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枫荷播种育苗试验

2017-09-03 09:44赖丽仙张海龙陈华平林剑峰邓宝珍张鹏张元光黄绍平
中国林副特产 2017年4期
关键词:苗高种源生长量

赖丽仙,张海龙*,陈华平,林剑峰,邓宝珍,张鹏,张元光,黄绍平

(1.宁化县林业局,福建宁化365400;2.三明市林业局)

半枫荷播种育苗试验

赖丽仙1,张海龙1*,陈华平1,林剑峰2,邓宝珍2,张鹏1,张元光1,黄绍平1

(1.宁化县林业局,福建宁化365400;2.三明市林业局)

采用容器(10cm×10cm营养钵)和田间苗床2种播种育苗方式,进行了半枫荷不同产地种源生长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田间苗床播种苗的生长量较大,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主根长度、≥5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分别比容器(营养钵)播种苗高出43.0%、58.5%、34.4%、47.8%;福建宁化县种源的苗木生长量较大,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主根长度、≥5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分别比江西大余种源高出95.5%、19.3%、52.5%、50.0%、4.5%。

半枫荷;播种育苗;种源比较

半枫荷(SemiliquidambarcathayensisH. T. Chang. )为金缕梅科半枫荷属常绿乔木,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杂木林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和江西等省区;为我国特有的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具有枫香属和蕈树属两属间的综合性状,对研究金缕梅科系统发育有学术价值[1-4]。其根可入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等功效,民间常用于风湿跌打、瘀积肿痛、产后风瘫和半边瘫痪等病症;半枫荷叶异型,掌状3裂或一侧分裂或不分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植;半枫荷木材优良,镟刨性能良好,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科研价值和开发前景[1-6]。因客家人历来就有用半枫荷根作风湿药及治半边瘫的传统,受人为破坏严重,导致现存资源甚少。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半枫荷资源,本研究于2015~2016年期间,在参考国内半枫荷播种育苗相关研究的基础上[7-11],采用容器播种育苗和田间苗床播种育苗方式,进行了福建宁化与江西大余2个不同种源半枫荷播种育苗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宁化牙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丰坪管理所试验基地内,地处116°39′3″E、26°31′38″N年平均温度 15~18℃ ,绝对最高温度40.1℃,最低温度-9℃ ,年均降水量1700~1900mm,无霜期214~246d。

2 试验方法

2.1 材料来源

于2015年11月,采摘福建省宁化县治平畲族乡成年半枫荷母树上的成熟蒴果及采购江西省大余县科协良种场半枫荷木质蒴果,种子采回后放置在阳光下曝晒,促蒴果开裂,用棍棒敲击脱粒,筛去果壳、果柄等杂质,用布袋贮藏待播。

2.2 试验设计

2.2.1 容器(营养钵)与苗床播种育苗试验。容器育苗采用密集播种,待出苗长出真叶后移植到10cm×10cm塑料营养钵中(营养土采用黄心土+菜籽饼1%+0.5%复合肥进行配制);苗床育苗采用撒播,待苗出齐后按10cm×10cm株行距进行间苗、补苗;苗床上方搭建遮阴棚,对苗木进行遮阴。

2.2.2 不同种源播种育苗试验。2个种源都采用营养钵育苗,播种方式、营养土配制、容器规格及遮荫方式同上。

苗木生长期内进行除草、松土、防涝防旱、追肥、病虫害防治等;在苗木速生期,每隔20天用速效复合肥按0.3%~0.5%的浓度由稀渐浓兑水施肥一次,追肥于9月下旬结束,并移除遮阳网。

2.3 调查及统计分析

种子萌发出齐后,在田间苗床上随机抽取10株长势整齐的播种苗,挂牌编号进行生长节律观测,15天测定1次,一直到苗木停止生长为止。于2016年12月下旬,参照福建省地方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 (DB35/T517—2004)》[13]的检测方法对圃地苗木进行抽样调查和检测,种源试验和容器育苗试验的每个处理各设置1m×1m的样方4个;实测每个样方的苗木高度、地径;并以样方的平均高和地径为标准,选择5株标准株,测定主根长、≥5cmⅠ级侧根数。试验数据用dpsv7.55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苗木年生长节律

于2015年2月10日进行播种,4月15日开始出苗,5月31日左右幼苗出齐,根据苗木的高径生长规律,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4个时期;其中:苗高生长量以速生期最大,占全年的54.4%,后期增粗缓慢;地径在苗高停止生长后继续生长,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42.4%, 12月下旬后高径生长停止(见表1)。

表1 半枫荷1年生苗木生长过程及生长量

3.2 容器和田间苗床育苗的效果比较

表2可以看出,田间苗床播种苗的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主根长度、≥5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分别比容器(营养钵)播种苗高出43.0%、58.5%、34.4%、47.8%,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差异显著(见表2~3)。说明容器(营养钵)的土壤营养空间限制了半枫荷苗根系的生长,从而影响其高径及根系的生长。

