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

2017-09-04 15:18宋妍王占仁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宋妍+王占仁

摘 要: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时代精神相吻合,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新的教育实践,但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发展滞后于实践,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才能把握方向、突破“瓶颈性”问题、达成教育目标。文章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核心,重视学生主体性和创新性培养,在教育的机制和载体建设上深入予以推进,为促进高等教育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引领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3.027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3-0141-04

在知识经济创新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确立了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然被提上高等教育重要的议事日程。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发展滞后于实践,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下才能实现最终发展目标,回应社会主义事业和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要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的主導作用,在建设过程中深入予以推进。

一、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引领的观念

教育理念是否科学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理念是相对稳定同时具有延续性的思想,是理性认识的结果,是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自觉反映现实状况,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导价值,为教育发展指明方向。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大学要求的提高,今天的中国大学不仅要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充分发挥其基本办学功能,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还应与时俱进,拓展提升办学功能,承担起引领社会发展的神圣使命。[1]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的主体,要承担使命,为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进行理念创新、模式改革。

高等学校长期坚持的素质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结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具挑战性的课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境界。创新创业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从而使原有的教育目标更加具体、更加升华、更加与时俱进。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培养少数创业者急功近利的精英教育,而是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贯穿在高校教育教学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教育模式,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下,才能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从思想意识层面调动受教者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部驱动因素,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指向。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价值多元化的发展,社会面临诸多矛盾和严峻考验,需要紧跟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目标,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学生个体成长成才的需求。当前大学生群体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使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成为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客观上反映了人们对新形式下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拓展上的全新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倡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形成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理想信念与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与合作精神。使以诚信回报社会与公众,以创新推动社会发展,以合作促进价值追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更显生机与活力。思想政治教育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奉献与收获的关系,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作为重要的目标内容,给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以明确的政治方向与思想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的知识、技能与方法,还引导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过程中,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了解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学习企业家精神,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力量,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全新的姿态呈现。转变单一教育模式发展的理念,将两者本就相辅相成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融合到价值引领的过程中,合力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转变思想,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资源,使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中进一步实现。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引领的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要采用适合价值融入的基本机制,充分体现价值引导的激励机制、价值渗透的认同机制、价值干预的制约机制。

1.价值引导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运用物质和精神等方式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观动机,鼓励大学生为形成科学的创业理想和培养良好的创业精神而努力。首先,引导大学生科学设置创新创业的发展目标。高尚的理想信念能激发长久的、巨大的动力,引导大学生将个人远大的创业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的创业理想细化和分解为各阶段的目标,通过这些可行性的阶段目标,把看起来抽象的远大理想转化为层次分明、内容客观具体的小目标,以增强目标的激励性,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去实现目标。激励学生“学专业、想创新、敢创业”的动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否自主创业,都要积极主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而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其次,创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步骤地将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教育体系,通过课堂、讲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广泛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设置一系列的创新实验项目和创业素质综合训练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实训基地,开辟科技成果孵化园区和信息技术园,成立创业基金会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积极鼓励支持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在校园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通过开展“挑战杯”创业大赛,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等形式,开辟第二课堂,激励学生广泛的参与热情,在感受竞争激励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和力争上游、不甘落后的精神,以有效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最后,建立创新创业师生的奖励机制。对于创新创业意识强、素质好、表现突出的学生,要予以表彰奖励、宣传和扶持。调动包括创业校友在内的社会人士的积极性,设立创业基金、搭建创业平台,不单是物质上的鼓励,知识上的学习,更是用他们个人成长、服务社会、立志成才的精神激励广大学生,支持校内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的开展。将价值引导以目标激励、竞争激励、奖励激励的外在形式内化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创业能力提升的动力。

2.價值渗透的需要机制

需要是人的本性,人总是在一定需要和能力的推动下引发了活动,而价值具有主体性,要经过渗透将其内化为主体需要,才能转化为积极自觉的有效行为。引导大学生在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过程中,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精神需要、成就动机及兴趣爱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不竭动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会产生强烈的成就动机,创新创业的成功,一定需要主体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雄心壮志。无数创业成功的优秀典型事例都充分证明,个体的精神需求会使人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定,抗挫折能力也会不断增强,并以良好的心态和动力去积极争取目标的实现。同时当需求动机转化为兴趣爱好,也会给予创业者激情与热忱,使创新创业的奋斗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一是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梦想。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真诚平等自由交流。引导帮助大学生自我认知,探索创新创业的路径,规划创新创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端正大学生的创业发展观念和价值取向,培养良好的创业态度和创业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为大学生的个体需求提供充分的保障,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尚处在萌芽阶段的创新创业项目搭建展示平台。

