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革实践中焕发创造激情

2017-09-01 16:30唐玉辉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学生工作管理方式

唐玉辉

摘要:学校进入发展高原期以后往往会遇到发展瓶颈,在实践中变革创新是优质学校寻求突破的重要途径。在变革创新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变革学校发展文化、管理理念与方式、课堂实践与育人模式,从而凸显成事成人的价值追求,回归教育的本真。

关键词:变革实践;学校文化;管理方式;课堂实践;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7B-0027-04

学校进入发展高原期以后,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我们一直苦苦思考着。2009年,我们加入了新基础教育团队,在叶澜老师变革创新思想的引领下,走過了一条超常规的、不平常的发展之路,三年成为“基地学校”,五年成为“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合作校。学校从整体上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回溯7年的发展历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在变革实践中创新。我们变革学校文化与价值追求,变革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变革课堂实践与育人模式,凸显成事成人的价值追求,回归教育本真。

一、 发展求真文化,学校发展明确了清晰的文化导向

求真文化是学校多年办学实践的传承与文化概括。然而,多年来我们只是从概念到概念,缺少对内涵的深刻挖掘,缺少传承载体的建构,因此无法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落实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我们按照新基础教育整体变革的思路,首先对学校文化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和重新建构,发展了求真文化。

1. 丰富求真文化内涵。我们首先从词源上来理解“求真”。真即本原。求是探寻、追求之意。因此,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真既指世界的本原,也指相应的科学知识,还包含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求真就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的成长规律,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努力实现儿童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围绕求真文化,我们尝试构建属于自己学校的“本真教育”办学主张。本真教育包含三层内涵:一是让儿童成为儿童,二是让教师自主创造,三是让学校生态发展。并努力通过学校整体性、实践性变革,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通过有效管理、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促进教师、学生的主动成长,实现“高质量、有特色、能创造”的办学目标。

2.构建本真课程体系。文化能否落地生根,需要以科学适切的课程为载体加以落实。为保证课程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设计了“学生未来发展素质调查”“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调查表,向全校师生、家长广泛征求意见。课程初步方案确定以后,我们邀请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专家进行论证,保证课程方案的科学性、适切性、可操作性。围绕求真文化,我们构建了“本真课程”体系:一是本真课程,即以基础、规范、科学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性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干,以开足上好为目标,保证学生的基础学科质量和基本素质要求;二是纯真课程,即以发展、研究、游戏为特征的发展性课程,以阅读课程、思维课程、体艺课程、综合课程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是必修课程,分年级差别化安排;三是率真课程,即以个性、合作、创造为特征的个性化课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发展个性为主要目标的选修课程。本真课程、纯真课程以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为内容,纳入课表,定时定人,保证教学质量。率真课程主要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专题研究、兴趣爱好等开设。同时聘请高校老师、行业专家、民间艺人等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

3.明晰本真课堂的价值追求。从本真课程进一步延伸,一附小着力构建自主、灵动、高效为主要特征构建本科课堂,引领师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自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结构,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灵动主要是关注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和合理转化,生活资源、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活的学习、活的课堂。高效是说课堂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取、能力的锻炼、情感的转变,更关注在提升转化过程中的效益和效率、温度和适度。因此,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静思默想、合作探究和自主选择,把核心知识、思维品质、积极体验作为课堂的核心追求,从而形成了本真课堂的教学特色。

二、变革管理方式,学校制度唤醒了师生成长的发展自觉

变革管理方式,首先是管理理念的变革,要把价值理念从传统制度的规范约束转变到激励引导上来,把成事成人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行为,才能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

1.修订完善,让激励和唤醒成为学校制度文化的核心内涵。我们对学校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重新梳理,找出了不适应师生发展的具体条款,突出了教师个人成长与团队合作的鼓励与引导,广泛征求师生意见,予以修改完善。例如,《学校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调整后从过去的集中研修,更加突出个人的自主研修,过程管理注重基本规范,绩效管理突出课堂实践与论文成果,鼓励并扶持教师出版个人专著。

2. 建立机制,让自主运行成为制度执行的有轨电车。要改变“制度墙上挂”的现象,必须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活动方案三轮研讨机制、外出选手的选拔与团队协作机制、文稿三审备案制度等等,有效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运行效率。

3. 重心下移,让良性互动成为制度完善的自动调节器。每学期结束前,我们都要召开一次恳谈会,主要任务就是找问题,寻对策。平时,我们的每一位管理者,也在不断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去年寒假前,我和各年级主任进行了一次畅谈,主要反映年级自主管理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制约,于是新学期开学第一次校务会上,我就给所有管理人员特别是部门管理干部提出了“六条新规”,从“转变观念、示范引领、工作研究、团结协作、值周指导”等方面明确了要求,目标指向优化过程管理、锤炼干部队伍。

4.内外互动,让师生主动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学校发展必然受到来自家长、社会、上级教育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里,学校必须既要坚守教育理想信念,又要回应家长关切,既要考虑学生的整体发展,还要考虑学生个体的个性需求。一方面,我们挖掘校内资源,尝试走班授课,让老师们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自己的专长,拓展新的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注入活力;另一方面,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家长与社会,聘请部分专业人士走进校园担任授课教师,开阔的视野、专业的技能,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扇窗户,深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三、变革研讨方式,教育教学研究注入了不竭的创新活力