表2 半枫荷容器苗和田间苗床苗的生长量指标

表3 半枫荷容器苗和田间苗床苗生长量的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3.3 不同产地种源的半枫荷生长量比较

表5可以看出,福建宁化的半枫荷种源田间苗床播种苗(株行距为10cm×10cm)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主根长度、≥5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分别比江西大余种源高出95.5%、19.3%、52.5%、50.0%、4.5%,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差异显著(见表4~5)。

表4 不同产地种源半枫荷生长量指标

表5 不同产地种源半枫荷生长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4 结论与讨论

4.1 半枫荷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过程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4个时期。生产中要根据苗木的生长特点做好遮荫、松土除草、灌溉、追肥、越冬管理等工作。

4.2 半枫荷田间苗床播种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度、≥5cmⅠ级侧根数均比容器(营养钵)播种苗有显著提高, 田间苗床播种苗的生长量较大,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主根长度、≥5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分别比容器(营养钵)播种苗高出43.0%、58.5%、34.4%、47.8%;虽然半枫荷容器苗比大田苗床苗当年生长量较低,但考虑到造林成活率等因素,宜采用容器育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4.3 经调查,本地种源比外地种源苗木生长量差异较为显著,福建宁化县种源的苗木生长量较大,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主根长度、≥5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分别比江西大余种源高出95.5%、19.3%、52.5%、50.0%、4.5%。说明在育苗造林时,不要盲目引种外地种源,应注意适地适树,优先考虑乡土树种,才能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进,提高经济效益。

4.4 影响半枫荷苗木生长量的因素还有土壤条件、施肥、灌溉及当年的气温、降水量等因素,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1]傅立国,金鉴明.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326.

[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J].植物杂志,1999(5):4-11.

[3]张清其.福建植物志(第二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48-250.

[4]赵厚涛,宋培良,韩国芸.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半枫荷的最新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0(21):210-212.

[5]李日鸿.沙县混生半枫荷阔叶林群落特征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3):34-36.

[6]黄健锋,陈定如.珍稀植物伯乐树和半枫荷的生物学物性及园林应用[J].广东园林,2008(1):46-49.

[7]曹展波,林小凡,杨桦等.半枫荷实生苗生长规律及培育技术[J].南方林业科学,2015(10):18-21.

[8]张冬生,凌发湘,凌巧逢等.半枫荷育苗及造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6(9):47-48.

[9]邱全生,刘旅平.半枫荷幼苗培育技术及比较[J].南方林业科学,2015(12):36-38.

[10]唐邦权,韦兴桥,安云虹.半枫荷实生播种育苗技术 [J].林业科技,2012,37(6):33-34.

[11]罗桃,徐润,王玉奇等.珍稀植物半枫荷——育苗造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2(8):24-28.

[12]邱国光.半枫荷绿化大苗山地培育关键技术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6(2):59-62.

[13](DB35/T517—2004)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S].福州: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4.

SemiliquidambarcathayensisSowSeedingTest

Lai Lixian1, Zhang Hailong1, Chen Huaping1, Lin Jianfeng2, Deng Baozhen2, Zhang Peng1,Zhang Yuanguang1, Huang Shaoping1
(1.Ninghua Forestry Bureau, Fujian 365400; 2.Sanming City Forestry Bureau)

The container (10cm×10cm nutrition bowl) and 2 field seedbed sowing method, wereSemiliquidambarcathayensis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s comparison of the growth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seedbed of sow in the field of increment is bigger, average average seedling height, ground diameter, average length of taproot, 5 or more cm article average grade Ⅰ lateral root number higher than containers (block) of sow respectively 43.0%, 58.5%, 34.4%, 47.8%, The seedling growth of fujian ninghua provenance is bigger, average average seedling height, ground diameter, average length of taproot, 5 or more cm Ⅰ level of lateral root number of article on average were higher than the jiangxi da yu provenance 95.5 %, 19.3%, 52.5%, 50.0%, 4.5%.

Semiliquidambarcathayensis; Sow seeding; Provenance comparison

2017-03-20

福建省林业科研项目(闽林科【2015】1号)

赖丽仙(1973-)女,营林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培育工作;*通讯作者:张海龙,男(1974-),营林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E-mail: 392826626@qq.com。

DOI.:10.13268/j.cnki.fbsic.2017.04.008

S723.1+31

:A

猜你喜欢
苗高种源生长量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刍议香合欢形状特性及生长差异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北大河林业局森林生长量、枯损量调查与分析
苦楝不同种源生长分析及优良种源选择研究
不同蒙古栎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不同地理种源闽楠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不同香榧无性系子代测定林嫁接穗条年生长量比较
烤烟井窖式移栽不同苗高对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