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谐趣的吕剧

2017-09-04 17:21刘秀美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吕剧家乡

刘秀美

你听过吕剧吗?这可是我们地道的家乡戏呀。它的唱腔婉转悦耳,声情并茂,简明轻快,唱词幽默朴实,嬉笑成趣,讥讽调侃,使人耳目一新,兴趣盎然,不时惹人开怀大笑。

其中,作为吕剧代表作的《李二嫂改嫁》,曾唱红大江南北。

《李二嫂改嫁》以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农村解放区为背景。年轻的寡妇李二嫂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经常受恶婆婆“天不怕”的欺负。青年农民张小六在劳动生产中帮助她,她也在生活上照顾张小六。二人由此产生了爱情,却受到了旧势力和婆婆的反对。“天不怕”和其族弟李七商定,趁张小六支前线的时候,给李二嫂另行说媒,破坏李二嫂和张小六的爱情。李二嫂参加了妇救会和识字班,在妇女主任的帮助下,冲破了封建势力的束缚,同“天不怕”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终于和从前线立功回来的张小六结为夫妻。剧本通过李二嫂这一艺术形象,反映了在政治上翻身解放的农村妇女要求婚姻自由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妇女解放中所遇到的自身的思想斗争及与外部世界的冲突。

其他一些优秀剧目,如《姊妹易嫁》《西垅地》《逼婚记》《小借年》等相继被搬上银幕,流传塞北江南,远播港澳地区,饮誉海内外。你看,吕剧是别有魅力吧?

关于吕剧这一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一是因最早的吕剧雏形《王小赶脚》吸收了京剧、五音戏、东路梆子等剧种中可用的艺术表演程式,直接化用了“跑驴”这一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因此被当时的群众称之为“唱驴戏的”;二是因其主要乐器坠琴的演奏者在演奏坠琴时,经常用手指在琴弦上“捋”上“捋”下,又被称为“捋戏”;三是由于所演剧目中多有爱情故事,而且多由“两口子”(即夫妇俩)或一家人来演唱,所以又被称之为“侣戏”;四是在博兴又被称作“闾戏”。(旧时二十五户为一闾,闾戏意味着本地戏、家乡戏)1952年,山东省文教厅副厅长王统照提议:根据“驴”“捋”“侣”“闾”之谐音,取我国古音乐十二律中陰律“六吕”的“吕”字,正式定名为“吕戏”。

这几年,我们家乡的博兴县成功地承办了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暨董永文化旅游节,使“吕剧发祥地”这张名片影响日隆,大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的迅猛发展。吕剧文化,不可小瞧吧。

会说的不如会唱的,您就静下心来听一听吕剧吧,保你陶醉。这知心话一般人我还不告诉他哩!

问题诊断

这篇习作主要有以下不足:

第一,本文开头急于介绍吕剧的婉转悦耳,独特魅力,给人一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感觉。读来却仍有一种局促、生硬、突兀的陌生感,原因在于这些文字缺乏生活的味道,不够亲切自然。如果将吕剧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由生活而顺理成章地言及吕剧,就易于为读者所接受。

第二,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应是顺理成章、言简意明地介绍吕剧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却有悖文理地对《李二嫂改嫁》的内容进行了详细叙述,可谓本末倒置,主次不明,详略不当,须在文字上做“大手术”。要想写起来轻松自然,举重若轻,除了多多欣赏戏曲,感悟戏曲,还要多多积累有关吕剧的资料信息。同时对所掌握资料加以精当选取,为己所用。

猜你喜欢
吕剧家乡
瓜田篱下系列二十七——家乡的吕剧
吕剧进乡村
浅析吕剧进课堂
基层文化建设中吕剧传承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吕剧进校园 唱响家乡戏
我爱吕剧
夏天的家乡
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美等
家乡的早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