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难点和解决对策

2017-09-01 08:50杨玮宁
财会学习 2017年15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解决对策内部控制

杨玮宁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环境愈加规范化,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严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以及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本文通过探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难点,进而对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解决对策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保障公眾利益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几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了铺张浪费、舞弊腐败的现象。因此,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建设体系,有效提高管理水平,这已成为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述及必要性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述

内部控制指的是为确保相关会计信息更加全面真实,管理行为更合乎法律法规,为进一步增强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其使用率,经济主体会在单位内部做出相关规划,并实施自我约束、控制评价等举措来保证各项财务工作顺利进行。具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期目标,有效防范管理风险,由单位管理层作为领头人,全体员工共同参与,通过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明确一系列操作流程,灵活运用适合的管理方法并能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从而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起到规避和控制作用的动态过程。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监管力度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内部控制也较为懈怠,不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滞后现象,行政事业支出等方面也出现诸多漏洞。但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一个主导中国社会发展走向的特殊组织群体,它承担着一系列重要职责,比如,制定政策,组织人员切实贯彻落实政策,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等等,而内部控制又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其社会职能所不可或缺的保障体系。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内部控制,通过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更有效地防范风险,制约腐败现象的发生,还能完善管理方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故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做出进一步地完善与加强是尤为必要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

(一)缺乏健全完善的内控环境,导致监督效果打折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环境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石。但在目前看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环境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制度建设不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对其很难有清晰明确的认识,故尚未形成概念一致、框架完整的内部控制准则,这就导致实践活动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指导以及有效地制约、监督。第二,内部控制意识不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过于追求个人事业发展,很少主动参与单位重大经济事项的实施过程,使得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意识到其所蕴含的重要意义,而且对岗位权责缺乏清晰的界定,无视自身控制和监督的职责,甚至问题发生后还出现推诿责任的现象。第三,组织机构设置上存在缺陷。行政事业单位不具备规范完整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决策过程主要通过授权审批,而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又属于同一级别部门,使得监督控制职能很难得到有效地发挥。

(二)缺乏高效全面的控制活动,导致资产管理不到位

自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进行改进之后,控制活动的效果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从收支管理来看,一方面,收入支出所使用的票据未按要求领用、使用及核销;另一方面,未制定合理完善的票据检查制度,易出现不规范甚至是违法违规行为。从预算管理来看,首先,预算编制的方法不够贴近实际,采用增量预算使得本年度仍保留了上一年度的不合理之处。其次,预算的制定有失科学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预算指标,这将导致预算的约束制约力度被严重削弱。最后,预算执行力度不够。由于监督控制活动缺位,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票据管理、现金管理等都存在诸多漏洞,导致资产管理混乱无序,重复购置、盲目购买等浪费现象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工作效率和效果不尽如人意,内控体系也随之弱化,

(三)缺乏畅通透明的信息沟通,导致信息处理效果差

由于信息不能无障碍的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进行有效地传递,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导致沟通效果不理想,不同部门各行其是,无法有效参与管理。另一方面,信息的封闭性和阻塞使得决策层无法及时获知有用的真实消息,从而无法及时做出关键性决策,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是严重的后果。比如有些部门私自改变专项资金用途,其部门负责人也没有以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将事件反映给上级主管部门,致使错误得到纠正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国家就极有可能面临资产流失的风险。信息的不对称还造成员工缺乏对控制对象、流程等的充分了解,使得单位内部控制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

首先,在制度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国际内控的相关条例以及企业的成功经验,由各有关机构部门共同协力参与,制定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概念体系明确清晰的、具有完整性、逻辑性、规范性、强制性以及可操作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规范与执行准则。与此同时,还要推动和它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颁布,既要适应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共有特征,也允许单位建立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内部控制规范条例,除此之外,更要对内控建设不断进行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失责必究。其次,我们应强化内控意识,尤其是单位管理层,不仅应深刻认识内控的重要性,充分重视内控建设的贯彻执行,而且应该身体力行,积极认真履行应尽的职责,从而为员工起到示范作用,同时,经常与工作人员沟通交流,掌握发展动态和具体情况,为正确指导内控工作指明方向,将内控建设真正落在到实处。最后,还要优化岗位设置,确保各部门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权限,清晰地了解各项业务流程。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解决对策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