二是激发并鼓励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创新创业的过程是为创造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而工作,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创业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体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认识创业过程中明确自我实现的衡量标准和尺度不是获得物质价值的多少,而是个人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

三是引导大学生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大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会深刻感受到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帮助,这是一个需要在全社会共同支持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身处其中的大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无论创业成功还是进入职场,都应以感恩的心态回馈社会和国家。现在也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积极参加社会扶贫等各项公益事业,为社会奉献爱心,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也使创业者深刻体验了实现社会价值的快乐与荣耀。要将这些事例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予以宣传,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奉献社会紧密结合,将服务社会作为体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3.价值干预的制约机制

现代社会条件下,多元的价值取向给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带来复杂的影响,面临更多的矛盾和利益冲突,要通过疏导转化和心理干预予以制约。

疏导转化以“分类指导”和“因势利导”加以制约。所谓分类指导,是要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区别对待,要分析不同时期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重点问题,着力予以突破;还要区分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学生特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女大学生群体,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育引导,形成全方位有效的教育影响。还要把握创新创业观念成熟过程中的关键时机,通过情感融化、事理说服,行为约束等措施把受教育者错误的创业发展观念转化为正确的观念,把消极的价值取向转化为积极的价值取向,把落后的创业发展准备转化为先进积极的创业发展准备。

心理干预是运用心理学的相关方法促使教育对象知行转化。这里讲的心理干预不同于医学上的心理治疗,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强调教育的作用。价值干预是在意识层面上进行的教育性、指导性的活动。从功能上来看,心理辅导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信息识别能力,选择决策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干预的对象包括全体在校大学生包括因为职业发展、创业认知或者选择问题引起心理困扰、心理冲突而要求得到帮助的大学生。采用自我调控法、疏导咨询法等缓解大学生面对创业发展道路的选择,多元价值取向的吸引和科学决策能力缺乏、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扰,帮助其在决策上做出正确判断。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还是价值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进行价值引领,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远大目标和精神动力,激发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创新创业理想,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精神,具有高尚的创新创业道德,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引领的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要通过一定的教育载体有效地传导到教育的各个要素中,通过课程载体、实践活动载体、网络载体体现和反映具体的价值引领的教育内容。

1.课程载体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态度和能力素质而精心选择的教育和训练内容,以及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系列创新创业指导活动的总和。[2]自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12月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以来,各高校都普遍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必修或选修课程,但从目前课程体系内容覆盖群体来看,不足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树立科学的职业态度和积极的创业精神,需要一系列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此外“专业教育”,是大学生了解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增强大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兴趣,学习积极进取的专业行业精神,在行业内应该肩负的责任与担当。通过专业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伦理规范,培养大学生依托专业创业的道德素质,促使大学生深入研究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2.实践活动载体

创新创业教育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创新创业发展路径,磨练和提高创新创业技能,合理规划创新创业目标,具有实践性、目的性和体验性。但除了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和作为创业园孵化资助性创业项目实践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要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紧密衔接。一是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班会或是党团组织生活会,引导大学生关注创新创业,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培育创新创业精神。二是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参加福利院、敬老院、慈善会、红十字会等志愿服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绿色环保活动;助老、助残、助幼的健康救助计划;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机构服务。这可获得更多的人际交往,丰富更多的社会阅历,收获更多的情感体验,培育大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丰富大学生对各种职业的感受和体验,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完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道德素质。三是企业考察和创业成功人物访谈。通过企业考察有利于大学生了解企业行业发展情况,感受企业文化,了解行业发展前景,知晓企业的困难与挑战,为自己的创业选择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成功的创业人士生涯访谈中,获取其创业发展的详情,确定自身在创业方面的适合与不足,以便做出较为恰当的调整和制定较为明确的目标方向。

3.网络载体

大学生一直是网民的主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完善,是在优化原有内容基础上,实现教育内容先进性和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既是对原有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也是契合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理想、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内容永远是核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层面的内容,还有根据教育对象的时代发展需求而延展衍生出来的教育内容。利用网络丰富有效的载体,及时传递创业信息,学习创新创业精品课程,进行职业发展自我认知和探索的网上在线测试,同时注意进行合理的价值引导、价值渗透,引导大学生端正科学的创业价值观、创业道德观从而确定创业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道德要求融入个人发展规划中,实现线上线下的教育合力。[3]

参考文献

[1] 朱中华.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理念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11(2):54.

[2] 吴金秋,等,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探讨[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93-94.

[3] 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9.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