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诗歌课引发的思考

2017-09-01 20:54赵庆华聂萍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石壕吏城管底层

赵庆华 聂萍

语文课上,我正在跟学生讲解《石壕吏》。《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三吏三别”中的一篇。这首五言古诗通过记叙石壕吏乘夜捉人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当我讲到“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时,一名学生突然说:“这些百姓好可怜啊,就像昨天被城管赶走的小商贩一样。”一时间,教室里议论纷纷。有好几个学生开始窃窃私语,谈论他们看到的城管暴力执法的事。孩子们不自觉地将注意力由课文转向生活,这让我有点措手不及。

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回到原先预设的学习轨道,还是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教育学生呢?沉思了几秒钟,我忽然想到,教育即生活,教学的目的不就是让学生成长为有情感有良知的人吗?从孩子们偏激的言辞中,我听出他們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这其中不就蕴含着宝贵的人文精神吗?

我没有继续引导学生赏析诗歌,更没有制止孩子们激烈的讨论,因为我觉得此时此刻他们离杜甫很近,也是在关心底层百姓。比起赏析诗歌语言,我更希望自己可以尝试解决“我们到底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学生的人文精神从哪里来”“到底该如何传承我们的家国情怀和忧民思想”等有关核心素养之类的问题。

于是,我对学生说:“假如你们是今日的杜甫,看到城管暴力执法,你想说些什么?”孩子们最初跃跃欲试,然后不知道为何却慢慢沉默下来,陷入深深的思考。他们有的左右为难,翻着课本思考;有的张目嗔视,欲言又止;有的黯然神伤,目光里满是同情与哀愁……很难看到学生有这样丰富的表情,就让他们好好享受这安静的时刻吧!

沉思良久,班上的才子王轩辕发言了:“老百姓生活不易,摆摊赚钱也是为了生活,但确实造成了街道的差脏乱现象。城管执法太温柔,可能会没有效果……对此,我想说,吾心一何伤,吾心多迷茫。”班长李晓丽说:“城管应该关心百姓,不能野蛮执法,因为他们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班上有个孩子的父亲是城管,他严肃地站起来发言:“城管也不容易,谁不愿意做好人,但这是他们的工作职责,必须要杜绝街道乱摆摊问题……”一时间,孩子们的情绪高涨,大声议论起来。整个讨论过程我很少插话,只是静静聆听,每一次学生的发言都给我一次心灵的震撼。学生知道了如何关注百姓生活,也懂得了执法者的“左右为难”。尊重他人、相互理解、具有包容品德,这些学生应该具有的核心素养不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体现出来了吗?

当下课铃响起时,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布置理解、背诵、默写等常规作业,而是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就是要求孩子们利用一周的时间,完成对城管、摊主的采访。

在之后的采访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城管的重要职责,懂得了他们执法的不易,明白了“暴力执法”背后的无奈和辛酸,也知道了通常在暴力执法之前,他们其实也有过苦口婆心的劝说。当然,孩子们也感受到了摊主生活的艰辛,体会到底层百姓的生存艰难。他们有的甚至在采访中当了一天的实习城管和小商贩。在参与过程中,许多孩子完成了大量的记录,有的孩子回家反思写了长长的日记,有的孩子像杜甫一样写了诗歌,有的孩子甚至在思考成立“城管问题协调组织”……

以往,我们总是从知识层面、科学技术方面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而对这类社会问题却很少关注。可是,少了对社会和百姓生活的关注,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如何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呢?不妨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参与这些社会难题的解决,在实际探索中学会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科学精神的培养。最终,在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我再来引导孩子们学习《石壕吏》,他们积极性更高了,因为他们已经深深地理解了杜甫。

(作者单位:枣阳市太平镇第二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严 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壕吏城管底层
城管执法的“民生温度”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城管递烟执法,无需批评却要检讨
在践行“三严三实”中提高城管水平
《石壕吏》教学案例的反思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
略论“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