1. 确立课堂学习新常规。让教学管理从单一的教师的教走向教与学的融合、从学习表面走向深入、从监管要求走向了激励引导。传统的教学常规主要内容是执行课表、按时上下课、课堂有秩序等方面,很少触及具体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为,因而对课堂质量提升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不大。2014年春,我们明确提出“新常规引领学习新品质”“让课堂新常规带来课堂新面貌”,按照“前置性学习、自主性探究、合作质疑、延展性学习”四个维度,组织老师们编写课堂教学新常規,把读书、思考、质疑、讨论、练习等“听说读写”具体行为要求融入其中,按照低中高不同年级呈现梯度要求,在每一位师生心中建立起了自主学习课堂的新样态,提升了课堂学习的品质。现在,每学期第一次教研组活动成为必修内容,常规养成贯穿一学期始终。

2. 变革课堂研讨方式。让日常课堂教学研讨从散点走向系统、点状走向整体、肤浅走向深入。一直以来,我们对这样一个庞大团队的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心存疑虑,如何提高互动质量?如何将评课研讨的散点状态引向深入?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本学期以来,我们结合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三个评价标准”,从内容到形式变革了传统的研讨方式。研讨内容包括四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教师的课堂推进与应答、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质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并进一步细化为十一个细目,为教师的研讨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与参考,提升了教师看课评课的质量,增加了教师个体间、组际间的互动与频率。教师研讨时,分主题观察与思考,以事实与数据为依据进行理性分析,提出建议与意见,保证了研讨的质量。

3.专题研究聚焦目标能级。让主题研讨和教师发展从零散走向统整、从综合走向教学、从形式走向效益。我校正在着手从学科特点、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出发,分学科、按主题建构一整套具体的、易于操作实施、分层级、多维度的学科学习目标能级体系,形成一套《小学生学习目标能级序列指导手册》。这样就会让学生易学,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参照,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成为可能;教师好教,一表在手,明晰各年级的目标要求,教学便不再重复、盲目、打转,每节课都能有所提升,提高教学效益。未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将会有多张图表构成,每一个主题将会形成一张目标图,以年级为纵坐标、具体化了的三维目标为横坐标,构成网络图表。目标中ABC作为同一目标的不同梯度要求,以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四、聚焦日常生活,学生工作指向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

1.指向学生成长,创生翔宇鸾娃德育工作品牌。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翔宇鸾娃是我校在30年学习周恩来精神,创建周恩来班级过程中形成的德育工作品牌。我们以学生成长需要为核心构建鸾娃文化,把“志存高远、明理健行”作为鸾娃形象特点,围绕学生校园生活,整体规划设计五大板块教育活动,努力实现育人价值的独特性、内容设计的序列性、活动参与的全员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自主创造是鸾娃文化的核心,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岗位体验中锻炼才干增长智慧。我校把岗位建设作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要形式,设立了校级、年级、班级不同层级的岗位,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社团,实现人人有岗位,个个有体验。学生们通过体验岗、服务岗、管理岗等不同岗位,通过定期轮岗、岗位升级让学生在岗位实践中不断成长。翔宇鸾娃成为江苏省少先队工作品牌。

2.指向日常管理,开展最美班级创建活动。班级是学生社会性成长的重要家园,同学们在集体中规范自己、互帮互助、珍惜荣誉、砥砺前行,培养了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也为个性成长找到了广阔的舞台。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开展了“最美鸾娃”评比,通过“标杆行动:作文明礼仪好鸾娃”,开展“五个一”活动:每周一礼仪、每周一宣讲、每周一岗位、每周一评比、每周一公布,利用多种平台对“最美鸾娃”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树立最美鸾娃形象;开展“最美班级”评比,通过班风、班歌、班徽展评,集体活动争章,“科技创新:红领巾在行动”等活动,树立先进班级典型。

3.指向日常生活,构建校园新生活框架。学生来到学校,不光是要文化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体验一段经历,在这段经历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成长、能力的增强、品德的提升,让学校成为值得留恋的精神家园。我们围绕学校的“求真”文化,把“让儿童成为儿童”作为学生生活的核心价值追求,努力让儿童过有意思而又有意义的学校生活,将岗位实践、缤纷节日、仪式庆典、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班队活动五大板块内容,按照时间节点进行整体规划,随着年级的螺旋上升,构建学生校园生活框架。以仪式庆典为例,我们在一年级举行入学典礼、入队仪式,三年级举行十岁成长仪式,六年级举办“我毕业了”毕业庆典。岗位实践:低年级自我服务为主,班级岗位;中年级参与年级管理、自我服务;高年级体验教育、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等。

4.指向班队生活,拓宽了班队研究领域。班队工作不缺少活动,缺少的是对班队活动育人价值、培养途径等的整体的、系统的、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我们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依托班主任工作室平台,组建了班队研究团队,构建独特的校园生活,开展主题研讨活动,推动班队研究走向深入。班队主题确立及内容的选择,来自学生生活、体现学生需要、落实育人要求,研讨方式采取工作室集中研讨,全校班主任全程参与互动评价,通过主题宣讲、课例展示、互动评析、反思重建等板块,全面提升研讨质量,提升班主任专业水准。开展同题异构研讨,围绕同一主题,大家共同演绎,精彩纷呈。创新驱动发展,变革带动优势。在实践中变革创新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学生工作管理方式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中国管理思想史的回顾及研究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