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无须“高调”

2017-09-04 21:27黄伟恩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高调诺贝尔奖娱乐

黄伟恩

狄更斯曾经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对于文学,也是如此。

在索契冬季奧运会闭幕式上,俄罗斯将本国十二位文学家请上通常只有娱乐明星的舞台,以表示对文学的重视。文学以一种超高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人们正为之欢呼的时候,我却在想:文学,真的需要如此高姿态吗?

文学的高姿态,或许就是她走向歧途的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没有谁受到特别的重视,却涌现出了孔孟老庄等一批优秀人物。他们的学说以低姿态扩散到寻常百姓之中。但到了汉代,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成了皇朝的统治思想,成了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这时的文学不仅制约了社会的发展,也画地为牢,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那些高高在上的宫廷诗人、学院文人的作品,有多少流传下来?《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来源于民间的《国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出自底层知识分子。越是与功名利禄分隔开来,文学的发展越是顺利,走得越远;而捧得越高,越不接地气了,也就离枯萎越来越近了。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迅速被包装为一位民族英雄,其作品立即风靡影视界、娱乐圈、商业圈,甚至政界!而他本人最希望的是回到当初那个默默无闻,一心创作的时候,那个可以不受荣誉、利益影响,专心文学创作的时候。

而同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爱丽斯·门罗,从执笔的第一刻起,便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她在渥太华静静地写作,静静地生活,离尘避世,像一个手工艺人一样,完全不管外界的纷扰。在1968年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后,她并没有过多地站上舞台,而是选择“逃离”出人们的视线,低调地继续她精细的工作。正是这种独立于繁华的低调态度,才有了朴素真实的《逃离》,使她在82岁暮年之期获得诺贝尔奖。

文学无须推上舞台,像娱乐明星一样让人把玩;它匍匐在民间,更能吸取使之繁茂的养料和水分。文学不用站在舞台上,以此提高她的地位,而需要她自我完善,以其深度来拓展其宽度。

所以,重视文学,无须高调,给她自由就够!

点评

本文从材料谈起,最后又回归材料,首尾呼应,认为尊重文学,不一定要高调对待文学人士,而文学应该低调。全文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用具体事例加以分析说明,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

评分

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8分=56分

猜你喜欢
高调诺贝尔奖娱乐
你永远不知道身边有多少快乐源泉
画与理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诺贝尔奖的由来
娱乐眼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努力学,尽情玩
娱乐猛回头,让你乐翻天
搞笑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