缓解了社会矛盾。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运作与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和医疗资源的飞速进步,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得到了保障。因此,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渐渐凸显出来。养老保险的运作可以有效解决老年人退休后的资金问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年轻人的赡养负担,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自城乡居民保险制度的实施以来,基金的数量高速增长,且基金的运行情况复杂多变。基金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金管理能保证基金的安全性。因为人社部门虽然承担着养老金的收缴和发放,但是负责基金管理的却是地方的财政部门。因此加强基金管理才能保证基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其次,加强基金管理就是实现基金的保增值,除了加强经办和管理机构的制度管理以外,還应通过改革基金管理方式,创新投资组合等方式,实现基金保值和增值的目标。最后,加强基金管理可以维护参保居民的权益。通过严格要求基金的收支情况,可以保障参保的城乡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受

到损害。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现状

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自2009年以来就在逐年大幅增长。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也愈加广泛。直至2016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8370万人,比上年增长1518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829亿元,支出1150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2302亿元。由此可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积极发挥着更深更广的作用。但是,总体的状况良好也不能忽略其存在的问题,如在管理层次,投资方式,账户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短板,同时面临着基金保增值的压力。

综上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虽然在施行以来覆盖面和影响力越来越广,但同时也在部分地区存在着收不保支等很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运作出现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居民群体,我国都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大规模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城市的养老保险基金体系的建设较早,在发展过程中,体系的不断完善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保障。但是对于农村居民来讲,对养老保险基金认识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养老保险的认识,产生抗拒心理,给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实施带来重重困难。

(一)投资渠道单一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保值和增值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将养老保险基金增值,养老保险基金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由于我国政府目前对于社保基金的投入持保守态度,而居民养老金又属于社保基金的一部分,因此养老保险在根本上有资金不足的问题。而社保资金的投资范围仅限国债、银行存款等流动性强的金融产品,同时还规定了投资比例。一方面,资金风险没有被分散;另一方面,国债和银行利率的投资收益甚至还不及年CPI的增幅。以上因素造成的就是养老保险基金的贬值。

(二)基金管理层次较低

目前,我国主要是由区县级社保部门对养老金进行管理,参保人上缴的保费都在县级归集。人员大多缺乏投资经验,无法树立良好的投资主体,没有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体系。这些因素使得养老基金的投资方向只能选择风险程度较低的国债和银行存款。由于养老基金的管理层次较低,影响了养老基金的运作效率。

(三)监管机制不健全

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机构的多数人员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投资能力,对相关知识不了解。而养老保险工作又非常复杂,数据繁多。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足,存在重复监管现象,缺乏统一规划,造成监管流于形式,因此在监管效率上有很大不足。养老保险机构的主要关注点为养老保险金的征缴,忽略了养老保险金的核算和审查。这些都说明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大大的影响了监管效率,加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风险。

(四)账户运行问题

由于各地基金管理层次低的原因,全国的管理不统一,养老基金的缴纳的时点和环节都没有规范,各缴费环节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造成了养老保险金在上缴时间和账户启用时间的随意性,影响到了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增值;社会保险卡普及不广泛的情况给参保人员在缴费查询、养老金领取和退保带来了很多的不便。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缴费对于个体自由职业者施行的是自由模式,而这部分人却在选择缴纳养老保险时一般选择较低档次,不利于基金规模的扩大,影响增值空间。

四、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运作的措施

(一)拓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

多元化的投资可以有效的降低投资风险,使风险效益降到最低。但是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还不是很成熟,投资风险是很高的。因此,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应从安全性出发,将注意力适当的转移到国家鼓励的实体经济行业中,比如互联网和高新技术行业等。既解决了新兴企业的初期的资金不足问题,支持了国家政策,又解决了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但同时,我国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投资规章制度,拓宽投资渠道,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以实现增值。

(二)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层次

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层次较低,导致区域资金给付水平不一。同时,养老保险基金单位的投资人才匮乏,难以有成功的对外投资,还极易受到地方政府的干涉。一方面,国家在提高养老保险的管理层次的同时,还可以借鉴税收征管的方式,把养老保险基金归集到国家的手中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投资的收益率,降低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时点管理,稳步推进将养老金纳入全国统筹的步伐。基金管理层次的提高将大大减轻地方政府的负担,同时提高公民的福利待遇。

(三)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

首先,我国应该建立一部完整的全面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法律法规,使全国各地的管理机构在养老保险的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据可依。其次,该法律法规除规范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和发放流程以外,还应该建立监管机制,对养老保险运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最后,应提高养老保险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学习国内外成功案例,从根本上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水平。

养老保险的管理和监管机构互相之间应该加强协调合作,在分工合作的同时加强交流,使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部门和管理部门能够合理融合,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和风险管理系统,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管理和监管过程实现有效监督。

五、总结

通过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和基金管理、运作现状进行总结,可以清楚的看到现行基金管理和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总结出有效的对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相关机构应加强监管力度,同时拓宽监管渠道,提高基金的管理层次。更好的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有效管理和运作,保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运营问题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1):38-39.

(作者单位:龙口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